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包括差速器组件,所述差速器组件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填充组件;填充组件,所述填充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贯穿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有十字把手,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壁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壁连接有螺母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通过填充组件的设置,丝杆带动锁片向下移动,逐渐让锁片完全卡在分度槽内,避免差速器工作时调整螺母出现松动的现象,通过调节组件和上轴承盖的设置,避免调整螺母调整完毕后,仍需继续转动去对准锁片,影响事先调整好的结果。影响事先调整好的结果。影响事先调整好的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
,具体为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多采用调整螺母机构调整差速器总成的轴向位置和差速器轴承预紧力,调整螺母采用锁片锁止。
[0003]然而现有的锁片的安装位置是固定的,对于不同宽度的分度槽,锁片如果不能完全填充分度槽,仍会导致调整螺母在工作时出现松动,会导致差速器总成的轴向位置和差速器轴承预紧力发生变化,对差速器的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锁片位置固定,无法调节去适应不同宽度的分度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包括:
[0006]差速器组件,所述差速器组件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填充组件;
[0007]填充组件,所述填充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贯穿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有十字把手,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壁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壁连接有螺母副,所述螺母副的内壁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方连接有锁片。
[0008]优选的,所述差速器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下轴承盖,所述下轴承盖的上方设置有上轴承盖,所述上轴承盖的两端内部贯穿有一号螺栓,所述下轴承盖和上轴承盖的中间设置有调整螺母。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内部穿插有二号螺栓,所述滑动块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
[0010]优选的,所述下轴承盖对一号螺栓开设有凹槽,所述上轴承盖对应一号螺栓开设有孔洞,所述调整螺母分别与下轴承盖和上轴承盖呈转动连接,所述上轴承盖对应滑动块的滑动范围开设有凹槽,所述上轴承盖的后端对应二号螺栓开设有不等距孔洞。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对应丝杆开设有孔洞,所述外壳对应驱动杆开设有孔洞,所述十字把手与驱动杆呈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螺母副呈固定连接,所述锁片为等腰梯形。
[0012]优选的,所述滑动块对应二号螺栓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块对应丝杆开设有孔洞。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新型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通过填充组件的设置,可手动转动十字把手,十字把手带动驱动杆的转动,驱动杆带动蜗杆的转动,蜗杆带动蜗轮的转动,蜗轮带动螺母副的转动,螺母副带动丝杆向下移动,丝杆带动锁片向下移动,逐渐让锁片完全卡在分度槽内,
避免差速器工作时调整螺母出现松动的现象。
[0015](2)该新型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通过调节组件和上轴承盖的设置,当调整螺母调整完毕后,无需继续调整调整螺母将分度槽转到锁片的下方,可根据某个分度槽的位置,拧出二号螺栓,在上轴承盖的凹槽内滑动滑动块,找到最佳的孔洞,将二号螺栓拧入上轴承盖和滑动块内,避免调整螺母调整完毕后,仍需继续转动去对准锁片,影响事先调整好的结果。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背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差速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填充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中:01、差速器组件;11、底座;12、下轴承盖;13、上轴承盖;14、一号螺栓;15、调整螺母;02、填充组件;21、外壳;22、驱动杆;23、十字把手;24、蜗杆;25、蜗轮;26、螺母副;27、丝杆;28、锁片;03、调节组件;31、滑动块;32、二号螺栓;33、固定块。
[0022]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本申请中使用的差速器组件01和螺母副26均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到的产品,其原理和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0025]包括:差速器组件01,差速器组件0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03,调节组件03的一端设置有填充组件02;
[0026]填充组件02,填充组件02包括外壳21,外壳21的内部贯穿有驱动杆22,驱动杆22的一端连接有十字把手23,驱动杆22的另一端连接有蜗杆24,蜗杆24的外壁啮合有蜗轮25,蜗轮25的内壁连接有螺母副26,螺母副26的内壁连接有丝杆27,丝杆27的下方连接有锁片28,对锁片28的位置进行调整,让锁片28完全填满分度槽,避免调整螺母15出现松动。
[0027]进一步的,差速器组件01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上方安装有下轴承盖12,下轴承盖12的上方设置有上轴承盖13,上轴承盖13的两端内部贯穿有一号螺栓14,下轴承盖12和上轴承盖13的中间设置有调整螺母15。
[0028]进一步的,调节组件03包括滑动块31,滑动块31的内部穿插有二号螺栓32,滑动块3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块33,可进行位置调整,找到最佳的孔洞卡住分度槽。
[0029]进一步的,下轴承盖12对一号螺栓14开设有凹槽,上轴承盖13对应一号螺栓14开设有孔洞,确保一号螺栓14可插入上轴承盖13的孔洞和下轴承盖12的凹槽内,将下轴承盖12与上轴承盖13的位置进行固定,调整螺母15分别与下轴承盖12和上轴承盖13呈转动连接,确保调整螺母15可进行转动,上轴承盖13对应滑动块31的滑动范围开设有凹槽,上轴承盖13的后端对应二号螺栓32开设有不等距孔洞,方便找到最佳的孔洞,卡住分度槽。
[0030]进一步的,外壳21对应丝杆27开设有孔洞,确保外壳21不影响丝杆27的移动,外壳
21对应驱动杆22开设有孔洞,确保外壳21不影响驱动杆22的转动,十字把手23与驱动杆22呈固定连接,确保手动转动十字把手23时,驱动杆22可同步转动,带动蜗杆24的转动,蜗轮25与螺母副26呈固定连接,确保蜗轮25转动时,螺母副26可跟随转动,锁片28为等腰梯形,确保向下移动逐渐填满分度槽。
[0031]进一步的,滑动块31对应二号螺栓32开设有凹槽,确保二号螺栓32可插入滑动块31的凹槽内,对滑动块31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块33对应丝杆27开设有孔洞,确保固定块33不影响丝杆27的移动。
[0032]工作原理:使用时先转动调整螺母15至合适的位置后,根据某个分度槽的位置,拧出二号螺栓32,在上轴承盖13的凹槽内滑动滑动块31,找到最佳的孔洞,将二号螺栓32拧入上轴承盖13和滑动块31内,再手动转动十字把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组件(01),所述差速器组件(0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组件(03),所述调节组件(03)的一端设置有填充组件(02);填充组件(02),所述填充组件(02)包括外壳(21),所述外壳(21)的内部贯穿有驱动杆(22),所述驱动杆(22)的一端连接有十字把手(23),所述驱动杆(22)的另一端连接有蜗杆(24),所述蜗杆(24)的外壁啮合有蜗轮(25),所述蜗轮(25)的内壁连接有螺母副(26),所述螺母副(26)的内壁连接有丝杆(27),所述丝杆(27)的下方连接有锁片(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组件(0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上方安装有下轴承盖(12),所述下轴承盖(12)的上方设置有上轴承盖(13),所述上轴承盖(13)的两端内部贯穿有一号螺栓(14),所述下轴承盖(12)和上轴承盖(13)的中间设置有调整螺母(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轴承调整螺母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军凯,张庆林,赵水军,石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市恒生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