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宽带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359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短波宽带天线,主要解决现有的3米中馈和1.8米底馈天线效率低,不能架高使用的问题。该天线为双极双鞭中部馈电的结构,包括辐射体,匹配网络,巴伦,支撑板,支撑杆和馈电电缆,其中:辐射体包括上、下长度不等的两段振子(901,902),每段振子均由长度相同的两根振子组成,匹配网络(5)采用无耗的LC器件构成,巴伦(12)连接在馈电电缆(11)的中段,且巴伦置于支撑杆(1)的内部,该支撑杆的下端与外部的升降杆或移动载体连接。使用时用支撑杆架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卸,便于运输,成本低,电压驻波比低,辐射效率高的特点,可作为各种移动载体的超短波电台的发射和接收天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
,具体就是一种超短波宽带天线,可作为移动载体 通信的接收和发射天线。
技术介绍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为了实现保密通信,消除干扰,广泛应用多频段、多功能电台 和宽带跳频、扩频等技术,而现有的调谐天线已不能满足系统要求,需要宽带的天线结构。 一些载体上,如中小型水面舰艇、潜艇、坦克、机动通信车等可供安装天线的空间有限,难以 安装诸如笼形天线、双锥天线等体积型宽带天线。此外,由于移动载体可用于天线使用的空 间狭小,狭小的空间内密布多副天线,相互之间的干扰较为严重,影响通信质量,这就要求 研制宽频带天线,使多个电台共用一副天线,从而减少天线数量。在这种背景下,天线的宽 带小型化就成为天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移动载体上的无线电台多使用一类鞭状天线,如通常的3米中馈和1. 8米 底馈的单极天线。这类天线由于受结构以及车载环境要求的限制不能做得太高、太粗,同时 由于在匹配上采用了有耗网络来展宽带宽,导致效率低。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移动 载体无法进入工作,这时需要将天线升高到一定高度时使用,以增加通信距离。但当天线升 高后,1. 8米底馈天线不再同载体外壳连接,失去大地对馈线上电流的屏蔽作用,使馈电电 缆上有电流存在,因而形成非平衡馈电,同时由于天线架高后,天线的镜像效应消失,使天 线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这种天线已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短波宽带天线,通 过双鞭双极结构和无耗元件构成的匹配网络,提高天线效率,实现在特定环境下的升高使 用,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发展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超短波宽带天线包括辐射体,匹配网络,巴伦,支 撑板,支撑杆和馈电电缆,其中辐射体包括上、下长度不等的两段振子,每段振子均由长 度相同的两根振子组成,匹配网络采用无耗的LC器件构成,巴伦连接在馈电电缆的中段, 且巴伦置于支撑杆的内部,该支撑杆的下端与外部的升降杆或移动载体连接。所述的上段振子与下段振子的高度比为17 21,该上下两段振子均与匹配网络 连接,并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的匹配网络采用T型网络的一种变型网络,天线上段振子通过电容Cl的一端 和第三电感L3与馈电电缆的内芯连接,形成馈电电缆芯线支路;天线下段振子通过第一电 感Ll的一端与馈电电缆的外皮连接,形成馈电电缆外皮支路,该两条支路在电容Cl与第一 电感Ll的另一端跨接有第二电感L2。所述辐射体包括上、下长度不等的两段振子,每段振子均由长度相同的两根振子 组成。上段振子与下段振子的高度比为17 21,上下两段振子均与匹配网络连接,并固定在支撑板上。匹配网络采用T型网络的一种变型网络,天线上段振子通过电容Cl的一端和 第三电感L3与馈电电缆的内芯连接,形成馈电电缆芯线支路;天线下段振子通过第一电感 Ll的一端与馈电电缆的外皮连接,形成馈电电缆外皮支路,该两条支路在电容Cl与第一电 感Ll的另一端跨接有第二电感L2。匹配网络是由无耗的LC元件构成,减少了使用有耗元 件带来的天线损耗,使天线在30-88MHZ的频带内电压驻波比VSWRS 2. 5。巴伦连接在馈电 电缆的中段,且巴伦置于支撑杆的内部,该支撑杆的下端与外部的升降杆或移动载体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国内外首创使用双鞭双极的天线结构,增加了天线带宽,提高了天 线效率,同时采用双极结构,不需要地面提供镜像,因此可以架高使用,增大了通信距离。2本技术优化出了采用无耗元件构成的匹配网络,实现在30-88MHZ频段内驻 波比VSWR ^ 2. 