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杂质去除装置,包括反应桶,反应桶的外圈开设有防裂槽,反应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反应桶的底部连接有聚水斗,反应桶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筛,反应桶的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的分别设置有入水管、电机与料斗,入水管与料斗分别设置于电机的两侧,电机的底部连接有扇叶。通过电机、扇叶、过滤筛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废液加快氧化反应,实现泥水分离,通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通过扇叶在反应桶1内的转动可以使废液与漂白粉混合均匀,加速氧化反应,氧化结束后的废液经过沉淀会产生出一定量的污泥,通过设置于反应桶底部的过滤筛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在过滤筛的顶部下滑至排污孔内,由连接管排出。由连接管排出。由连接管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杂质去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液处理
,具体为一种电镀杂质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时,镀层金属做阳极,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电镀液;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0003]电镀工作在结束后废液中会产生一种名为“氰”的化学物质,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废液进行除氰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传统的除氰方法为碱性氯化法,基本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氯系氧化物,将剧毒的氰化物先转化成低毒的氰酸盐,再氧化成无毒的CO2和N2,但是这种方式会产生出许多的污泥,处理不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反应时间较长,影响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杂质去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反应桶,所述反应桶的外圈开设有防裂槽,所述反应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反应桶的底部连接有聚水斗,所述反应桶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筛,所述反应桶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分别设置有入水管、电机与料斗,所述入水管与料斗分别设置于电机的两侧,所述电机的底部连接有扇叶,所述反应桶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的内腔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处理桶,所述处理桶的一侧开设有排料槽,所述处理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排料槽的内腔活动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活动套接固定柱,所述反应桶的内壁开设有放热孔,所述放热孔的一端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处理桶的顶部设置有电缸,所述电缸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连接有压块。
[0006]优选的,所述扇叶通过电机在反应桶内转动。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筛一边向下倾斜,所述排污孔与过滤筛水平。
[0008]优选的,所述压块通过伸缩杆被电缸带动。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棒设置于处理桶的外圈与处理桶内壁夹缝处,所述加热棒与放热孔水平。
[0010]优选的,所述挡块一端在排料槽侧边旋转。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电镀杂质去除装置,通过电机、扇叶、过滤筛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废液加快氧化反应,实现泥水分离,通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通过扇叶在反应桶1内的转动可以使废液与漂白粉混合均匀,加速氧化反应,氧化结束后的废液经过沉淀会产生出一定量的污泥,通过
设置于反应桶底部的过滤筛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在过滤筛的顶部下滑至排污孔内,由连接管排出。
[0013]2、该电镀杂质去除装置,通过加热棒与放热孔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污泥进行消毒与蒸发,避免二次危害环境,通过加热棒的加热,可以将污泥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对污泥进行杀菌,使污泥内的含水率降低,增加了沉淀物的干燥速率,加热棒设置于处理桶外圈与内壁的夹缝处可以避免压块误触,同时设置开设放热孔可以使加热棒的热量散发在处理桶的内腔。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拆解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反应桶1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结构处理桶13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中:1、反应桶;2、防裂槽;3、第一支撑杆;4、出水管;5、第一阀门;6、顶盖;7、入水管;8、电机;9、料斗;10、扇叶;11、连接管;12、第二阀门;13、处理桶;14、排料槽;15、第二支撑杆;16、挡块;17、卡扣;18、固定柱;19、加热棒;20、电缸;21、伸缩杆;22、压块;23、过滤筛;24、排污孔;25、聚水斗;26、放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请参阅图1
‑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镀杂质去除装置,包括反应桶1,反应桶1的外圈开设有防裂槽2,反应桶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3,反应桶1的底部连接有聚水斗25,反应桶1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筛23,反应桶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6,顶盖6的分别设置有入水管7、电机8与料斗9,入水管7与料斗9分别设置于电机8的两侧,电机8的底部连接有扇叶10,反应桶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污孔24,排污孔24的内腔设置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阀门12,连接管11的一端连接有处理桶13,处理桶13的一侧开设有排料槽14,处理桶1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5,排料槽14的内腔活动设置有挡块16,挡块16的一侧设置有卡扣17,卡扣17的一端活动套接固定柱18,反应桶1的内壁开设有放热孔26,放热孔26的一端设置有加热棒19,处理桶13的顶部设置有电缸20,电缸20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杆21,伸缩杆21的底部连接有压块22。
[0021]其中,扇叶10通过电机8在反应桶1内转动。
[0022]本实施例中,废液由入水管7进入反应桶1内,随后工作人员按照比例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料斗9向反应桶1内投入漂白粉将氰化物先转化成低毒的氰酸盐,再氧化成无毒的CO2和N2,在此期间可打开电机8,通过电机8带动扇叶10转动,通过扇叶10在反应桶1内的转动可以使废液与漂白粉混合均匀,加速氧化反应,以此提升工作效率,通过防裂槽2的开设,反应桶1整体呈弹簧形,为反应膨胀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反应桶1裂开导致废液泄露。
[0023]其中,过滤筛23一边向下倾斜,排污孔24与过滤筛23水平。
[0024]本实施例中,氧化结束后的废液经过沉淀会产生出一定量的污泥,通过设置于反应桶1底部的过滤筛23可以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在过滤筛23的顶部下滑至排污孔24内,由连接管11排出。
[0025]其中,压块22通过伸缩杆21被电缸20带动。
[0026]本实施例中,电缸20带动伸缩杆21向下延伸,压块22被伸缩杆21推动至污泥的上方,并对其进行挤压,使其面积变小,形状规则,更加利于放置与运输。
[0027]其中,加热棒19设置于处理桶13的外圈与处理桶13内壁夹缝处,加热棒19与放热孔26水平。
[0028]本实施例中,通过加热棒19的加热,可以将污泥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对污泥进行杀菌,使污泥内的含水率降低,增加了沉淀物的干燥速率,处理后污泥的污染极大的减少,可以用来铺路,或种植,将加热棒19设置于处理桶13外圈与内壁的夹缝处可以避免压块22误触,同时设置开设放热孔26可以使加热棒19的热量散发在处理桶13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杂质去除装置,包括反应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桶(1)的外圈开设有防裂槽(2),所述反应桶(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3),所述反应桶(1)的底部连接有聚水斗(25),所述反应桶(1)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筛(23),所述反应桶(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6),所述顶盖(6)的分别设置有入水管(7)、电机(8)与料斗(9),所述入水管(7)与料斗(9)分别设置于电机(8)的两侧,所述电机(8)的底部连接有扇叶(10),所述反应桶(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污孔(24),所述排污孔(24)的内腔设置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阀门(12),所述连接管(11)的一端连接有处理桶(13),所述处理桶(13)的一侧开设有排料槽(14),所述处理桶(1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5),所述排料槽(14)的内腔活动设置有挡块(16),所述挡块(16)的一侧设置有卡扣(17),所述卡扣(17)的一端活动套接固定柱(1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琳炜,罗继文,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沪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