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50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包括:吊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主机厂根据车型的不同,使用的变速箱吊具结构各异,需要将汽车变速箱与发动机完成预装时,一般通过采用管状式变速箱吊运工装,在变速箱与发动机预装工位附近处有一座KBK桁架,通过链式电动葫芦带动KBK桁架移动实现对变速箱吊装,桁架上的插销插入变速箱前置内嵌圆孔,同时工装兜挂部位托住变速箱尾部,以此形成三点固定,使变速箱与发动机完成预装,如此,变速箱的吊运工装较依赖变速箱的外型结构,如变速箱内部缺失前置嵌孔或尾部不能兜挂,通用性较差,只能对特定型号的变速箱进行吊装。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出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链式电动葫芦带动KBK桁架移动实现对变速箱吊装,桁架上的插销插入变速箱前置内嵌圆孔,变速箱的吊运工装较依赖变速箱的外型结构,如变速箱内部缺失前置嵌孔或尾部不能兜挂,通用性较差,只能对特定型号的变速箱进行吊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4]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包括:吊环、连接臂、活动叉臂、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定位柱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固定轴设置在所述吊环上,所述连接臂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活动叉臂均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底部,两个所述活动叉臂贴合呈x状,所述第二固定轴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叉臂重合位置之间,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活动叉臂底部,所述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一侧。
[0005]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板、拉杆和限位杆,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轴端部,所述拉杆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侧,所述拉杆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限位杆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下侧,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活动叉臂底部内侧,两个所述定位柱相向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活动叉臂位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下侧部分呈圆弧状。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轴的长度为25

30cm。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杆底部设有橡胶垫。
[0010]优选地,两个所述连接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长度相同。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2]通过将两侧的定位柱分开,然后将定位柱插入勾住变速箱两侧内置嵌孔,并使得定位机构抵住变速箱上较重的一侧,避免变速箱上较重的一侧向上翻转,如此通过定位柱两处挂点位置以及定位机构抵住变速箱的一点,形成三点固定可实现对变速箱的限位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变速箱,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0015]图中:1、吊环;2、连接臂3、活动叉臂;4、第一固定轴;5、第二固定轴;6、定位柱;7、支撑板;8、拉杆;9、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请参阅附图1

2,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包括:吊环1、连接臂2、活动叉臂3、第一固定轴4、第二固定轴5、定位柱6和定位机构,第一固定轴4设置在吊环1上,连接臂2对称设置在第一固定轴4上,活动叉臂3均转动设置在连接臂2的底部,两个活动叉臂3贴合呈x状,第二固定轴5设置在两个活动叉臂3重合位置之间,第二固定轴5的长度为25

30cm,定位柱6设置在活动叉臂3底部,定位柱6设置在活动叉臂3底部内侧,两个定位柱6相向设置,活动叉臂3位于第二固定轴5下侧部分呈圆弧状,定位机构设置在第二固定轴5的一侧。
[002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吊装时,将吊环1与驱动件的葫芦吊钩进行连接,然后将活动叉臂3张开,此时,活动叉臂3绕着第二固定轴5进行转动张开,带动两侧的连接臂2绕第一固定轴4转动,此时两侧的连接臂2下侧分开,如此,使得两侧的定位柱6分开,然后将定位柱6插入勾住变速箱两侧内置嵌孔,由于活动叉臂3位于第二固定轴5下侧部分呈圆弧状,活动叉臂3下侧分开后的空间更大,避免张开的活动叉臂3与变速箱接触,随后根据定位柱6与变速箱两侧内置嵌孔的配合情况,适当合拢活动叉臂3,使得两侧的定位柱6正好完全对准变速箱的内置嵌孔,随后通过定位机构工作,抵住变速箱的表面前侧位置,详细的说,由于两侧内置嵌孔的位置并非变速箱的重心点,如此,当活动叉臂3吊装变速箱时,变速箱可能会朝较重的一侧翻转,因此,通过定位机构抵住变速箱上较重的一侧,避免变速箱上较重的一侧向上翻转,如此通过定位柱6两处挂点位置以及定位机构抵住变速箱的一点,形成三点固定实现对变速箱的限位效果,本申请结构简单,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变速箱,通用性较强。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板7、拉杆8和限位杆9,支撑板7设置在第二固
定轴5端部,拉杆8转动设置在支撑板7上侧,拉杆8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限位杆9转动设置在转动杆下侧,限位杆9与支撑板7滑动连接。
[002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吊装前,通过拉杆8带动转动杆和限位杆9向上移动,使得限位杆9相对支撑板7向上移动,便于活动叉臂3和定位柱6与变速箱实现初步连接固定,随后,通过拉杆8带动转动杆和限位杆9向下移动,直至限位杆9底部抵住变速箱的表面,实现对变速箱较重的一侧进行限位,详细的说,限位杆9底部设有橡胶垫,橡胶垫的设置不易对变速箱表面造成损伤,且橡胶垫粗糙的表面的摩擦性更高,限位效果更佳。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臂2的厚度与第一固定轴4的长度相同。
[002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连接臂2只能绕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1)、连接臂(2)、活动叉臂(3)、第一固定轴(4)、第二固定轴(5)、定位柱(6)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固定轴(4)设置在所述吊环(1)上,所述连接臂(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轴(4)上,所述活动叉臂(3)均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2)的底部,两个所述活动叉臂(3)贴合呈x状,所述第二固定轴(5)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叉臂(3)重合位置之间,所述定位柱(6)设置在所述活动叉臂(3)底部,所述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轴(5)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箱吊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板(7)、拉杆(8)和限位杆(9),所述支撑板(7)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轴(5)端部,所述拉杆(8)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7)上侧,所述拉杆(8)上转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逢张德安褚人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