5,由于天线匹配网络由无耗元件构成,提高了天线的效率。本技术可作为现阶段使用的1. 8米底馈和3米中馈天线的替代产品,可用于 车载或舰载通信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天线支撑板及馈电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天线支撑杆及巴伦扼流装置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天线匹配网络电路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天线巴伦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在30-88MHZ内的实测电压驻波比曲线图;图7是本技术在f = 30MHz的实测水平方向图;图8是本技术在f = 60MHz的实测水平方向图;图9是本技术在f = 85MHz的实测水平方向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主要由天线上段振子901,下段振子902,支撑板4,匹配网络 5,支撑杆1和巴伦12组成。其中上段振子901与下段振子902均由金属管构成,两者的高 度比为17 21。振子底端为连接杆8,它与连接套7拧紧。连接杆8和连接套7采用铝金 属制作;匹配网络5和馈线15构成天线的馈电结构,固定于支撑板4上;该馈电结构的下端 通过连接线10与馈电电缆11连接,电缆采用Φ7同轴电缆,馈电电缆11的下端加有巴伦 12,馈电电缆11与巴伦12置于支撑杆1中。参照图2,连接套7与匹配网络5通过馈线15连接。馈线15埋于支撑板内。匹 配网络5由无耗的耐大功率LC元件构成,通过馈线15与天线振子连接。连接7套镶嵌于 固定座6中,固定座与支撑板4通过螺丝固定。固定座6与支撑板4由环氧树脂材料构成。 匹配网络5固定于支撑板4上,下端通过连接线10与馈电电缆11连接。参照图3,馈电电缆11下端加有巴伦12,扼制外皮电流,巴伦底端用N形接头13 输出。支撑杆通过连接头2与固定在支撑板上的法兰盘3连接,支撑杆下端通过法兰盘14 与升降杆连接。连接头与法兰盘均为铝金属件。支撑杆1既有支撑作用,又有保护作用。参照图4,天线的匹配网络的元件主要由LC器件构成,电路形式采用T型网络的一 种变型网络形式,天线上段振子901通过电容Cl的一端和第三电感L3与馈电电缆11的内 芯连接,形成馈电电缆芯线支路;天线下段振子902通过第一电感Ll的一端与馈电电缆11 的外皮连接,形成馈电电缆外皮支路,该两条支路在电容Cl与第一电感Ll的另一端跨接有 第二电感L2。参照图5,巴伦12由电缆17绕制在磁环16上构成。磁环为高频镍锌磁环,电缆采 用Φ2同轴电缆。实验表明,天线的上振子略短于天线的下振子时,天线的整体性能比较好。从图6可见,本技术在天线升高到3米高度时30-88MHZ频段的电压驻波比 VSffR 彡 2. 5。从图7-图9可见,尽管天线结构上存在不对称,但由于两鞭间距相对波长较小,因 而天线水平方向图仍近似为圆,不圆度随频率升高而略增大,但不圆度始终小于ldB。权利要求一种超短波宽带天线,包括辐射体,匹配网络,巴伦,支撑板,支撑杆和馈电电缆,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包括上、下长度不等的两段振子(901,902),每段振子均由长度相同的两根振子组成,匹配网络(5)采用无耗的LC器件构成,巴伦(12)连接在馈电电缆(11)的中段,且巴伦置于支撑杆(1)的内部,该支撑杆的下端与外部的升降杆或移动载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波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上段振子(901)与下段振子 (902)的高度比为17 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短波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两段振子(901, 902)均与匹配网络(5)连接,并固定在支撑板(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短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短波宽带天线,包括辐射体,匹配网络,巴伦,支撑板,支撑杆和馈电电缆,其特征在于:辐射体包括上、下长度不等的两段振子(901,902),每段振子均由长度相同的两根振子组成,匹配网络(5)采用无耗的LC器件构成,巴伦(12)连接在馈电电缆(11)的中段,且巴伦置于支撑杆(1)的内部,该支撑杆的下端与外部的升降杆或移动载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王毅赵东贺刘昌郝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星网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