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该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装置、雾化装置与稀释装置;壳体装置设有空腔结构且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包括雾化进气口与稀释进气口;雾化装置设于空腔结构中且与雾化进气口贯通连接;稀释装置一端与稀释进气口贯通连接,另一端与雾化装置贯通连接;当气溶胶形成装置进行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雾化进气口进入雾化装置以进行雾化,部分外界空气通过稀释进气口进入稀释装置以对雾化后的气体进行稀释,从而将稀释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稀释装置将外界空气与雾化装置生成的气溶胶混合,以实现降低气溶胶的浓度,使之更宜被用户吸食。之更宜被用户吸食。之更宜被用户吸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溶胶形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1963年,美国人赫伯特A吉尔伯特研发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这是一种通过加热尼古丁溶液,产生蒸汽气体的一种设备。
[0003]近年来,气溶胶形成装置在气溶胶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气溶胶形成装置由于直接通过雾化装置产生气溶胶,无法对产生的气溶胶的浓度进行稀释控制,导致所产生的气溶胶浓度过高,不宜被用户吸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能够对雾化装置生成的气溶胶进行稀释控制,以避免气溶胶浓度过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包括:
[0006]壳体装置,所述壳体装置设有空腔结构且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包括雾化进气口与稀释进气口;
[0007]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设于所述空腔结构中且与所述雾化进气口贯通连接;
[0008]稀释装置,所述稀释装置一端与所述稀释进气口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贯通连接;
[0009]其中,当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进行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所述雾化进气口进入所述雾化装置以进行雾化,部分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稀释进气口进入所述稀释装置以对雾化后的气体进行稀释,从而将稀释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
[0010]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件、雾化腔、雾化基质及气管,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基质固定于所述发热件两侧,当所述发热件工作时,所述雾化基质被雾化生成气溶胶,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雾化进气口贯通连接,所述气管与所述雾化腔贯通连接,外界空气通过所述雾化进气口进入所述雾化腔并与所述气溶胶混合后进入所述气管内。
[0011]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油仓和密封件,所述油仓为中空结构,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油仓两端。
[0012]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稀释装置包括辅气管与混合腔,所述辅气管与所述混合腔设于所述壳体装置内,所述混合腔与所述雾化装置贯通连接,所述辅气管一端与所述稀释进气口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贯通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稀释装置贯通连接;
[0013]其中,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稀释进气口进入所述辅气管内,再通过所述辅气管进入所述混合腔内,所述混合腔与所述气管贯通连接,以使得所述气管中的气体进入所述混合腔内并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出。
[0014]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出气口连接处还设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与所述油仓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的所述密封件之间具有间隙以限位形成所述混合腔。
[0015]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辅气管包括第一气管段和第二气管段,所述第一气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稀释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气管段背向所述稀释进气口延伸,所述第一气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管段的一端弯折连接,所述第二气管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混合腔延伸并连接至所述混合腔。
[0016]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电芯和电极,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件电性连接,所述电极固定于所述雾化装置底部且所述电极中部还设有通孔。
[0017]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通孔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进气口贯通连接,外界空气进入所述雾化进气口后,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雾化腔以产生雾化。
[0018]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壳体装置包括外壳与底座,所述外壳上设有吸嘴,所述吸嘴与所述出气口相贯通,所述底座上设有所述稀释进气口与所述雾化进气口,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卡合固定且固定后内部形成所述空腔结构。
[0019]在本技术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中,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还包括防尘件,所述防尘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底部且覆盖住所述进气口,当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工作时,通过拆卸所述防尘件,以使得所述进气口暴露。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该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装置、雾化装置与稀释装置;壳体装置设有空腔结构且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包括雾化进气口与稀释进气口;雾化装置设于空腔结构中且与雾化进气口贯通连接;稀释装置一端与稀释进气口贯通连接,另一端与雾化装置贯通连接;当气溶胶形成装置进行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雾化进气口进入雾化装置以进行雾化,部分外界空气通过稀释进气口进入稀释装置以对雾化后的气体进行稀释,从而将稀释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本技术通过稀释装置将外界空气与雾化装置生成的气溶胶混合,以实现降低气溶胶的浓度,从而有利于对雾化装置生成的气溶胶进行稀释控制,以避免气溶胶浓度过高,使之更宜被用户吸食。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稀释原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此外,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0027]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稀释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该气溶胶形成装置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与场景,在此不对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具体应用范围做限制。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装置1、雾化装置2及稀释装置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该气溶胶形成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详细地说明。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该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壳体装置1设有空腔结构且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111,进气口包括雾化进气口121与稀释进气口122;雾化装置2设于空腔结构中且与雾化进气口121贯通连接;稀释装置3一端与稀释进气口122贯通连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装置,所述壳体装置设有空腔结构且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包括雾化进气口与稀释进气口;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设于所述空腔结构中且与所述雾化进气口贯通连接;稀释装置,所述稀释装置一端与所述稀释进气口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贯通连接;其中,当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进行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所述雾化进气口进入所述雾化装置以进行雾化,部分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稀释进气口进入所述稀释装置以对雾化后的气体进行稀释,从而将稀释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件、雾化腔、雾化基质及气管,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基质固定于所述发热件两侧;所述雾化腔与所述雾化进气口贯通连接,所述气管与所述雾化腔贯通连接,外界空气通过所述雾化进气口进入所述雾化腔并与所述气溶胶混合后进入所述气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油仓和密封件,所述油仓为中空结构,所述发热件、所述雾化腔、所述雾化基质及所述气管安装在所述油仓中,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油仓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装置包括辅气管与混合腔,所述辅气管与所述混合腔设于所述壳体装置内,所述混合腔与所述雾化装置贯通连接,所述辅气管一端与所述稀释进气口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贯通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稀释装置贯通连接;其中,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稀释进气口进入所述辅气管内,再通过所述辅气管进入所述混合腔内,所述混合腔与所述气管贯通连接,以使得所述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欣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