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13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包括工作台本体,所述工作台本体水平设置,所述工作台本体顶面的两侧位置均安装有多个拆装组件,同侧位置的所述拆装组件在同一纵向上对照,且两侧位置的所述拆装组件对称分布;所述拆装组件的顶面均安装有夹具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轮机叶片生产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


技术介绍

[0002]航发和燃机中的叶片,由叶根和叶身组成,由于叶身的薄壁特性,结构刚性差,目前普遍使用封包工艺加工叶根,浇铸低熔点合金,将叶片封装成规则长方体后加工叶根,加工完叶根后,即在封包状态下三坐标检测叶根加工是否合格,使用封包工艺虽然解决了叶片刚性差,加工难的问题,同时也会引入不利的因素,加工叶根前需要增加封包工序,加工完叶根后增加除低熔点合金工序,整个工序流程变长,增加了成本和周期,而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使用专用夹具直接夹持叶身加工叶根,在夹具上通过技术手段克服叶片弱刚性的问题,这样无疑使得工序流程更简捷,工件流转更快,但是目前在加工完毕后在三坐标测量机上固定叶片进行测量时,由于缺少专门的夹具,一般是用热熔胶将叶片固定在简易夹具上进行测量,此种固定叶片的方式存在相当大的弊端,每件叶片都要人工用热熔胶固定在简易夹具上,操作繁琐,效率低,固定的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通过升降气缸能够带动夹紧块到达夹紧叶片所要的位置高度,同时通过横推气缸能够带动夹紧块的夹紧槽压紧在叶片的外围,且通过夹紧块的销轴绕铰接座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夹紧槽与叶片夹紧位置的外轮廓相适配,以此能够在对应位置夹紧叶片,继而通过两侧位置的多个夹具组件来在两侧多个位置对叶片夹紧固定,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包括工作台本体,所述工作台本体水平设置,所述工作台本体顶面的两侧位置均安装有多个拆装组件,同侧位置的所述拆装组件在同一纵向上对照,且两侧位置的所述拆装组件对称分布;
[0006]所述拆装组件的顶面均安装有夹具组件,且所述夹具组件通过所述拆装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工作台本体顶面,同侧位置的所述夹具组件在同一纵向上对照,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具对称分布

[0007]作为优选,所述夹具组件均包括
U
型安装座和升降板,所述
U
型安装座固定在对应所述拆装组件的顶部,所述
U
型安装座沿横向设置且上下位置在竖向上重合对照,所述
U
型安装座的顶部底面竖向固定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顶部的升降推杆以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对应所述
U
型安装座的顶部且顶端均通过连接套水平固定有所述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面侧部均沿纵向竖直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均沿横向固定有夹紧气缸,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气缸的夹紧推杆彼此靠近且均沿横向设置,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推杆彼此靠近的端部均通过所述连接套固定有
U
型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上下位置在竖向上重
合对照且所述铰接座的上下位置均转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销轴,上下位置的所述销轴彼此靠近的端部均固定有夹紧块,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块彼此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夹紧槽

[0008]作为优选,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槽彼此靠近的端面均敞开,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槽的内轮廓均为弧面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槽的内壁均覆盖固定有轮廓走向一致的缓冲内衬

[0010]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内衬均为橡胶衬板

[0011]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推杆和所述夹紧推杆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套同轴过盈配合

[0012]作为优选,所述拆装组件均包括配合座和固定套,所述配合座均竖向设置且固定在对应所述
U
型安装座的底面,两侧位置的所述配合座彼此远离的外侧端面均沿横向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工作台本体的顶面两侧均竖向固定有多个所述固定套,且所述固定套与所述配合座数量对应,所述固定套的顶面均竖向开设有配合槽,且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配合座一一对应且竖向滑动配合

[0013]作为优选,两侧位置的所述固定套彼此远离的外侧端面均沿横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均与对应的所述配合槽垂直连通,且所述安装孔均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横向同轴对照,所述安装孔均沿横向同轴滑动配合有限位杆,且两侧位置的所述限位杆彼此靠近的内端均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横向滑动配合,两侧位置的所述限位杆彼此远离的外端均伸出对应所述固定套的外侧端面且同轴固定有手柄,所述限位杆位于对应所述手柄和所述固定套外侧端面之间的部分均同轴间隙配合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手柄和所述固定套外侧端面固定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槽和所述配合座的水平断面形状均为矩形

