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夹具及电芯挤压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86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试夹具及电芯挤压测试装置,该测试夹具包括刚性壳体及设于刚性壳体上的弹性体,弹性体具有弹性抵接面,弹性抵接面能够抵紧在待测电芯上,并对待测电芯进行夹持,刚性壳体和弹性体之间形成有腔体,刚性壳体上设有供流动介质通过的过孔,过孔与腔体相连通,流动介质通过过孔进入至腔体内,使弹性体涨形而能够对待测电芯施加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试夹具及电芯挤压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测试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挤压测试用工装

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测试夹具的电芯挤压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锂离子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之间来回的脱出

嵌入,导致正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表现为单次充放电电池膨胀力的增大和减小

同时,由于随着电池使用寿命的增加,电池内部产气逐渐累积,表现为电池膨胀力的整体增加

综合极片膨胀

收缩和内部产气的影响,随着电芯充放电循环的进行,整体电芯膨胀力值是增加的

对于单次循环来说,其膨胀力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非线性的增大;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非线性的减小

对于锂电池来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膨胀力整体水平逐渐增加,单次循环过程充电时膨胀力增加,放电时膨胀力减小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一般不影响生命周期内电池的使用

[0003]但是,当电池内部存在一些缺陷时,例如毛刺

异物

析锂等缺陷,锂电池内部极片在使用过程中反复的膨胀

收缩,而且膨胀力的整体水平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缺陷在电池内部受到了整体逐渐增加,单次循环充电过程由小到大

放电过程由大到小的变化力的挤压,这很容易引起安全问题

例如毛刺

异物

析出的锂枝晶等缺陷,随着膨胀力的不断的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往复变化,毛刺

异物

析出的锂枝晶等缺陷和其对应位置的隔膜

极片反复的挤压

摩擦,极有可能导致隔膜的破损以及正

负极片之间的短路,甚至会引发热失控

[0004]其中,以异物缺陷为例,膨胀力的变化使锂电池内部的异物和极片发生不断地挤压和摩擦,质地较为坚硬的异物,会很容易穿透隔膜导致短路的发生

即使早期因为异物颗粒粒径较小,膨胀力整体水平较低,极片

隔膜以及异物之间的挤压力较小,常规的
Hi

Pot
测试和自放电搁置测试等手段无法识别异物的存在

在电池使用后期,随着膨胀力水平的增加,以及膨胀力变化过程中的摩擦,电池内部异物很有可能导致短路的发生

[0005]以目前的手段,很难对锂电池存在的缺陷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识别,即便是在破坏性的抽样拆解过程中发现一些缺陷问题,也很难去界定这些缺陷是否会带来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的问题

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对锂电池生命周期膨胀力变化模拟的挤压测试装置,以能够有效的评估异物带来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测试夹具,以利于对电芯生命周期中膨胀力的模拟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测试夹具,包括刚性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刚性壳体上的弹性体;
[0009]所述弹性体具有弹性抵接面,所述弹性抵接面能够抵紧在待测电芯上,并对所述
待测电芯进行夹持;
[0010]所述刚性壳体和所述弹性体之间形成有腔体,所述刚性壳体上设有供流动介质通过的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流动介质通过所述过孔进入至所述腔体内,使所述弹性体涨形而能够对所述待测电芯施加压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流动介质为压缩空气或液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采用橡胶或硅胶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刚性壳体包括间距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布置,所述弹性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弹性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体之间均形成有所述腔体;所述待测电芯为方形电芯,所述待测电芯夹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弹性体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刚性壳体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待测电芯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所述过孔,且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流通通道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体具有朝向所述待测电芯一侧凸出的第一凸起部,和
/
或,所述第二弹性体具有朝向所述待测电芯一侧凸出的第二凸起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刚性壳体包括呈柱状的外壳,所述弹性体包括覆盖在所述外壳内壁上的第三弹性体,所述外壳上设有所述过孔,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三弹性体之间限定出所述腔体;所述待测电芯为圆柱电芯,所述待测电芯能够被所述第三弹性体箍紧

[0017]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三弹性体的轴向,所述第三弹性体的直径由中部向两端呈渐大趋势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测试夹具,通过设置的刚性壳体和弹性体,并使得弹性体与待测电芯接触,同时通过设置在刚性壳体上的过孔,以及刚性壳体和弹性体之间的腔体,使得流动介质通过过孔能够进入至腔体内,弹性体借助充入腔体内的流动介质可涨形,并能够对待测电芯施加压力,如此利于对电芯施加脉冲式的挤压力,利于更好的模拟电芯的生命周期,从而可利于快速的对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电池进行测试和评估,避免有风险隐患的电芯流向市场端,也能避免生产上的浪费

[0020]此外,流动介质采用压缩空气或液体,具有便于取材

且成本低的特点

弹性体采用橡胶或硅胶,可利用其较好的弹性变形,而能够较好的夹紧电芯,并且施加在待测电芯上的更加均衡

[0021]其次,采用间距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及设置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并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一弹性体之间,以及第二支撑部与第二弹性体之间均形成腔体,如此有利于对方形电芯进行较好的夹紧,利于对方形电芯进行挤压测试

设置的支撑块及设置在支撑块内部的流通通道,一方面可对待测电芯进行支撑,另一方面有利于结构的布置,并便于向相对的两个腔体内充入流动介质

[0022]再者,设置在第一弹性体上的第一凸起部,设置在第二弹性体上的第二凸起部,有利于方形电芯置入于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且也可在充入流动介质时,借助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形变,更好地夹紧方形电芯

[0023]另外,刚性壳体采用柱状外壳,以及覆盖在外壳内壁上的第三弹性体,并在外壳和
第三弹性体之间限定出腔体,可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刚性壳体上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具有弹性抵接面,所述弹性抵接面能够抵紧在待测电芯上,并对所述待测电芯进行夹持;所述刚性壳体和所述弹性体之间形成有腔体,所述刚性壳体上设有供流动介质通过的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腔体相连通,所述流动介质通过所述过孔进入至所述腔体内,使所述弹性体涨形而能够对所述待测电芯施加压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介质为压缩空气或液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采用橡胶或硅胶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壳体包括间距布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布置,所述弹性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弹性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弹性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体之间均形成有所述腔体;所述待测电芯为方形电芯,所述待测电芯夹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弹性体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杰郭江南郑永光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