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底座,为板状结构件;螺杆,垂直固定设在所述底座的中部;支撑柱,在其上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十字形固定槽,下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容置所述螺杆的孔洞,在所述孔洞的端部固定有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帽,其中,所述固定槽的深度等于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和楼板上层钢筋的厚度之和,所述底座的厚度等于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采用这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代替垫块、马凳和楼板控制器使用,调节支撑柱的顶面到底座的底面的距离,直至顶面到底面距离等于楼板厚度,将底座与下层钢筋抵接,支撑柱的固定槽与上层钢筋抵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项目成本。节约项目成本。节约项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辅助工具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采用水泥垫块与成品钢筋马凳控制,楼板厚度采用控制标高或成品楼板厚度控制器,然而采用上述装置控制钢筋保护层与楼板厚度需根据设计图纸采购不同高度的垫块、马凳和楼板控制器,导致项目采购成本和施工成本较高,并且,在施工时需同时放置上述三种装置时,还会导致施工不便,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代替垫块、马凳和楼板控制器使用,且可根据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适配性地调节该装置的高度,适用范围广。
[0004]本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
[0005]底座,为板状结构件;
[0006]螺杆,垂直固定设在所述底座的中部;
[0007]支撑柱,在其上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十字形固定槽,下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容置所述螺杆的孔洞,在所述孔洞的端部固定有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帽,其中,所述固定槽的深度等于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和楼板上层钢筋的厚度之和,所述底座的厚度等于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0008]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支撑柱为圆形支撑柱或者矩形支撑柱。
[0009]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固定槽的宽度大于楼板上层钢筋的宽度。
[0010]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螺杆的直径为10mm。
[0011]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为70mm。
[0012]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代替垫块、马凳和楼板控制器使用。具体地说,在使用时楼板的下层钢筋抵接在底座的上表面,由于底座的厚度与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相同,故而底座可起到传统垫块的作用;楼板的上层钢筋设在固定槽内,由于固定槽的深度与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和楼板上层钢筋的厚度之和相同,可以实现控制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又由于调整支撑柱的高度后,可以使支撑柱的顶面到底座的底面的距离等于楼板厚度,最终实现控制楼板的厚度。
附图说明
[0013]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和螺杆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柱和螺帽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柱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螺帽的俯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底座;2、螺杆;3、螺帽;4、支撑柱;5、孔洞;6、固定槽;7、上层钢筋;8、下层钢筋;9、固定板。
[0022]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和螺杆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柱和螺帽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柱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螺帽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如图1
‑
图6共同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支撑柱4、螺帽3、螺杆2和底座1。
[0026]其中,底座1为板状结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底座1与混凝土浇筑的模板直接接触,螺杆2垂直且固定设在底座1的中部,支撑柱4的上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十字形固定槽6,下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容置所述螺杆2的孔洞5,在所述孔洞5的端部固定有与所述螺杆2螺纹连接的螺帽3,固定槽6的深度等于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和楼板上层钢筋的厚度之和,底座1的厚度等于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使用该装置时,可根据楼板的不同厚度调节支撑柱4与底座1的间距,使支撑柱的顶面到底座的底面的距离等于楼板厚度,最终实现控制楼板的厚度,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00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是,孔洞5的内径不小于螺杆2的直径,确保螺杆2可以设置在固定在孔洞5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4为混凝土预制件,首先将螺帽3预先放置在混凝土预制件的模板的指定位置上,再浇筑混凝土进行支撑柱4的制作,去除模板后,得到本技术所描述的支撑柱4,详细的,根据实际情况,螺帽3的数量也可设置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螺帽3均匀分布在孔洞5的内壁上,通过设置多个螺帽3,增加螺杆2的稳定性,避免螺杆2在孔洞5内晃动,影响本装置得稳定性。
[00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是,支撑柱4为圆形支撑柱4或者矩形支撑柱4,支撑柱4的形状可根据现场的物料储备,现场取材制作,当然,支撑柱4为矩形支撑柱4时,更加便于旋转支撑柱4地操作。
[002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是,固定槽6的宽度大于楼板上层钢筋7的宽度,确保楼板上层钢筋7可以安稳地放置在固定槽6内。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固定槽6构成楼板上层钢筋7的固定位置,支撑柱4与底座1间的间隙构成下层钢筋8的固定位置,通过上、下两个固定位置对双层钢筋进行固定,并通过旋转螺杆2与螺帽3,调节支撑柱4的顶面到底板1的底面的距
离,实现控制楼板厚度的目的,该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是,螺杆2的直径为10mm,支撑柱4的高度为70mm、宽度为40mm,底座1为正方形钢板,其规格为60mm*60mm。当然,底座1也可以为正方形的混凝土预制件,螺杆2预先固定在底座1的模板的预设位置上,在浇筑过程中将螺杆2与底座1固定连接,免去对螺杆2的额外固定操作,减少工序流程。
[003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是,底座1采用钢筋板制成,螺杆2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材制成,螺杆2通过焊接固定设在底座1的中间位置,也可在螺杆2与底座1相接的位置设置辅助固定用的固定板9,固定板9为中部镂空的圆环结构,固定板9的内圈与螺杆2的端部固定焊接,固定板9的外圈与底座1固定焊接,通过设置固定板9将螺杆2的受力分散至固定板9上,进一步提高螺杆2的稳定性。
[003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底座1采用钢筋板制成,螺杆2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材制成,螺杆2通过焊接固定设在底座1的中间位置,螺帽3采用内径为10mm的钢材制成,支撑柱4为矩形支撑柱4,其内部的孔洞5的内径大于螺帽3的外径,孔洞5的深度为40mm,固定槽6的深度为15mm,固定槽6的宽度为10mm。
[0034]在使用本技术的楼板厚度控制装置作为垫块、钢筋马凳和楼板厚度控制器时(在附图6中并未设置固定板9),预先旋转螺杆2与螺帽3,调节支撑柱4与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为板状结构件;螺杆,垂直固定设在所述底座的中部;支撑柱,在其上端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十字形固定槽,下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容置所述螺杆的孔洞,在所述孔洞的端部固定有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帽,其中,所述固定槽的深度等于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和楼板上层钢筋的厚度之和,所述底座的厚度等于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