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传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33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能传输机构,一端与对配公端子插接连接,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用来传输所述对配公端子和所述导线间的电能,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有与所述对配公端子对配插接的插接腔,所述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片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呈预设角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实现导线任意方向的出线,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要求。使用要求。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传输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能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座,根据整车布置导致出线角度不同,为解决导线出线角度问题,需要在端子上增加转接片式结构后再与导线进行电连接,同时为了满足焊接线缆需求,片式转接片结构与机加工端子本体多采用焊接、铆接及螺接的方式,此方案连接电阻大、连接方式不牢固。
[0003]所以,目前亟需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能传输机构,一端与对配公端子插接连接,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用来传输所述对配公端子和所述导线间的电能,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有与所述对配公端子对配插接的插接腔,所述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片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呈预设角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线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插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冷镦加工成型。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部的中轴线垂直。
[0007]可选地,所述插接腔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对配公端子插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导向部,沿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所述导向部内径逐渐增大。
[0008]可选地,沿所述开口到所述固定部的方向,从所述导向部内径最小的位置开始,所述插接腔内径逐渐增大。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轴线与所述固定部轴线重合,所述通孔与所述插接腔贯通。
[0010]可选地,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插接部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周向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
[0011]可选地,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周向的安装槽,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电能传输机构。
[0012]可选地,所述插接部包括沿周向设置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至少两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围绕形成与所述对配公端子对配插接的插接腔。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覆盖所述固定部与之连接的端面。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5]1、电能传输机构的加工方式为铜冷镦后再机加工,与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转接方式相比,本结构能够减少焊接、铆接或者螺接的工艺步骤,因此可以降低插接部、固定部和连接部三者彼此间的接触电阻,使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本结构加工工时短、耗材少、加工成本
低。
[0016]2、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实现导线任意方向的出线,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要求。
[00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8]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19]图1为本技术电能传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电能传输机构的主视图;
[0021]图3为图1和图2的剖视图;
[0022]图4为电能传输机构与导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电能传输机构与导线连接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电能传输机构冷镦后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示如下:
[0026]1、插接部;2、固定部;3、连接部;4、通孔;5、导线;10、插接腔;11、导向部;
[0027]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21、密封槽;22、安装槽;12、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1]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2]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能传输机构,一端与对配公端子(图中未示出)插接连接,另一端与导线5连接,用来传输所述对配公端子和所述导线5间的电能,电能传输机构的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1、固定部2和连接部3;所述插接部1设置有与所述对配公端子对配插接的插接腔10,所述连接部3包括相互连接的片状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所在的平面呈预设角度。
[0033]如图2所示,为了满足不同方向出线的要求,具体的预设角度a可以为30
°
、60
°
、90
°
、120
°
等。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固定部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与所述导线5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二连接部32所在的平面与导线5出线方向在同一平面上,导线5的出线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导线5的出线方向与第二连接部32延伸的
方向(也就是电能传输机构的轴向延伸方向)呈垂直角度设置。第一连接部31与固定部2可以是焊接连接或者铆接连接。第二连接部32与导线5可以是焊接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制造成本低。
[003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部1、所述固定部2与所述连接部3一体冷镦加工成型。本方案的加工方式为冷镦后再机加工,如图6所示,为冷镦后的电能传输结构的初始结构,之后再进行机加工。一方面冷镦工艺优点在于可以生产出高精度、高强度、高耐磨、高耐腐蚀产品,而且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另一方面与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转接方式相比,本结构能够减少焊接、铆接或者螺接的工艺步骤,因此可以降低插接部1、固定部2和连接部3三者彼此间的接触电阻,使连接更加牢固,同时本结构加工工时短、耗材少、加工成本低。
[003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部2的中轴线垂直。
[003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腔10远离所述固定部2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对配公端子插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导向部11,沿远离所述固定部2的方向,为了方便对配公端子与插接腔10对插,专利技术人设定所述导向部11内径逐渐增大。
[0037]在一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开口到所述固定部2的方向,正常导向部11与对配公端子有一个向内的夹持力,为了保证插接部1与对配公端子更好的电连接,所以专利技术人设定,在自由状态下,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传输机构,一端与对配公端子插接连接,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用来传输所述对配公端子和所述导线间的电能,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有与所述对配公端子对配插接的插接腔,所述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片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在的平面呈预设角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冷镦加工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部的中轴线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对配公端子插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导向部,沿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所述导向部内径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