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50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涉及金属的轧制。为了解决无缝管材轧制中芯棒在高温高压下的磨损问题,一般采用单独芯棒冷却和单独润滑系统的方法,生产效率低,润滑效果差,降低了管材内壁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芯棒在工作时为一空心旋转体,通过套架和接头体之间的隔离和密封结构,将润滑剂和冷却水同时输入正在旋转的芯棒内部,润滑剂在芯棒前端喷出,给管材内表面进行润滑;冷却水由芯棒内部形成回路,降低了芯棒温度。轧制过程中芯棒既可得到冷却,管材内表又可同时得到润滑,不仅提高了芯棒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管材内表的质量。同时,润滑剂用量减少,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的轧制,特别涉及一种热轧无缝管轧机可移动芯棒的同时润 滑和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热轧无缝管材轧制中,通常采用长芯棒或短芯棒轧制,由于芯棒在管材内轧制时 承受高温和高压的双重恶劣环境,有的芯棒根据工艺要求还要与管材产生一个相对的速度 差。因此,芯棒的磨损和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消耗量很大,导致生产成本很高。为了解决 上述问题,一般采用单独芯棒冷却和单独润滑系统的方法。即采用6 8根为一组的空心 或实心芯棒,在轧制过程中轮流使用;在使用前向芯棒外表喷涂润滑剂。这种方法不仅生产 效率低,而且润滑剂在轧制过程中的高温和振动下易从芯棒上脱落,降低了润滑效果。有的 生产厂家用手工或简单的装置,在管材轧制前将润滑剂喷入管材内,该方法的致命弱点是 润滑剂不能均勻喷入管内,不但严重污染了工作环境,而且大量浪费了润滑剂。由于上述原 因,最终导致被轧管材内壁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 置,芯棒在轧制过程中既可得到冷却,管材内表又可同时得到润滑;既提高了芯棒的使用寿 命,同时又提高了管材内表的质量。润滑剂用量减少,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包括空心芯棒、空心顶杆、空心顶杆小车轴,所 述空心芯棒与空心顶杆螺纹连接,所述空心顶杆通过联轴器与空心顶杆小车轴连接,其特 征在于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与顶杆小车体之间设有轴承I,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与旋转 轴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II安装在与所述顶杆小车体连接的过渡法兰、套架和接头体 内,所述套架上装有润滑剂接头,并与所述旋转轴内的润滑剂通道连通,所述接头体上装有 冷却水接头,并与所述旋转轴内的冷却水通道连通,所述润滑剂通道连通润滑剂管并沿所 述空心顶杆小车轴、空心芯棒伸入导头的内腔,所述导头上设有喷孔,所述冷却水通道连通 冷却水管并沿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空心顶杆进入所述空心芯棒的前端内腔,芯棒内腔与 所述空心顶杆、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所述过渡法兰的内腔连通,所述过渡法兰上设有排水 接头。所述套架和所述接头体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有密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芯棒在工作时为一空心旋转体,通过套架和接 头体之间的隔离和密封结构,将润滑剂和冷却水同时输入正在旋转的芯棒内部。润滑剂在 芯棒前端喷出,给管材内表面进行润滑;冷却水由芯棒内部形成回路,降低芯棒温度。芯棒 在轧制过程中既可得到冷却,管材内表又可同时得到润滑。不仅提高了芯棒的使用寿命,而 且又提高了管材内表的质量。同时,润滑剂用量减少,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其可移动空心芯棒4 一端与密封接 头3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空心顶杆7螺纹连接,空心顶杆7通过联轴器与空心顶杆小车轴8 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顶杆小车轴8与顶杆小车体9之间设有轴承I 10,空心顶杆 小车轴8与旋转轴19连接,旋转轴19通过轴承II 14安装在与顶杆小车体9连接的过渡 法兰11、套架13和接头体18内,套架13上装有润滑剂接头15,并与旋转轴19内的润滑剂 通道5-1连通,接头体18上装有冷却水接头17,并与旋转轴19内的冷却水通道6-1连通, 润滑剂通道5-1连通润滑剂管5并沿空心顶杆小车轴8、空心芯棒4伸入导头1的内腔,导 头1上设有喷孔2,冷却水通道6-1连通冷却水管6并沿空心顶杆小车轴8、空心顶杆7进 入芯棒4的前端内腔,芯棒内腔与空心顶杆7、空心顶杆小车轴8、过渡法兰11的内腔连通, 过渡法兰11上设有排水接头12。