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64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属于涤纶DTY复合丝技术领域,包括:抗拉丝,所述抗拉丝由弹性纤维经过交织缠绕形成,所述弹性纤维之间包裹粘黏有粘接胶,所述抗拉丝外交织包裹有涤纶丝,所述涤纶丝之间交织设置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外包裹设置有保护层,所述涤纶丝之间位于金属丝的外侧交织设置有棉丝。由此,能够实现由于复合丝内部与表面均存在密集的微小空隙能够让染料牢固且均匀的附着在复合丝上,同时外侧还设置有染色性较佳的棉线,使得复合丝成品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同时复合丝内部捻和有金属丝能够起到抗菌作用,并且位于复合丝最外侧的棉丝又能够提高复合丝整体的亲肤性。复合丝整体的亲肤性。复合丝整体的亲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涤纶DTY复合丝,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属于涤纶DTY复合丝


技术介绍

[0002]涤纶低弹丝的英语名称为Drawtexturingyarn(简称DTY),是涤纶化纤的一种变形丝类型。它是以聚酯切片(PET)为原料,采用高速纺制涤纶预取向丝,再经牵伸假捻加工而成,其具有流程短、效率高、质量好等特点。它除具有一般涤纶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热定型性优异、回弹性能好、耐热性、耐光性、耐腐蚀性强、易洗快干等特点外,还具有膨松性高、隔热性好、手感舒适、光泽柔和等特点。
[0003]现有的公开号为(CN21627454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涤纶DTY复合丝,该技术的结构组成包括复合涤纶纱主体,复合涤纶纱主体是由包括涤纶低弹单丝和增强丝加捻而成,其中增强丝为包芯单丝结构,包括作为芯层的增强芯纱和作为外层的PET层,该技术的断裂强度较好,抗断裂性能较好,纺织过程中不易出现断纱,保证所得织物的抗撕裂强度,但其并未改善涤纶DTY复合丝的着色性能,同时其抗菌性能与亲肤性不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该涤纶DTY复合丝由几种丝线彼此交织缠绕捻成一股形成,使得复合丝内部与表面均存在密集的微小空隙能够让染料牢固且均匀的附着在复合丝上,同时外侧还设置有染色性较佳的棉线,使得复合丝成品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同时复合丝内部捻和有金属丝能够起到抗菌作用,并且位于复合丝最外侧的棉丝又能够提高复合丝整体的亲肤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涤纶DTY复合丝着色性不佳以及抗菌性能与亲肤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包括抗拉丝,所述抗拉丝由弹性纤维经过交织缠绕形成,所述弹性纤维之间包裹粘黏有粘接胶,所述抗拉丝外交织包裹有涤纶丝,所述涤纶丝之间交织设置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外包裹设置有保护层,所述涤纶丝之间位于金属丝的外侧交织设置有棉丝,所述涤纶丝与棉丝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一层阻燃层,上述抗拉丝、涤纶丝、金属丝与棉丝彼此交织缠绕捻成一股形成成品复合丝,该种结构形式使得复合丝内部与表面均存在密集的微小空隙能够让染料牢固且均匀的附着在复合丝上,同时外侧还设置有染色性较佳的棉丝,使得复合丝成品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同时抗拉丝能够提高复合丝的抗拉性能,金属丝能够起到抗菌作用,此外棉丝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丝整体的亲肤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纤维为具有较强弹性与韧性的高分子纤维结构同时其具有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的能力,该种结构形式在不影响复合丝弹性与柔软度的前提下,能够在
复合丝受拉时由弹性纤维构成的抗拉丝分担大部分拉力,从而大幅提高复合丝整体的抗拉性能。
[0008]进一步的,所述粘接胶为具有一定粘稠度与粘附力的膏状材料且其在正常情况一般不会凝结固化,该种胶体能够确保弹性纤维之间有效粘接为一体,同时不会降低复合丝整体的柔软程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为铜质的纤维结构且其外表面通过喷涂固化的方式附着有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保护层,其中金属丝能够起到抗菌作用,同时保护层还能够防止金属丝锈蚀影响复合丝的正常使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棉丝为由若干根棉纤维编织而成的丝线并且其与涤纶丝一同参与编织,该种结构形式能够将棉丝与涤纶丝编织成一体,提高复合丝整体的质量。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层为若干根高燃点的纤维丝与涤纶丝及棉丝混合编织形成的一层位于复合丝最外层的层体结构,该结构能够提高复合丝的燃点,降低其燃烧性能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抗拉丝外交织包裹有彼此之间间距相等的三根涤纶丝,所述涤纶丝之间交织设置有彼此之间间距相等的三根金属丝,所述涤纶丝之间位于金属丝的外侧交织设置有彼此之间间距相等的三根棉丝,上述结构形式能够实现复合丝的各组成成分分布均匀且相互交织缠绕,使得复合丝整体性较强。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抗拉丝、涤纶丝、金属丝与棉丝彼此交织缠绕捻成一股形成成品复合丝,该种结构形式使得复合丝内部与表面均存在密集的微小空隙能够让染料牢固且均匀的附着在复合丝上,同时外侧还设置有染色性较佳的棉丝,使得复合丝成品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位于复合丝内部中心处的抗拉丝,其具有将强的弹性与韧性,可在不影响复合丝弹性与柔软度的前提下,能够在复合丝受拉时由弹性纤维构成的抗拉丝分担大部分拉力,从而大幅提高复合丝整体的抗拉性能,同时交织在复合丝中的金属丝能够起到抗菌作用,此外棉丝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丝整体的亲肤性;
[0016]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截面图;
[0020]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抗拉
丝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金属丝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抗拉丝;2、弹性纤维;3、粘接胶;4、涤纶丝;5、金属丝;6、保护层;7、棉丝;8、阻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包括抗拉丝1,抗拉丝1由弹性纤维2经过交织缠绕形成,弹性纤维2之间包裹粘黏有粘接胶3,粘接胶3为具有一定粘稠度与粘附力的膏状材料且其在正常情况一般不会凝结固化,该种胶体能够确保弹性纤维2之间有效粘接为一体,同时不会降低复合丝整体的柔软程度,由于弹性纤维2为具有较强弹性与韧性的高分子纤维结构同时其具有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的能力,该种结构形式在不影响复合丝弹性与柔软度的前提下,能够在复合丝受拉时由弹性纤维2构成的抗拉丝1分担大部分拉力,从而大幅提高复合丝整体的抗拉性能。
[0025]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拉丝(1),所述抗拉丝(1)由弹性纤维(2)经过交织缠绕形成,所述弹性纤维(2)之间包裹粘黏有粘接胶(3),所述抗拉丝(1)外交织包裹有涤纶丝(4),所述涤纶丝(4)之间交织设置有金属丝(5),所述金属丝(5)外包裹设置有保护层(6),所述涤纶丝(4)之间位于金属丝(5)的外侧交织设置有棉丝(7),所述涤纶丝(4)与棉丝(7)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一层阻燃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纤维(2)为具有较强弹性与韧性的高分子纤维结构同时其具有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的能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易着色涤纶DTY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胶(3)为具有一定粘稠度与粘附力的膏状材料且其在正常情况一般不会凝结固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哲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煌针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