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65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其包括:燃料电池主体,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正铜排组件,所述正铜排组件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第四铜排和螺栓,所述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铜排与电池正极卡合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第三铜排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且第三铜排与电池负极卡和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第四铜排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副铜排组件,所述副铜排组件与所述正铜排组件的整体结构设置相同。通过设置的正负铜排组件将燃料电池的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引至同一位置输出,结构更加合理,使铜排与燃料电池正负电极的连接均匀,确保燃料电池的导电性能得到保证。证。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铜排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铜排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铜排又称铜母线或铜母线,是由铜制成的长导体,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现在一般用圆角铜排,以避免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
[0003]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处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202122265060.4”公开的“燃料电池及车辆”,其仅通过设置的单个第一铜排和单个第二铜排将电堆正极和电堆负极引至同一位置并输出,难以保证燃料电池堆的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燃料电池铜排组件,通过设置的正负铜排组件将燃料电池的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引至同一位置输出,结构更加合理,使铜排与燃料电池正负电极的连接均匀,确保燃料电池的导电性能得到保证。
[0005]本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包括:燃料电池主体,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正铜排组件,所述正铜排组件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第四铜排和螺栓,所述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铜排与电池正极卡合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第三铜排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且第三铜排与电池负极卡和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第四铜排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副铜排组件,所述副铜排组件与所述正铜排组件的整体结构设置相同。
[0006]通过设置的正负铜排组件将燃料电池的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引至同一位置输出,结构更加合理,使铜排与燃料电池正负电极的连接均匀,确保燃料电池的导电性能得到保证。
[0007]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所述电池正极远离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端板,所述电池负极远离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端板,所述进气端板与所述出气端板通过多个紧固螺杆可拆卸连接。通过进气端板和出气端板,可以使燃料电池自主氢气回流,降低了系统功耗。
[0008]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侧面开设有五个横向间隔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左卡槽和第一右卡槽。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件,可以对设置的正铜排组件进行可靠的固定。
[0009]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侧面开设有五个横向间隔分布的螺纹孔,所述燃料电池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左卡槽和第二右
卡槽。通过设置的第二固定件,可以对设置的副铜排组件进行可靠的固定。
[0010]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所述第一左卡槽和第一右卡槽处分别卡合连接有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且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分别与第二左卡槽和第二右卡槽卡和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的正表面两个纵向间隔分布的螺纹孔,且第四固定件的整体结构与第三固定件的整体结构设置相同。通过设置的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可以对正、副铜排组件进行二次固定,使对铜排的固定更加稳定。
[0011]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所述紧固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使用螺纹连接,确保紧固螺杆与固定件的连接更加稳定。
[0012]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所述第二铜排通过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卡合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可以使第一固定件对第二铜排的固定效果更好。
[0013]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所述第四铜排远离所述第二铜排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输出插接组件。通过设置的输出插接组件,可以将铜排汇集的电流向外界输出。
[00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燃料电池铜排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燃料电池铜排组件的正铜排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燃料电池铜排组件的侧视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燃料电池铜排组件的俯视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燃料电池铜排组件的燃料电池主体的整体结构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燃料电池铜排组件的进气端板、出气端板和紧固螺杆的整体结构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燃料电池铜排组件的固定件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燃料电池主体;101、电池正极;102、电池负极;2、正铜排组件;201、第一铜排;202、第二铜排;203、第三铜排;204、第四铜排;205、螺栓;3、副铜排组件;4、进气端板;5、出气端板;6、紧固螺杆;7、第一固定件;701、第一限位槽;702、第一左卡槽;703、第一右卡槽;8、第二固定件;801、第二限位槽;802、第二左卡槽;803、第二右卡槽;9、第三固定件;10、第四固定件;11、输出插接组件;1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6]参照图1

7,本技术实施例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其包括:燃料电池主体1,燃料电池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池正极101和电池负极102;正铜排组件2,第一铜排201与第二铜排202通过螺栓205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铜排201与电池正极101卡合连接,第二铜排202与第三铜排203通过螺栓205可拆卸连接,且第三铜排203与电池负极102卡和连接,第二铜排202设置有四个,且将第二铜排202间隔均匀的与第一铜排201的结构,确保燃料电池的导电性能得到保证,第二铜排202与第四铜排204通过螺栓205可拆卸连接,通过第四铜排204将电流汇集。
[0027]电池正极101远离燃料电池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端板4,电池负极102远离燃料电池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端板5,进气端板4与出气端板5通过多个紧固螺杆6可拆卸连接,在组装过程中,在进气端板4的外侧通过法兰螺母或者标准螺母来固定紧固螺杆6,且一般需要设置弹簧垫片和平垫片。
[0028]燃料电池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件7,第一固定件7的侧面开设有五个横向间隔分布的螺纹孔12,螺纹孔12与紧固螺杆6相适配,第一限位槽70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左卡槽702和第一右卡槽703,第一左卡槽702和第一右卡槽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主体(1),所述燃料电池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池正极(101)和电池负极(102);正铜排组件(2),所述正铜排组件(2)包括第一铜排(201)、第二铜排(202)、第三铜排(203)、第四铜排(204)和螺栓(205),所述第一铜排(201)与第二铜排(202)通过螺栓(205)可拆卸连接,且第一铜排(201)与电池正极(101)卡合连接,所述第二铜排(202)与第三铜排(203)通过螺栓(205)可拆卸连接,且第三铜排(203)与电池负极(102)卡和连接,所述第二铜排(202)与第四铜排(204)通过螺栓(205)可拆卸连接;副铜排组件(3),所述副铜排组件(3)与所述正铜排组件(2)的整体结构设置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正极(101)远离所述燃料电池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端板(4),所述电池负极(102)远离所述燃料电池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气端板(5),所述进气端板(4)与所述出气端板(5)通过多个紧固螺杆(6)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件(7),所述第一固定件(7)的侧面开设有五个横向间隔分布的螺纹孔(12),所述燃料电池主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限位槽(70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伟李建花刘艳锦陈乔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吉泽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