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184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近视防控镜片包括本体、微透镜阵列及离焦层,本体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前表面与后表面相对;微透镜阵列设置于前表面,微透镜阵列于本体具有第一垂直投影,微透镜阵列具有外周边,外周边呈多边形;以及离焦层设置于后表面,离焦层于本体具有第二垂直投影,第二垂直投影与第一垂直投影不重叠,镜架将近视防控眼镜及与近视防控眼镜对称设置的第二镜片连接,如此,能够借由双层复合的多边形阵列微透镜实现较好的延缓近视功能及更加成像质量。好的延缓近视功能及更加成像质量。好的延缓近视功能及更加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镜片及眼镜,尤其涉及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预防近视的虚焦远化镜,其作用是静态、虚拟性的,当对有些顽固的近视不能很好控制时,可以加用具有动态远化作用的调焦或移焦远视化镜强化远视化作用,以获得更好的远期限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预防近视时,现有的镜片设置圆型阵列光学区域,调焦效果或移焦效果不是很好,使用者眼睛成像质量不佳。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能够借由双层复合的多边形阵列微透镜实现较好的延缓近视功能及更加成像质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包括:本体,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该前表面与该后表面相对;微透镜阵列,设置于该前表面,该微透镜阵列于该本体具有第一垂直投影,该微透镜阵列具有外周边,该外周边呈多边形;以及离焦层,设置于该后表面,该离焦层于该本体具有第二垂直投影,该第二垂直投影与该第一垂直投影不重叠。
[0006]较佳的,该外周边呈六边形或八边形。
[0007]较佳的,该外周边具有第一外径,该第一外径尺寸为42毫米。
[0008]较佳的,该微透镜阵列具有中心区,自该中心区至该外周边排列有十一层。
[0009]较佳的,该中心区具有第二外径,该第二外径尺寸为10毫米。
[0010]较佳的,该微透镜阵列的每相邻两层间距相等,该间距介于0.45毫米至0.65毫米之间。
[0011]较佳的,该微透镜阵列的每个微透镜为非球面微透镜。
[0012]较佳的,该非球面微透镜具有直径,该直径介于1毫米至1.6毫米之间。
[0013]较佳的,该离焦层与该本体一体成型。
[001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眼镜,包括如上所述的近视防控镜片、第二镜片及镜架;第二镜片与该近视防控镜片对称;镜架连接该近视防控镜片及该第二镜片。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近视防控镜片及眼镜,近视防控镜片包括本体、微透镜阵列及离焦层,本体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前表面与后表面相对;微透镜阵列设置于前表面,微透镜阵列于本体具有第一垂直投影,微透镜阵列具有外周边,外周边呈多边形;以及离焦层设置于后表面,离焦层于本体具有第二垂直投影,第二垂直投影与第一垂直投影不重叠,镜架将近视防控眼镜及与近视防控眼镜对称设置的第二镜片连接。本设计采用双面复合,后表面使用远视离焦矫正设计,在本体的非微透镜区域形成连续的矫正周边远视离焦区;前表面采用正屈光力的微透镜阵列设计,形成复合近视性离焦区;在实现延缓近视功能的同时,并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如此,能够借由双层复合的多边形阵列微透镜实
现较好的延缓近视功能及更加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眼镜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近视防控镜片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微透镜阵列的外周边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的A处放大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微透镜阵列的外周边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2]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3]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眼镜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镜100,眼镜100包括近视防控镜片101、第二镜片102及镜架103,近视防控镜片101与第二镜片102结构对称设置,镜架103连接近视防控镜片101及第二镜片102。具体实施时,近视防控镜片101与第二镜片102镜像设置于镜架103,当使用者佩戴眼镜100时,近视防控镜片101位于左眼前方,对左眼调焦,可将看近时的屈光焦点移到5米以外的远方,直接抵消“看近”并可提供逐渐加强的远视化离焦(前离焦),抵消看近时的周边视野后离焦,并训练眼球的调焦灵敏度以预防近视;同样的,第二镜片102位于右眼前方,并对右眼调焦。当然近视防控镜片101可位于右眼前方且第二镜片102位于左眼前方,不以此为限,视实际情况而定。近视防控镜片101及第二镜片102与使用者眼睛的距离可以手动调整也可以镜架103采用电控方式自动调整,视实际使用场景而定,不以此为限。
[0024]参照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近视防控镜片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微透镜阵列的外周边示意图。近视防控镜片101包括本体11、微透镜阵列12及离焦层13,本体11具有前表面及后表面,前表面与后表面相对;微透镜阵列12设置于本体11的前表面,微透镜阵列12于本体11具有第一垂直投影S1,微透镜阵列12具有外周边121,外周边121呈多边形;离焦层13设置于本体11的后表面,离焦层13于本体11具有第二垂直投影S2,第二垂直投影S2与第一垂直投影S1不重叠,举例来说,离焦层,3位于本体11的后表面的外圈,微透镜阵列12位于本体11的前表面的内圈,内圈与外圈配置形成不重叠的设置使得微透镜阵列12形成的矫正区可延缓近视且离焦层13形成的离焦区可提升成像质量,如此,能够借由离焦层、微透镜阵列形成的双层复合的多边形阵列微透镜实现较好的延缓近视功能及更加成像质量。
[0025]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近视防控镜片101的本体11呈透明薄片状结构,本体11一般为采用玻璃或树脂等光学材料制作而成的,若需要增加其他性能,例如增加蓝光屏蔽,本体11可由抗蓝光的材质制作成,视实际需求而定,不以此为限。本体11具有前表面及后表面,前表面呈微弧状,后表面呈微弧状,前表面与后表面的弧形朝向相同,如此利于整个近视防控镜片101对屈光不正的调节。
[0026]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近视防控镜片101的微透镜阵列12由多个相同形状结构的微透镜122排列而成,整个微透镜阵列12具有外周边121,即微透镜阵列12的最外缘的多个微透镜122构成外周边121,外周边121整体呈现为六边形,微透镜阵列12的每个微透镜122排布呈六边形使得在对使用者眼睛的调焦效果提升,且在制程时排布更高效。较好的实施方式,外周边121具有第一外径D1,第一外径D1的尺寸为42毫米,如此可以把物体的像拉拽到视网膜的前方,触发眼部系统向脑部发出减缓眼轴增加的信号,以预防控制近视快速加深,覆盖住视觉观看范围,调焦于视网膜成像效果更佳。
[0027]参照图2和图3所示,微透镜阵列12具有中心区123,自微透镜阵列12的中心区123至微透镜阵列12的外周边121排列有十一层,即自微透镜阵列12的中心向外延伸具有十一圈微透镜组。较好的实施方式,微透镜阵列12的每相邻两层间距L相等,间距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该前表面与该后表面相对;微透镜阵列,设置于该前表面,该微透镜阵列于该本体具有第一垂直投影,该微透镜阵列具有外周边,该外周边呈多边形;以及离焦层,设置于该后表面,该离焦层于该本体具有第二垂直投影,该第二垂直投影与该第一垂直投影不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该外周边呈六边形或八边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该外周边具有第一外径,该第一外径尺寸为42毫米。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该微透镜阵列具有中心区,自该中心区至该外周边排列有十一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