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及换热器,属于产品组装技术领域,固定装置为筒状体,固定装置套设于被固定件外部;固定装置包括筒壁以及开设在筒壁上的径向间隙,径向间隙至少包括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一间隙沿轴向方向延伸至筒壁的两端面;第一间隙具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至少部分连接,以带动第二间隙收拢至抱紧被固定件;换热器包括若干根换热管,换热管采用组装固定装置进行组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管束震动问题,保证管束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管束与固定装置之间因相对运动造成的摩擦划伤,提高表面质量和使用效果。提高表面质量和使用效果。提高表面质量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及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产品组装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机械产品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会用到组装固定装置,用于将被固定件固定到另一个部件上,组装固定装置包括各种夹具、工具等,它们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0003]例如,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束,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会用到辅助固定装置,辅助固定装置是一个常规结构的套筒,但是该常规结构的套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满足常规工况的制造和使用要求,由于该套筒与管束之间存在活动间隙,无法抱紧管束,对于震动、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的工况仅能辅助装配,无法控制管束表面质量和减少管束震动,进而无法保证此类工况热交换器使用的稳定性。
[000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及换热器,可以有效解决管束震动问题,保证管束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管束与固定装置之间因相对运动造成的摩擦划伤,提高表面质量和使用效果。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筒状体,所述固定装置套设于被固定件外部;
[0007]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筒壁以及开设在筒壁上的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至少包括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分别沿轴向方向延伸至筒壁的两端面;
[0008]所述第一间隙具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至少部分连接,以带动第二间隙收拢至抱紧被固定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通过第三间隙连通,所述第三间隙沿轴向方向延伸至筒壁的两端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直接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筒壁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第一间隙、第三间隙、第二间隙沿外壁到内壁方向依次设置;
[0013]所述第二间隙具有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三间隙具有第五配合面和第六配合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配合面、第四配合面与内壁对接处采用圆角过渡;所述筒壁的端面与内壁相接处采用圆角过渡。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为开口朝向外壁的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五配合面和第三配合面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第六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夹角γ;
[0016]所述第五配合面和第六配合面相平行;所述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相平行;第五配合面和第六配合面之间形成间距H1,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之间形成间距H2。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直接连接形成的截面形状为Y型、X型、I型中的任意一种。
[0018]一种换热器,包括若干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采用所述的组装固定装置进行组装。
[0019]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技术设置筒壁以及径向间隙,通过实施焊接,对被固定件束缚力度大,能够抱紧被固定件,可以有效解决管束震动问题,保证管束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0021]2、本技术设置筒壁以及径向间隙,通过实施焊接,对被固定件束缚力度大,对被固定件存在形变回弹但外形精度要求较高的固定工况提供了可靠保证。
[0022]3、本技术固定装置与管束实现无间隙接触,从而大幅降低或消除管束的震动,同时因固定装置与管束近似于一个整体,能够保证固定装置与管束之间无相对运动,可以有效避免管束与固定装置之间因相对运动造成的摩擦划伤,提高表面质量和使用效果。
[0023]4、本技术所述固定装置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设置第三间隙,保证了第二间隙在收缩时不会有阻力,焊剂或飞溅不会影响到被固定件,在使用保护气体时扩散少,连接质量好。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7]图3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28]图4是实施例2中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呈I型连接的示意图;
[0029]图5是实施例2中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呈X型连接的示意图;
[0030]图6是实施例2中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呈Y型连接的示意图;
[0031]图7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带被固定件);
[0033]图9是图8中B处放大图;
[0034]图10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
筒壁,2
‑
第一间隙,3
‑
第二间隙,4
‑
第一配合面,5
‑
第二配合面,6
‑
外壁,7
‑
内壁,8
‑
第三配合面,9
‑
第四配合面,10
‑
第三间隙,11
‑
第五配合面,12
‑
第六配合面,13
‑
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8]实施例1
[0039]如图1
‑
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固定装置,所述组装固定装置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所述固定装置套设于被固定件外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筒壁1以及开设在筒壁
1上的径向间隙,径向间隙至少包括第一间隙2和第二间隙3,第一间隙2沿轴向方向延伸至筒壁1的两端面,第一间隙2具有第一配合面4和第二配合面5,第一配合面4和第二配合面5之间至少部分连接,以带动第二间隙3收拢以抱紧被固定件。
[0040]进一步的,第一配合面4和第二配合面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41]进一步的,筒壁1包括外壁6和内壁7,第一间隙2、第二间隙3沿外壁6到内壁7方向依次设置,通过第一间隙2、第二间隙3的设置,使径向间隙在径向方向上贯通筒壁1。
[0042]第二间隙3沿轴向方向延伸至筒壁1的两端面,第二间隙3具有第三配合面8和第四配合面9。
[0043]优选的,第三配合面8、第四配合面9与内壁7对接处采用圆角过渡,固定装置套设于被固定件时,可防止固定装置穿过被固定件时划伤被固定件。
[0044]优选的,筒壁1的端面与内壁7相接处采用圆角过渡,固定装置套设于被固定件时,可防止固定装置穿过被固定件时划伤被固定件。
[0045]所述筒壁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优选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壁7的形状根据固定空间和对外连接方式确定,可以是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筒状体,所述固定装置套设于被固定件外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筒壁(1)以及开设在筒壁(1)上的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至少包括第一间隙(2)和第二间隙(3),所述第一间隙(2)、第二间隙(3)分别沿轴向方向延伸至筒壁(1)的两端面;所述第一间隙(2)具有第一配合面(4)和第二配合面(5),第一配合面(4)和第二配合面(5)之间至少部分连接,以带动第二间隙(3)收拢至抱紧被固定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3)与第一间隙(2)通过第三间隙(10)连通,所述第三间隙(10)沿轴向方向延伸至筒壁(1)的两端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2)和第二间隙(3)直接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4)和第二配合面(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1)包括外壁(6)和内壁(7),所述第一间隙(2)、第三间隙(10)、第二间隙(3)沿外壁(6)到内壁(7)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间隙(3)具有第三配合面(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倍强,潘宗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