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镂空尾翼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60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镂空尾翼及汽车,包括:位于汽车的背门盖板上方的尾翼本体和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沿车宽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背门盖板连接,另一端沿车长方向朝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侧延伸、并朝对侧导流板倾斜布置,以围成V型容纳空间;所述尾翼本体位于所述V型容纳空间内,并分别与两个导流板连接。相对于所述尾翼本体而言,两个导流板对气流产生一定的外扩效果;则汽车行进过程中,自车宽方向两侧流向后方的气流可以先达到导流板,经过所述导流板的外扩引流导向后,再聚集至所述尾翼本体方向;因此气流的聚集位置延后,降低了尾流的能量和湍流度,减少了能量耗散。耗散。耗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镂空尾翼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镂空尾翼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明,高速行驶工况下,空气阻力占整车阻力的60%以上,降低整车风阻,从而降低整车能耗,成为各个主机厂的迫切需求。常规降风阻手段为造型优化,而尾翼设计即属于造型优化手段,既可以作为造型独有特征吸引消费者,又可以作为有效降阻方案降低整车能耗。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尾翼的存在,在汽车行进过程中,从车宽方向的两侧流至背门盖板方向的气流在尾翼的引导作用下会产生内收聚集效果,易在汽车后部形成大尺度的湍流涡,从而导致能量耗散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镂空尾翼及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尾翼导致能量耗散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镂空尾翼,包括:位于汽车的背门盖板上方的尾翼本体和两个导流板;
[0006]两个导流板沿车宽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背门盖板连接,另一端沿车长方向朝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侧延伸、并朝对侧导流板倾斜布置,以围成V型容纳空间;
[0007]所述尾翼本体位于所述V型容纳空间内,并分别与两个导流板连接。
[000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两个导流板沿车宽方向布置于所述尾翼本体的两侧,使得相对于所述尾翼本体而言,两个导流板对气流产生一定的外扩效果;则汽车行进过程中,自车宽方向两侧流向后方的气流可以先达到导流板,经过所述导流板的外扩引流导向后,再聚集至所述尾翼本体方向,因此其聚集位置延后,从而降低尾流的能量和湍流度,降低湍流涡,最终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能量耗散的目的。
[0009]可选地,所述尾翼本体包括:
[0010]主体,沿车宽方向延伸布置;
[0011]两个倾斜部,沿车宽方向分别布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
[0012]所述倾斜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导流板连接;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导流板的一端朝所述背门盖板方向倾斜,并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钝角夹角。
[00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所述尾翼本体整体外观呈C字型流线状结构,构造简单,易于加工;并且,在通过所述尾翼本体自身形状构造对汽车行驶过程中进行扰流,使空气阻力形成一个向下的压力,尽量抵消升力,有效控制气流下压力,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增加汽车的高速行驶稳定性的同时,在所述导流板扰流作用下,所述尾翼本体可以承接经过所述导流板分流而来的气流,从而降低风阻,增大背压。
[0014]可选地,沿车长方向,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端至所述主体的距离小于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导流板一端至所述主体的距离。
[00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相对于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端而言,所述主体向后超出所述导流板,使得所述尾翼本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相互衔接的作用:经过所述导流板引导的气流,可以顺畅的经过所述倾斜部后到达所述主体;气流沿所述导流板引流至所述尾翼本体的过渡更加平稳,提升了气流流速的均一性,进一步降低了风阻。
[0016]可选地,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端的底面与所述主体的底面平齐。
[00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自所述导流板的导流后流至所述尾翼本体的顺畅度,降低尾流的能量和湍流度,降低湍流涡,提高汽车后方的背压,从而降低汽车前后受到的压差阻力。
[0018]可选地,所述导流板与车长方向形成的夹角小于30
°

[00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因所述导流板的倾斜角度过大而造成:所述尾翼本体流线型差、趋于直线,所述尾翼本体的降风阻、提供负升力能力减弱;同时避免因所述导流板的倾斜角度过小而造成:所述导流板对气流向所述尾翼本体的引导能力削弱。
[0020]可选地,所述导流板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截面;所述三角形截面中,一个夹角为钝角、且与所述钝角相邻的两边长度不等;所述两边中的长边与所述背门盖板连接。
[002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提升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背门盖板之间装配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所述尾翼本体在所述背门盖板上方定位的稳定性。同时所述两边中的长边与所述背门盖板连接,使得在保证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背门盖板之间接触面积更大的前提下,扩大了所述尾翼本体在汽车后方的装配空间,使得沿车长方向、所述尾翼本体与后挡风玻璃的距离增加,车宽方向两侧的气流在汽车后方聚集的位置进一步后延,从而使所述镂空尾翼降低尾流的能量和湍流度、降低湍流涡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达到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能量耗散的目的。
[0022]可选地,所述镂空尾翼还包括:
[0023]连接支座,位于所述尾翼本体与所述背门盖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尾翼本体和所述背门盖板连接。
[002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所述连接支座,可以在所述尾翼本体与所述背门盖板之间镂空的部位增加连接支撑,从而提升所述尾翼本体在所述背门盖板上方定位的稳定性。
[0025]可选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背门盖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背门盖板的边缘。
[002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在有限的装配空间内,将所述尾翼本体的跨度拉至最大,尽量使所述镂空尾翼降车阻、提升负升力的能力达到最强;同时,提升了所述导流板与汽车侧面线条衔接的优良度。
[0027]可选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尾翼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尾翼本体成为一体结构,便于所述镂空尾翼整体进行拆卸和安装,同时保证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尾翼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29]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镂空尾翼;还包括背门盖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背门盖板上方,并与所述背门盖板连接。
[003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相对于所述尾翼本体而言,两个导流板对气流产生一定的外扩效果;则汽车行进过程中,自车宽方向两侧流向后方的气流可以先到达导流板,经过导流
板的外扩引流导向后,再聚集至尾翼本体方向,而不会直接达到尾翼本体处。因此,对于自车宽方向两侧流向后方的气流而言,经过导流板的扰流后,其聚集位置延后,气流走的更远,从而降低尾流的能量和湍流度,降低湍流涡,最终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能量耗散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镂空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汽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汽车的部分斜视示意图;
[0034]图4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汽车的侧视示意图;
[0035]图5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1

尾翼本体;11

主体;12

倾斜部;2

导流板;21

长边;22

短边;221

凹槽;23

底边;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镂空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汽车的背门盖板上方的尾翼本体和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沿车宽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背门盖板连接,另一端沿车长方向朝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侧延伸、并朝对侧导流板倾斜布置,以围成V型容纳空间;所述尾翼本体位于所述V型容纳空间内,并分别与两个导流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镂空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本体包括:主体,沿车宽方向延伸布置;两个倾斜部,沿车宽方向分别布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倾斜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导流板连接;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导流板的一端朝所述背门盖板方向倾斜,并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钝角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镂空尾翼,其特征在于,沿车长方向,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端至所述主体的距离小于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导流板一端至所述主体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镂空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背门盖板一端的底面与所述主体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发跃赵志明易横禹慧丽代学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