所述的套架13和接头体18与旋转轴19之间设有密封1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顶杆小车将芯棒装置插入待轧制管材内腔(内孔),随着轧制的进行,芯棒装置根 据工艺要求在管材轧制完毕后从管材内腔中抽出。空心顶杆小车轴8和空心顶杆7由联轴器联接,在工作中空心顶杆小车轴8在顶 杆小车体9内旋转,通过空心顶杆小车轴8带动旋转轴19同步旋转。润滑剂由润滑剂接头 15、冷却水由冷却水接头17各自进入各自的管道,当冷却水通过冷却水通道6-1、冷却管6 进入芯棒4前端,由芯棒4内腔反向流回过渡法兰11,从排水接头12排出,完成冷却工序。 润滑剂由润滑剂接头15进入,通过润滑剂通道5-1、润滑剂管5进入导头1内腔,由喷孔2 喷出至正在轧制管材的内腔形成润滑,完成润滑工序。权利要求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包括空心芯棒(4)、空心顶杆(7)、空心顶杆小车轴(8),所述空心芯棒(4)与空心顶杆(7)螺纹连接,所述空心顶杆(7)通过联轴器与空心顶杆小车轴(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与顶杆小车体(9)之间设有轴承I(10),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与旋转轴(19)连接,所述旋转轴(19)通过轴承II(14)安装在与所述顶杆小车体(9)连接的过渡法兰(11)、套架(13)和接头体(18)内,所述套架(13)上装有润滑剂接头(15),并与所述旋转轴(19)内的润滑剂通道(5-1)连通,所述接头体(18)上装有冷却水接头(17),并与所述旋转轴(19)内的冷却水通道(6-1)连通,所述润滑剂通道(5-1)连通润滑剂管(5)并沿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空心芯棒(4)伸入导头(1)的内腔,所述导头(1)上设有喷孔(2),所述冷却水通道(6-1)连通冷却水管(6)并沿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空心顶杆(7)进入所述空心芯棒(4)的前端内腔,芯棒内腔与所述空心顶杆(7)、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所述过渡法兰(11)的内腔连通,所述过渡法兰(11)上设有排水接头(1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架(13)和 所述接头体(18)与所述旋转轴(19)之间设有密封(16)。专利摘要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涉及金属的轧制。为了解决无缝管材轧制中芯棒在高温高压下的磨损问题,一般采用单独芯棒冷却和单独润滑系统的方法,生产效率低,润滑效果差,降低了管材内壁质量。本技术芯棒在工作时为一空心旋转体,通过套架和接头体之间的隔离和密封结构,将润滑剂和冷却水同时输入正在旋转的芯棒内部,润滑剂在芯棒前端喷出,给管材内表面进行润滑;冷却水由芯棒内部形成回路,降低了芯棒温度。轧制过程中芯棒既可得到冷却,管材内表又可同时得到润滑,不仅提高了芯棒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管材内表的质量。同时,润滑剂用量减少,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文档编号B21B25/04GK201632478SQ201020126068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任宏亮, 张培庆, 李超将, 贾海军 申请人:山西创奇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包括空心芯棒(4)、空心顶杆(7)、空心顶杆小车轴(8),所述空心芯棒(4)与空心顶杆(7)螺纹连接,所述空心顶杆(7)通过联轴器与空心顶杆小车轴(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与顶杆小车体(9)之间设有轴承Ⅰ(10),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与旋转轴(19)连接,所述旋转轴(19)通过轴承Ⅱ(14)安装在与所述顶杆小车体(9)连接的过渡法兰(11)、套架(13)和接头体(18)内,所述套架(13)上装有润滑剂接头(15),并与所述旋转轴(19)内的润滑剂通道(5-1)连通,所述接头体(18)上装有冷却水接头(17),并与所述旋转轴(19)内的冷却水通道(6-1)连通,所述润滑剂通道(5-1)连通润滑剂管(5)并沿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空心芯棒(4)伸入导头(1)的内腔,所述导头(1)上设有喷孔(2),所述冷却水通道(6-1)连通冷却水管(6)并沿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空心顶杆(7)进入所述空心芯棒(4)的前端内腔,芯棒内腔与所述空心顶杆(7)、所述空心顶杆小车轴(8)、所述过渡法兰(11)的内腔连通,所述过渡法兰(11)上设有排水接头(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海军任宏亮李超将张培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创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