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管组件和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99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管组件和奶瓶,涉及奶瓶领域,吸管组件包括吸管,吸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吸管组件还包括重力件,重力件设置在吸管的第一端;重力件包括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第二回转部位于第一回转部远离吸管的第二端的一侧;沿远离第一回转部的方向上,第二回转部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一回转部形成第一吸液孔,第二回转部形成有第二吸液孔,第一吸液孔和第二吸液孔连通,且均与吸管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重力件更加贴合瓶体内的角落、减少奶瓶积液的优点。减少奶瓶积液的优点。减少奶瓶积液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管组件和奶瓶


[0001]本技术涉及奶瓶
,具体涉及一种吸管组件和奶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奶瓶中,其吸液的吸管多采用带重力球,而吸管采用软质材质,重力球多采用金属材质并且表面镀层而成,以便于提供足够的重力。
[0003]但是,目前的奶瓶在使用完毕后,瓶内边角处多会存在积液,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管组件和奶瓶,具有重力件更加贴合瓶体内的角落、减少奶瓶积液的优点。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吸管组件,包括吸管,所述吸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重力件,所述重力件设置在所述吸管的第一端;所述重力件包括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所述第二回转部位于所述第一回转部远离所述吸管的第二端的一侧;沿远离所述第一回转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回转部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回转部形成第一吸液孔,所述第二回转部形成有第二吸液孔,所述第一吸液孔和所述第二吸液孔连通,且均与所述吸管的内腔连通。
[0007]通过在吸管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且第二回转部在沿远离第一回转部的方向上的直径逐渐减小,形成倒圆台状,使得重力件的重心在上方,且第一回转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回转部的直径,使得重力件更容易倾倒。在配合使用的瓶体中使用该吸管组件时,重力件能够随着瓶体倾斜或摇晃而随之倾倒,而第二回转部的体积较小,能够伸入瓶底的边角处,并且第二回转部的直径逐渐减小,在重力件倾倒时,使得第二吸液孔的开口与瓶底的距离更小,从而便于使用者吸食到边角的液体,避免瓶体产生积液造成浪费。在瓶体倒立时,由于普通的重力件重力在中心,不易倾倒,且吸管具有一定的弯折角度,使得普通的重力件容易抵接在瓶体上,从而无法吸食瓶口处的液体,即使接近瓶口,由于重力件的倾斜,重力件的吸液孔的开口与瓶体的距离增加,难以吸食瓶口处的液体。而本技术提供的重力件容易倾倒,在瓶体倒立时,吸管的弯折角度因重力件的倾倒变小,使得重力件更容易到达瓶口处,且第二吸液孔的开口与瓶底的距离更小,便于吸食瓶口处的液体,避免瓶体产生积液。
[0008]可选地,所述重力件设置在所述吸管内部。
[0009]可选地,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重力件的外部,所述护套与所述吸管相连。
[0010]可选地,所述护套位于所述吸管内部。
[0011]可选地,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具有通腔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位于所述第一吸液孔和所述第二吸液孔内,所述定位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护套的两端连接,所述通腔与所述
吸管的内腔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环绕所述定位管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所述限位环抵接于所述第二回转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回转部的端面上;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吸管的第一端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吸管包括吸管主体和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与所述吸管主体相连,并形成为所述吸管的第二端,所述握持部包括管体部和设置在所述管体部外表面的摩擦件,且所述管体部的内腔与所述吸管主体的内腔连通。
[0014]可选地,所述管体部的壁厚大于所述吸管主体的壁厚,所述管体部的内腔包括引导腔和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的直径与所述吸管主体的内腔的直径相同;所述引导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通腔的直径,所述引导腔位于所述管体部远离所述吸管主体的一端。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奶瓶,包括吸嘴、瓶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管组件,所述吸嘴与所述瓶体的开口端相连,所述吸嘴远离所述瓶体的开口端的一侧上形成有顶部开口,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和所述吸嘴相连,且所述吸管的内腔与所述吸嘴的顶部开口连通。本技术所提供的奶瓶与前述吸管组件的有益效果推理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奶瓶,包括吸嘴、瓶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管组件,所述吸嘴与所述瓶体的开口端相连,所述奶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覆盖在所述吸嘴的底部开口上;所述连接件形成有出液孔,所述吸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吸管的内腔与所述出液孔连通。本技术所提供的奶瓶与前述吸管组件的有益效果推理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0017]可选地,所述奶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朝向所述瓶体底部的一侧上,所述连接管的内腔与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吸管的第二端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外。
[0018]可选地,所述奶瓶还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朝向所述吸嘴顶部的一侧上;所述奶瓶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吸嘴的底部开口的内壁上,且环绕于所述吸嘴,所述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配合件。
[0019]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技术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重力件处的结构示意图(A处放大图);
[0023]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握持部处的结构示意图(B处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重力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又一种实施例中奶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处的结构示意图(C处放大图);
[0027]图7为普通重力件在瓶体中的位置示意图。
[0028]其中,11、吸管;111、吸管主体;111a、吸管主体的内腔;112、第一端;113、第二端;1131、管体部;1132、摩擦件;113a、引导腔;113b、连通腔;12、重力件;121、第一回转部;121a、第一吸液孔;122、第二回转部;122a、第二吸液孔;13、护套;14、定位管;14a、通腔;15、限位环;21、瓶体;211、开口部;212、瓶肩部;213、瓶底部;22、连接管;23、吸嘴;24、连接件;24a、出液孔;25、配合件;26、限位凸起;31、圆柱重力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管组件,包括吸管,所述吸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重力件,所述重力件设置在所述吸管的第一端;所述重力件包括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所述第二回转部位于所述第一回转部远离所述吸管的第二端的一侧;沿远离所述第一回转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回转部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回转部形成第一吸液孔,所述第二回转部形成有第二吸液孔,所述第一吸液孔和所述第二吸液孔连通,且均与所述吸管的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件设置在所述吸管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重力件的外部,所述护套与所述吸管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位于所述吸管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具有通腔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位于所述第一吸液孔和所述第二吸液孔内,所述定位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护套的两端连接,所述通腔与所述吸管的内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组件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环绕所述定位管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所述限位环抵接于所述第二回转部上远离所述第一回转部的端面上;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吸管的第一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包括吸管主体和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与所述吸管主体相连,并形成为所述吸管的第二端,所述握持部包括管体部和设置在所述管体部外表面的摩擦件,且所述管体部的内腔与所述吸管主体的内腔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管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犇犇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夕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