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包括:主体单元,其包括双侧换热壳体以及安装在双侧换热壳体内的对流换热管,所述双侧换热壳体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进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对流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减震保护单元,其包括包裹在双侧换热壳体四周的保护罩以及固定安装在保护罩下侧内壁的多组折弯杆,每个所述折弯杆上均滑动安装有摩擦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对双侧对流换热器进行良好的保护,有效解决了当对流换热器遭受碰撞时,对流换热管极容易受到惯性的作用在弯折处发生应力集中或者出现裂纹,容易导致换热液体的泄漏的问题。的泄漏的问题。的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双侧对流换热是指流体流经固体时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进行传递的一种现象,基于这种现象在换热器中的应用,双侧对流换热器随之出现,其作为换热器的一种,在市场上也同样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与使用。
[0003]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双侧对流换热器一般包括高效换热壳体、与高效换热壳体连通的进口管与出口管,安装在高效换热壳体内的对流换热管以及与对流换热管连通的进口管和出口管,当高效换热壳体受到碰撞时,高效换热壳体并不能对其内部的对流换热管及固定组件进行有效保护,而对流换热管为了提高换热效率一般设置成多级盘状,当其遭受碰撞时,对流换热管极容易受到惯性的作用在弯折处发生应力集中或者出现裂纹,进而导致换热液体的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其适用于解决当高效换热壳体受到碰撞时,高效换热壳体并不能对其内部的对流换热管及固定组件进行有效保护,而对流换热管为了提高换热效率一般设置成多级盘状,当其遭受碰撞时,对流换热管极容易受到惯性的作用在弯折处发生应力集中或者出现裂纹,进而导致换热液体的泄漏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包括:
[0008]主体单元,其包括双侧换热壳体以及安装在双侧换热壳体内的对流换热管,所述双侧换热壳体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进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对流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所述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均向外贯穿双侧换热壳体侧壁设置;
[0009]减震保护单元,其包括包裹在双侧换热壳体四周的保护罩以及固定安装在保护罩下侧内壁的多组折弯杆,每个所述折弯杆上均滑动安装有摩擦滑块,且折弯杆上套设有对应的第一阻尼弹簧,所述第一阻尼弹簧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摩擦滑块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摩擦滑块与双侧换热壳体下侧壁均通过对应的铰接板铰接,所述保护罩内壁固定安装有多组
均匀分布的减震筒,所述减震筒靠近双侧换热壳体的一侧均密封滑动连接有对应的减震柱,所述减震柱与双侧换热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筒内壁固定安装有摩擦罩,且减震筒内填充有水,所述减震筒和减震柱外共同套设有第二阻尼弹簧。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摩擦罩外壁与减震筒内壁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有环形塞板。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个所述减震筒远离保护罩侧壁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减震柱与密封塞密封滑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对流换热管侧壁固定安装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换热凸起,多组所述换热凸起均采用铜合金制作而成。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对流换热管与双侧换热壳体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安装架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折弯杆设置成开口向下的倒U型,且折弯杆表面设置有磨砂纹。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双侧换热壳体受到竖直方向的碰撞时,此时双侧换热壳体通过铰接板带动摩擦滑块挤压第一阻尼弹簧,从而将双侧换热壳体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撞击动能转化为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以及摩擦滑块沿着折弯杆移动的摩擦热能,其中绝大部分动能以热能的方式扩散出去,当第一阻尼弹簧恢复初始状态时,需要克服摩擦滑块与折弯杆的摩擦力做功,从而对第一阻尼弹簧的弹性势能进一步削弱,在竖直方向上对双侧换热壳体进行有效保护;
[0016]当保护罩受到水平方向的碰撞时,保护罩自身受到的撞击动能少部分转化为第二阻尼弹簧形变蓄积的弹性势能,绝大部分动能会转化为减震柱与摩擦罩的摩擦热能释放出去,当第二阻尼弹簧恢复初始状态时,需要克服减震柱与摩擦罩之间的摩擦力做功,从而在水平方向上对第二阻尼弹簧的弹性势能进一步削弱,能够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对双侧对流换热器进行良好的保护,有效解决了当对流换热器遭受碰撞时,对流换热管极容易受到惯性的作用在弯折处发生应力集中或者出现裂纹,容易导致换热液体的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主体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减震保护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减震筒、摩擦罩与减震柱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对流换热器局部与换热凸起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的保护罩与双侧对流换热壳体
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说明:100主体单元、101双侧换热壳体、102对流换热管、103安装架、104第一进口管、105第一出口管、106第二进口管、107第二出口管、108换热凸起、200减震保护单元、201保护罩、202折弯杆、203摩擦滑块、204第一阻尼弹簧、205铰接板、206第二阻尼弹簧、207减震筒、208摩擦罩、209减震柱、210密封塞、211环形塞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双侧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100),其包括双侧换热壳体(101)以及安装在双侧换热壳体(101)内的对流换热管(102),所述双侧换热壳体(101)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进口管(106)和第二出口管(107),所述对流换热管(102)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口管(104)和第一出口管(105),所述第一进口管(104)和第一出口管(105)均向外贯穿双侧换热壳体(101)侧壁设置;减震保护单元(200),其包括包裹在双侧换热壳体(101)四周的保护罩(201)以及固定安装在保护罩(201)下侧内壁的多组折弯杆(202),每个所述折弯杆(202)上均滑动安装有摩擦滑块(203),且折弯杆(202)上套设有对应的第一阻尼弹簧(204),所述第一阻尼弹簧(204)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摩擦滑块(203)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摩擦滑块(203)与双侧换热壳体(101)下侧壁均通过对应的铰接板(205)铰接,所述保护罩(201)内壁固定安装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减震筒(207),所述减震筒(207)靠近双侧换热壳体(101)的一侧均密封滑动连接有对应的减震柱(209),所述减震柱(209)与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冬,齐正荣,刘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瀚杰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