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71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7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电源防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其包括模块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桩电源防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防雷器又称避雷器

浪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

过电压保护器等,主要包括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防雷器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的损坏

避雷器中的雷电能量吸收,主要是氧化锌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

[0003]现有技术中,防雷器包括模块壳体

石墨模块

压敏组件

外壳底座和导通模块,外壳底座上可拆卸连接至少两个模块壳体,模块壳体内均设置有压敏组件,外壳底座上设置有连接线路和接地端的连接口,连接口通过导通模块与模块壳体内的压敏组件导通,导通模块一般为连接卡头和导线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连接卡头和导线在大电流经过或者瞬态大电流经过时,容易导致连接卡头发热融化而损坏,导致防雷器的防雷效果变差,对充电桩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电流通量增大下触点发热烧毁的情况,使得防雷器防雷效果得以保持,本申请提供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包括模块壳体

压敏组件
>、
外壳底座和导通模块,所述外壳底座上至少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置所述模块壳体的连接槽;所述模块壳体内均设置有所述压敏组件,所述外壳底座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模块壳体对应的进线端和一个接地端,所述导通模块包括第一电极层

第二电极层和升降延伸件,所述连接槽靠近所述进线端和靠近所述接地端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层,两侧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分别与所述进线端和所述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模块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升降延伸件具有滑移于所述外壳底座上且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的导向柱以及可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可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且形成环形导电区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防雷器时,将外壳底座取出,将模块壳体插接在连接槽内,然后用滑动导向柱,使得接触头与第二电极层接触并形成环形导电区,使得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导通,当瞬态电流产生时,瞬态电流经过第一电极层

导向柱和接触头传递给第二电极层,然后经过模块壳体内部的压敏组件将电流传递至地面;通过设置的导通模块,减少了电流过大导致的导向损坏,使得防雷器的防雷效果得以保持,同时较大的导电区,便于电流的快速通过,提高了防雷器的稳定性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开设有接触孔,所述接触头包括环形接触环和导电柱,所述环形接触环与所述导电柱连接,所述环形接触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且随所述导向柱滑
移,所述环形接触环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抵接并导通,所述导电柱插接在所述接触孔内,所述导电柱与所述接触孔内壁抵接且形成所述环形导电区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向柱带动导电柱插接在接触孔内后,环形接触环与第二电极层抵接,当瞬态电流传递通过接线端传递进入第一电极层内后,经过导向柱

环形接触环

导电柱传递给第二电极层,然后经过第二电极层传递给压敏组件,并经过压敏组件连接大地;通过设置的接触头,进一步增强了导电稳定性,增加导通面积,接触良好,减少局部发热,进而使得防雷器的防雷效果得以保持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开设有导电槽,所述环形接触环可沉入所述导电槽内且与所述导电槽周侧壁接触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瞬态电流经过第一电极层传递给导向柱,导向柱将电流依次传递给环形接触环

导电柱和第二电极层,然后经过压敏组件传递给地面;设置的导电槽,进一步增大了导通面积,使得瞬态电流能够快速导流至地面,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导电稳定性,增加导通面积,接触良好,减少局部发热,进而使得防雷器的防雷效果得以保持

[0012]可选的,所述环形接触环与所述导电柱的连接处形成导电锥实现所述环形接触环与所述导电柱的平滑过渡,所述导电槽的底壁上形成与所述导电锥适配的锥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锥槽和导电锥的设置,使得导电面积进一步增大,且使得升降延伸件与第二电极层的接触更为良好,进一步增强了导电稳定性,增加导通面积,接触良好,减少局部发热,进而使得防雷器的防雷效果得以保持

[0014]可选的,所述模块壳体和所述外壳底座上均设置有用于隔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电柱和所述环形接触环通过的穿设孔,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穿设孔的封闭机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块壳体取下时,封闭机构对穿设孔进行封闭,减少人手指的接触,同时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0016]可选的,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封闭板,所述绝缘层上滑移有两个所述封闭板,两个所述封闭板滑移抵接并封闭所述穿设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底座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槽,当部分连接槽不使用时,封闭板将绝缘层上的穿设孔封闭,减少人误触,且减少人皮肤表面的油脂粘接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减少油脂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0018]可选的,所述封闭机构还包括连接块,所述模块壳体上的所述封闭板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块,所述外壳底座上的所述封闭板上开设有联动槽,所述连接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联动槽内,所述封闭板靠近所述导电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电柱穿设的导向槽,随着所述导电柱的滑移,所述封闭板打开所述穿设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块壳体卡接在连接槽内,然后滑动导向柱,导向柱带动导电柱与导向槽抵接,导电柱滑动并带动两个封闭板相互远离,外壳底座上的封闭板通过连接块带动模块壳体上的封闭板滑移,使得两个穿设孔同时打开,便于导电柱插接在第二电极层的连通孔内;设置的封闭机构结构简单,且两个绝缘层上的封闭板能够同步滑动打开,便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导通

[0020]可选的,所述封闭机构还包括复位簧,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复位簧,所述复位簧与所述封闭板连接,两个所述复位簧推动两个所述封闭板相互靠近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柱缩回外壳底座时,复位簧带动封闭板封闭穿设孔,通过设置的复位簧使得穿设孔保持常闭,一方面能够减少杂物的进入,再一方面,减少手部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接触,使其保持清洁

[0022]可选的,所述外壳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壳体(
100


压敏组件(
200


外壳底座(
300
)和导通模块(
400
),所述外壳底座(
300
)上至少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置所述模块壳体(
100
)的连接槽(
310
);所述模块壳体(
100
)内均设置有所述压敏组件(
200
),所述外壳底座(
300
)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模块壳体(
100
)对应的进线端和一个接地端,所述导通模块(
400
)包括第一电极层(
410


第二电极层(
420
)和升降延伸件(
430
),所述连接槽(
310
)靠近所述进线端和靠近所述接地端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极层(
410
),两侧的所述第一电极层(
410
)分别与所述进线端和所述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模块壳体(
100
)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层(
420
);所述升降延伸件(
430
)具有滑移于所述外壳底座(
300
)上且与第一电极层(
410
)电连接的导向柱(
431
)以及可与所述第二电极层(
420
)连接的接触头(
432
),所述接触头(
432
)可与所述第二电极层(
420
)连接且形成环形导电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
420
)上开设有接触孔(
421
),所述接触头(
432
)包括环形接触环(
434
)和导电柱(
433
),所述环形接触环(
434
)与所述导电柱(
433
)连接,所述环形接触环(
434
)与所述导向柱(
431
)连接且随所述导向柱(
431
)滑移,所述环形接触环(
434
)与所述第二电极层(
420
)抵接并导通,所述导电柱(
433
)插接在所述接触孔(
421
)内,所述导电柱(
433
)与所述接触孔(
421
)内壁抵接且形成所述环形导电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
420
)上开设有导电槽(
422
),所述环形接触环(
434
)可沉入所述导电槽(
422
)内且与所述导电槽(
422
)周侧壁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接触环(
434
)与所述导电柱(
433
)的连接处形成导电锥(
435
)实现所述环形接触环(
434
)与所述导电柱(
433
)的平滑过渡,所述导电槽(
422
)的底壁上形成与所述导电锥(
435
)适配的锥槽(
423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免维护充电桩电源防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壳体(
100
)和所述外壳底座(
300
)上均设置有用于隔断所述第一电极层(
410
)和所述第二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奉来赵兵雷铭于光波孙卫彬王守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雷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