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包括交换器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热交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社会中,低温位余热能大量存在,如通信数据中心散热
、
发电冷端散热等工业生产余热,这些低温位热能基本上散排到环境热沉,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
。
而这些低温位热能直接重复利用比较困难,往往需要通过必要的技术途径
、
技术方法和技术装置收集
、
浓缩
、
加工成高温位高品质的热能,才具有更好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
[0003]如图3所示,现有的热泵热能回收流程主要采用单级压缩系统,也就是蒸发器
A
低温吸热
→
压缩机
B
高压
→
冷凝器
C
高温放热
→
膨胀阀
D
低温低压
→
再回到蒸发器低温吸热进行单级循环,达到将低温位热能收集
、
浓缩
、
加工成高温位热能的目的,但单级压缩系统在低压比下很难获得高温位的供热能力,一般只能在
50℃
以下,导致低温位热能回收的应用价值和范围局受限
。
[0004]为了获得更高温位的供水温度,如图4所示,目前也采用双极压缩系统,但压比增高,虽然能达到
65℃
的高温位热水,但制热效率低,导致对材料结构强度要求高,从而提高了造价成本
。
[0005]而不管是单级压缩系统还是双极压缩系统通常采用传统冷凝器实现高温位放热功能,而传统冷凝器结构简单,利用冷却介质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却,流体流速一般为
1m/s
~
3m/s
,放热效率低
。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放热效率高
、
产生制冷剂汽体的亚临界流状态,解决采用单级压缩系统在低压比下很难获得高温位的供热能力导致低温位热能回收的应用价值和范围局受限,以及采用双极压缩系统压比增高导致制热效率低
、
对材料结构强度要求高的问题
。
[0007]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包括交换器壳体
、
水平横向延伸连接交换器壳体顶部的进气喷嘴
、
居中位于交换器壳体左端的冷端汽体出口
、
居中位于交换器壳体右端的热端汽体出口,所述交换器壳体整体呈长条管状,且腔内中右部同轴安装有热交换芯管,所述热交换芯管将交换器壳体的内腔内外划分成能量分离区和冷却水区,所述交换器壳体左部空腔与进气喷嘴连通,并作为供切向进入的高压高温气体形成高速涡旋流的汽体涡旋流区,当旋入能量分离区的气体在高速离心涡旋作用下分离成内层低温气体
、
外层高温气体时,外层高温气体中呈亚临界流状态的气体借助热交换芯管与冷却水区进行热量传递,所述热端汽体出口用于导出外层高温气体热量传递后冷凝成的低温高压汽液混合态,所述冷端汽体出口设有从交换器壳体左端外部轴向延伸至能量分离区的冷汽导流管,所述冷汽导流管用于导出内层低温气体冷凝成的低
温低压汽液混合态
。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汽体涡旋流区临近热交换芯管的过渡段设有从交换器壳体内壁连至热交换芯管左端的渐缩管,所述渐缩管用于封堵冷却水区左端以及增大汽体涡旋流区的气体流速使其轴向旋流至能量分离区,一举两用,而且在过渡段收缩内径,压缩气体,增加压力,加快分子振动频率,从而提高气体涡流转速,还能引导气体流向,设计精妙
。
[000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热交换芯管内壁螺旋式环周设有金属内旋肋片
、
外壁螺旋式环周设有金属外旋肋片,从而使外层高温气体中呈亚临界流状态的气体能借助金属内旋肋片
、
金属外旋肋片与冷却水区进行热量传递,而且根据实际传热量需求可以灵活改变螺旋疏密度,设计合理,通过内外肋片共同传递热量,保证传热高效
。
[001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交换器壳体对应冷却水区的左右两端分别径向设有冷却水入口
、
冷却水出口,采用冷水冷却,成本低,设计合理
。
[001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金属内旋肋片
