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限位工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限位台体,限位台体上方设置有圆弧槽,限位台体底部内侧横向设置有第二方形槽,限位台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内凹的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个工装需求进行集合,组合成一个可以满足该产品多个生产工序需求的限位和固定工装,降低电子装联操作难度,提高舱段产品生产制造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限位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非规则部件电子装联领域,尤其是一种组合式限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舵系统是飞行控制系统的伺服执行机构,其功能是接收飞控一体机发出的操舵指令,控制舵机偏转,产生相应的操纵力,移动调节机构以产生对舵系统的操纵力矩,从而完成对飞行器姿态的控制。该系统特点是惯性大、功率强和非线性因素明显且复杂。
[0003]本文中介绍的组合式限位工装主要针对一对四电动舵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舵机控制器主要实现指令接收,直流有刷电机的驱动和位置控制。舵机主要由直流有刷电机、传动机构和角度传感器组成。舵系统通过RS422总线接收舵控指令,驱动4路舵机转动,并将舵偏角实时值回送给舵机控制器。一对四电动舵机控制系统结构上主要由舵机控制器及4只舵机组成,其中控制器组成包括控制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配套电缆组成。
[0004]舵系统印制板在手工焊接时,由于印制板正反两面均贴装有元器件,不能贴合桌面放平,需要工装抬高放置;舵机产品整机结构不规则,舵机连线时需要工装将舵机本体稳定后完成连线操作;舱段外形为圆柱型结构,舱段整件在装配、连线过程中,需要工装对舱段进行过固定和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装配、连线和限位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组合式限位工装。本技术将多个工装需求进行集合,组合成一个可以满足该产品多个生产工序需求的限位和固定工装,降低电子装联操作难度,提高舱段产品生产制造效率。
[0006]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为一种组合式限位工装,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组合式限位工装包括限位台体,限位台体上方设置有圆弧槽。
[0007]进一步的,限位台体底部内侧横向设置有第二方形槽。
[0008]进一步的,限位台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内凹的台面。
[0009]进一步的,圆弧槽的尺寸为半径100mm、弧度90
°
、宽度60mm。
[0010]进一步的,第二方形槽的尺寸为2.2mm、深度2.0mm、长度140mm。
[0011]进一步的,台面的尺寸为深度2.0mm、宽度10mm、长度140mm。
[0012]进一步的,限位台体上方相对于圆弧槽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方形槽。
[0013]进一步的,第一方形槽的尺寸为深度10mm、宽度60mm、长度100mm。
[0014]进一步的,限位台体为两个。
[0015]进一步的,限位台体的材料选用防静电橡胶材料,防静电橡胶材料表面电阻保持在105Ω~109Ω,橡胶材料硬度保持在邵氏HD55
±
5之间。
[0016]本技术仅包含一个零件。其中圆弧槽用于固定舵机舱舱体;第二方形槽用于抬高和限位控制板;第一方形槽用于限位舵机输出轴端面;台面用于抬高和限位功率板。限
位台体选用防静电橡胶材料,两块为一套,组合使用。
[0017]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满足多部件操作需求;本技术针对一对四电动舵机控制系统结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可以满足印制板、舵机、舱体三个主要部件的焊接和组装操作,各部件与工装之间尺寸匹配良好;
[0019]2、提高操作效率;本技术将印制板、舵机、舱体三个主要部件所需求集成在一个工装上,将更换不同工装的方式改为在一个工装下完成多个部件的电子装联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
[0020]3、选取材料防静电;本技术所选材料具备防静电特性,表面电阻可以满足电子电气产品工作场地防静电环境要求;
[0021]4、使用范围广泛;本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一对四电动舵机控制系统的电子装联操作,还可以用于其他舵机系统和板级产品的电子装联操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舱体装联的应用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舵机装联的应用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板装联的应用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功率板装联的应用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如下:
[0029]1、圆弧槽;2、第一方形槽;3、台面;4、第二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总体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参见图1、2,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包括限位台体,限位台体上方一侧设置有圆弧槽1,另一侧设有第一方形槽2,限位台体底部内侧横向设置有第二方形槽4,限位台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内凹的台面3。圆弧槽1的尺寸为半径100mm、弧度90
°
、宽度60mm。第二方形槽2的尺寸为2.2mm、深度2.0mm、长度140mm。台面3的尺寸为深度2.0mm、宽度10mm、长度140mm。第一方形槽的尺寸为深度10mm、宽度60mm、长度100mm。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形槽2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限位台体底部内侧。台面3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限位台体底部外侧。限位台体为两个,可组合使用。
[0032]其中,橡胶材料表面电阻保持在105Ω~109Ω,可有效防止印制板和整机舱体受到的静电损伤;橡胶材料硬度保持在邵氏HD55
±
5之间,可以有效防止印制板、舵机以及舵机舱体表面划伤,该材料耐磨损、耐老化效果明显;限位台体去毛刺,棱倒角按照C0.5执行,未注公差按照GB/T1804
‑
f执行,避免改装表面存在锐角划伤产品。
[0033]第二方形槽4宽度与控制板厚度公差控制合理,间隙为0.15mm~0.20mm,有效限制控制板在槽内的位置,便于焊接操作;
[0034]第一方形槽1宽度与舵机宽度公差控制合理,间隙为0.2mm~0.30mm,有效限制舵
机在槽内的位置,便于舵机接线操作;
[0035]台面3宽度小于功率板板边沿宽度1.5mm~2.0mm,台面3和功率板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支撑功率板,便于焊接操作;
[0036]工装圆弧槽1半径与舵机舱半径一致,使得舵机舱外表面与工装弧面充分贴合,增大接触面积,增加静摩擦力,避免舵机舱装配和布线时发生滑动或者滚动。
[0037]本技术在使用时分为舱体装联、舵机装联、控制板装联和功率板装联4种实施方式,具体安装如下:
[0038]1、舱体装联
[0039]舱体装联时,参见图3,具体步骤如下:
[0040]1)将两块本技术工装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目视检查,确认两块本技术工装的圆弧槽1在同一轴线上;
[0041]2)目视检查舱体外观,要求舱体外观无划伤、无缺损、无镀层脱落等缺陷;
[0042]3)将舱体轻放在圆弧槽1形成的弧面上,按照具体工艺要求完成控制板、功率板、舵机以及舱体的连线和装配操作;
[0043]4)检查舱体内部无多余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限位工装包括限位台体,所述限位台体上方设置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内放置舱体,所述限位台体底部外侧设置有内凹的台面,所述台面放置功率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体底部内侧横向设置有第二方形槽,所述第二方形槽放置控制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的尺寸为半径100mm、弧度90
°
、宽度6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形槽的尺寸为2.2mm、深度2.0mm、长度14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磊,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