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27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包括:中间长方体部分,用于承载患者的背部;两侧侧翼部分,所述两侧侧翼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的高度,用于放置患者的手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通过两侧侧翼部分使患者在平躺于CT扫描机架床上时,双侧手臂得到很好的固定,避免扫描过程中出现位移伪影;通过中间长方体部分使患者的背部往上抬高,避免手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减少手臂伪影的产生,弥补了现有体位在冠脉联合头颈部扫描的过程中出现手臂伪影的弊端。端。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

技术介绍

[0002]冠脉CT血管成像是冠状动脉硬化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和准确度高的优点。头判断头颈部狭窄的方法有:“金标准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头颈部CT血管造影。其中DSA有创,价格昂贵,耗时长;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耗时长,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和幽闭症患者不友好;头颈部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耗时短,操作简易,价格低廉等特点使用广泛。相较于上述检查,CT血管造影产生的电离辐射和注射碘造影剂是其弊端,为了将这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研发出冠脉联合CT血管造影,能一次完成头、颈、心脏等多个部位的检查,大幅度减低了患者较以往需行两次CTA检查时所摄取的射线剂量和对比剂用量。传统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体位有三种,一:患者平躺于扫描床,手臂放置身体两侧;二: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双手上举,高过头顶;三:患者平躺于扫描床,一只手上举,一只手放于身体两侧。体位一:头颈部血管扫描良好,但冠脉的图像质量受手臂伪影的干扰较大;体位二:冠脉图像质量较好,但头颈部血管受手臂伪影的影响较大;体位三:头颈部和冠脉均受手臂伪影的影响,但由双侧手臂伪影变为单侧手臂伪影。
[0003]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适合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使得患者具有良好体位的背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使得患者在做造影时具有良好体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如下:
[0006]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包括:
[0007]中间长方体部分,用于承载患者的背部;
[0008]两侧侧翼部分,所述两侧侧翼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的高度,用于放置患者的手臂。
[0009]优选地,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和两侧侧翼部分被设置为使得患者的手臂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0]优选地,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和两侧侧翼部分被设置为使得患者的手臂与脊柱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1]根据本技术,本技术的中间长方体部分,用于承载患者的背部,使得患者背部抬高;所述两侧侧翼部分用于放置患者的手臂,使其固定,并使手臂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面,减少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手臂位移伪影。
[0012]优选地,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为X轴方向,宽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所
述两侧侧翼部分在Y轴方向上相互对称设置,包括手臂承载面。
[0013]优选地,所述手臂承载面的在Y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水平面,在X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也为水平面。
[0014]优选地,所述手臂承载面的在Y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水平面,在X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斜面,所述手臂承载面的斜面坡度为10
°‑
30
°
;优选地,所述手臂承载面靠近患者头部的一端高于所述手臂承载面远离头部的一端。
[0015]优选地,所述手臂承载面的在Y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弧形面,在X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水平面。
[0016]优选地,所述手臂承载面的在Y轴方向上的弧形面,距离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的远端等于或低于距离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的近端。
[0017]优选地,所述手臂承载面的在Y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弧形面,在X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斜面,所述手臂承载面的斜面坡度为10
°‑
30
°
;优选地,所述手臂承载面靠近患者头部的一端高于所述手臂承载面远离头部的一端。
[0018]优选地,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采用棕榈加高弹性记忆棉材料,所述两侧侧翼部分采用有机高分子聚乙烯材料。
[0019]根据本技术,本技术的中间长方体部分采用棕榈加高弹性记忆棉材料,两侧侧翼部分采用有机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兼顾硬度和舒适度,可以很好地承托患者的背部,并使心脏抬高。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通过两侧侧翼部分使患者在平躺于CT扫描机架床上时,双侧手臂得到很好的固定,避免扫描过程中出现位移伪影;通过中间长方体部分使患者的背部往上抬高,避免手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减少手臂伪影的产生,弥补了现有体位在冠脉联合头颈部扫描的过程中出现手臂伪影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侧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侧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另一侧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侧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4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侧视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4涉及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的另一侧视
图。
[0032]图中:10

中间长方体部分,101

背部承载面,20

两侧侧翼部分,201

手臂承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长方体部分,用于承载患者的背部;两侧侧翼部分,所述两侧侧翼部分的高度低于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的高度,用于放置患者的手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和两侧侧翼部分被设置为使得患者的手臂与心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和两侧侧翼部分被设置为使得患者的手臂与脊柱在同一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长方体部分的长度方向设为X轴方向,宽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所述两侧侧翼部分在Y轴方向上相互对称设置,包括手臂承载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承载面的在Y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水平面,在X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也为水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冠脉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承载面的在Y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水平面,在X轴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斜面,所述手臂承载面的斜面坡度为10
°‑
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诚周琳夕杨春史张尹乐康曾蒙苏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