、
金属外旋肋片均采用多孔金属材质,相比于普通金属板件,在同样的板材规格下,多孔金属能大幅增加气体分子的接触换热面积近
20
倍,而且还延长热交换芯管内外侧的热交换流程,大幅提升换热能力,多孔金属主要应用于减振
、
吸音方面,但对多孔金属大比表面积的特性很少运用,目前没有运用到换热器材上的先例,选材巧妙
。
[001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金属外旋肋片外端靠近交换器壳体内壁,增加冷却介质与金属外旋肋片的接触面积,提高传热效果,所述金属内旋肋片与冷汽导流管内端头在轴向
、
径向均存在距离,有效避免冷汽导流管与金属内旋肋片发生碰撞,导致相互干扰,影响传热或冷气导出效果的情况发生,布局合理
。
[001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热端汽体出口口径位于热交换芯管内径与冷端汽体出口口径之间,设计结构合理,保证内外层低高温分层气体流出互不错乱
。
[0014]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冷汽导流管右端设有锥形内陷微孔板,能对内层低温气体夹杂的高温高压气体分子进行减压,结构合理
。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
相比于采用单级压缩系统很难获得高温位的供热能力导致低温位热能回收的应用价值和范围局受限,以及采用双极压缩系统压比增高导致制热效率低
、
对材料结构强度要求高等缺陷,本方案直接替换掉原有设备中的传统冷凝器,从而直接在单级压缩系统中就能实现
80℃
~
90℃
的高温位热水,相比于原单级压缩系统中传统冷凝器的
50℃
以下的高温位热水明显供温能力更强盛
。
[0017](2)
高压高温气体通过进气喷嘴水平切入汽体涡旋流区形成高速涡旋流,再在进入能量分离区后,内层的气体分子将动能传递给外层的气体分子,使得内层气体分子失去动能,振动频率降低,温度降低,而外层气体分子得到动能,振动频率加剧,温度上升,从而沿能量分离区中心轴,产生了径向能量转移和分离,内层为低温区
,
部分气体冷凝成汽液混合态,从冷端汽体出口排出;而外层为高温区,高速旋转接近临界温度的部分气体会呈现出亚临界流状态,通过热交换芯管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区的冷却水后,再由热端汽体出口导出;结构环环相扣,设计精妙
。
[0018](3)
本技术与现有的冷凝器技术原理
、
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器壳体(1)
、
水平横向延伸连接交换器壳体(1)顶部的进气喷嘴(2)
、
居中位于交换器壳体(1)左端的冷端汽体出口(3)
、
居中位于交换器壳体(1)右端的热端汽体出口(4),所述交换器壳体(1)整体呈长条管状,且腔内中右部同轴安装有热交换芯管(
11
),所述热交换芯管(
11
)将交换器壳体(1)的内腔内外划分成能量分离区(5)和冷却水区(6),所述交换器壳体(1)左部空腔与进气喷嘴(2)连通,并作为供高速切向进入的高压高温气体形成高速涡旋流的汽体涡旋流区(7),当旋入能量分离区(5)的气体在高速离心涡旋作用下分离成内层低温气体
、
外层高温气体时,外层高温气体中呈亚临界流状态的气体借助热交换芯管(
11
)与冷却水区(6)进行热量传递,所述热端汽体出口(4)用于导出外层高温气体热量传递后冷凝成的低温高压汽液混合态,所述冷端汽体出口(3)设有从交换器壳体(1)左端外部轴向延伸至能量分离区(5)的冷汽导流管(
31
),所述冷汽导流管(
31
)用于导出内层低温气体冷凝成的低温低压汽液混合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体涡旋流区(7)临近热交换芯管(
11
)的过渡段设有从交换器壳体(1)内壁连至热交换芯管(
11
)左端的渐缩管(8),所述渐缩管(8)用于封堵冷却水区(6)左端以及增大汽体涡旋流区(7)的气体流速使其轴向旋流至能量分离区(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涡旋亚临界流气体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阳,郭金成,周莹,丁晚霞,
申请(专利权)人:博特尔重庆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