[0015]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槽在竖向上均为盲槽,且所述配合座的底端均与对应所述配合槽的槽底贴合接触

[0016]采用上述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具体在对轮机叶片进行固定使用时,由于初始时,所述配合座所述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同时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横向滑动配合,则此时通过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的配合限制能够锁止所述配合座无法脱出所述配合槽,从而此时所述夹具组件均通过对应的所述拆装组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本体的顶部,则使用时,将所述升降气缸和所述夹紧气缸均分别与外界供气管路相连接,然后将叶片沿纵向平放在两侧位置的所述夹具组件之间,后通过所述升降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夹紧块到达夹紧叶片所要的位置高度,同时通过所述横推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夹紧块的所述夹紧槽压紧在叶片的外围,且通过所述夹紧块的所述销轴绕所述铰接座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所述夹紧槽与叶片夹紧位置的外轮廓相适配,以此能够在所述夹具组件的对应位置夹紧叶片,继而通过两侧位置的多个所述夹具组件来在两侧多个位置对叶片夹紧固定,实现了对叶片的可靠固定,继而便于使用外界的三坐标测量设备对固定完成的轮机叶片进行测量,而由于通过所述配合座与所述配合槽竖向滑动配合和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孔横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将所述夹具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工作台本体顶部,所述夹具组件在所述工作台本体顶部的固定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将所述夹具组件快速固定在所述工作台本体上装夹叶片使用,而后续仅需外拉所述限位杆脱出所述限位孔后便可使所述配合座竖向脱出所述配合槽而将所述夹具组件取离所述工作台本体顶部,所述夹具组件与所述工作台本体的拆分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将所述夹具组件拆离所述工作台本体进行定期的检修维


[0017]有益效果在于:
1、
本技术通过升降气缸能够带动夹紧块到达夹紧叶片所要的位置高度,同时通过横推气缸能够带动夹紧块的夹紧槽压紧在叶片的外围,且通过夹紧块的销轴绕铰接座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夹紧槽与叶片夹紧位置的外轮廓相适配,以此能够在对应位置夹紧叶片,继而通过两侧位置的多个夹具组件来在两侧多个位置对叶片夹紧固定,实现了对叶片的可靠固定;
[0018]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包括工作台本体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本体
(1)
水平设置,所述工作台本体
(1)
顶面的两侧位置均安装有多个拆装组件
(2)
,同侧位置的所述拆装组件
(2)
在同一纵向上对照,且两侧位置的所述拆装组件
(2)
对称分布;所述拆装组件
(2)
的顶面均安装有夹具组件
(3)
,且所述夹具组件
(3)
通过所述拆装组件
(2)
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工作台本体
(1)
顶面,同侧位置的所述夹具组件
(3)
在同一纵向上对照,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具对称分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组件
(3)
均包括
U
型安装座
(301)
和升降板
(303)
,所述
U
型安装座
(301)
固定在对应所述拆装组件
(2)
的顶部,所述
U
型安装座
(301)
沿横向设置且上下位置在竖向上重合对照,所述
U
型安装座
(301)
的顶部底面竖向固定有升降气缸
(302)
,所述升降气缸
(302)
顶部的升降推杆
(3013)
以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对应所述
U
型安装座
(301)
的顶部且顶端均通过连接套
(3012)
水平固定有所述升降板
(303)
,所述升降板
(303)
的顶面侧部均沿纵向竖直固定有安装板
(305)
,所述安装板
(305)
均沿横向固定有夹紧气缸
(304)
,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气缸
(304)
的夹紧推杆
(308)
彼此靠近且均沿横向设置,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推杆
(308)
彼此靠近的端部均通过所述连接套
(3012)
固定有
U
型的铰接座
(306)
,所述铰接座
(306)
的上下位置在竖向上重合对照且所述铰接座
(306)
的上下位置均转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销轴
(307)
,上下位置的所述销轴
(307)
彼此靠近的端部均固定有夹紧块
(309)
,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块
(309)
彼此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夹紧槽
(301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槽
(3010)
彼此靠近的端面均敞开,且两侧位置的所述夹紧槽
(3010)
的内轮廓均为弧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轮机叶片三坐标测量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槽
(3010)
的内壁均覆盖固定有轮廓走向一致的缓冲内衬
(30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喜娟王利沙梁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首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