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402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自然排放的海绵幼体,海水清洗后,放入室内培养装置内,所述培养装置内具有海水以及浸泡于海水中的60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海绵养殖所用的外植体大部分依靠上一代外植体长大后的个体作为母体,少部分来自野生群体。依靠海绵的无性繁殖手段获得传代,当规模扩大时和年份持续时便会受到限制,一方面野生资源来源不稳定,而且过量采摘野生海绵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有报道表明海绵不能无限地无性繁殖(Page,M.J.,Handley,S.J.,Northcote,P.T.,et al.,Successes and pitfalls of the aquaculture of the sponge Mycale hentscheli[J].Aquaculture,2011.312(1

4):52

61),把种质依赖于上一代的无性繁殖个体是个严重隐患。因此长远保障海绵可持续生产的关键在于建立成熟的海绵幼稚体培育技术以维持种质不断更新的亲本群体。
[0003]申请人在CN202010311717.3公开的沐浴角骨海绵和相似蜂海绵稚体培育以塑料培养皿为附着基,以原位培养的方式在海区操作,通量较低,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本专利技术优化附着基和培育模式,可用于海绵稚体的规模化生产。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收集自然排放的海绵幼体,海水清洗后,放入室内培养装置内,所述培养装置内具有海水以及浸泡于海水中的70目

90目筛绢;
[0008]2)水温调节至24

26℃,盐度调节为31

33;每天换水量为100%;黑暗培养至幼体附着;幼体附着成功后使用自然光;
[0009]3)培养28天

35天之后,转入海区培养,将筛绢固定在聚乙烯网片上;再将网片固定在绳子上,利用扎带将稚体侧向设置;
[0010]4)自然培养至得到海绵成体。
[001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装置包括多个单元培养缸,每个单元培养缸的尺寸为长1.5m,宽0.9m,高0.4m,容积为540L;在缸内层完全覆盖筛绢,在缸中每间隔25cm固定主绳,每缸5条,每条主绳上悬挂8片边长10cm的正方形筛绢于中层水流中,共悬挂筛绢40片。
[001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筛绢包括聚乙烯筛网或尼龙筛网。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聚乙烯筛网或尼龙筛网为80目。
[0014]优选地,步骤1)中,海绵幼体的密度为0.05只/ml

0.3只/ml。
[0015]优选地,所述海绵为相似蜂海绵Haliclona simulans、苔海绵、沐浴角骨海绵和叶片山海绵中的至少一种。
[0016]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以面材料为海绵幼体的附着基,供海绵幼体附着的面积更大,稚体培养的通量得到显著提升。
[0018]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筛绢有较好的韧性和耐久度,与麻布相比,在长期的培育中更占据优势。
[0019]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软质附着基操作方便,单位稚体育成的成本较低。
[0020]4、本专利技术采用70

90目筛绢对海绵幼体具良好的附着效果和存活效果。苔海绵幼体在尼龙和聚乙烯80目筛网材料上的附着效果最好,14日时存活率分别为53.30
±
4.71%和50.00
±
4.71%;沐浴角骨海绵幼体在尼龙和聚乙烯80目筛网材料上的附着效果最好,14日存活率分别为46.67
±
9.43%和36.67
±
4.71%;叶片山海绵在尼龙80目筛网材料上的附着效果最好,14日存活率为50.00
±
9.43%。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怀卵中的相似蜂海绵(a)和幼体采集(b)。
[0023]图2:海绵幼体附着

孵育池。(a)和(b)分别为示意图和实物图。
[0024]图3为不同材料短期内对幼体吸引与附着测试结果。(a)、(b)和(c)分别是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实验结果。
[0025]图4为三种海绵幼体在不同附着材料上长期附着的存活情况。(a)、(b)和(c)分别代表苔海绵、沐浴角骨海绵和叶片山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幼体采集,所用海绵均来自渔排原位养殖,标记个体较大的相似蜂海绵作为亲本用于海绵幼体收集。在早上06:00将母体海绵放入150μm孔径的特制筛绢网兜,自然排放的幼体被收集在网兜中(参见图1),10:00左右将幼体回收并使用0.45μm过滤海水反复冲洗3次,避光转移至实验场地。
[0028]搭建室内海绵幼体附着

养育一体系统,包括2台吨级玻璃池,共4个单元培养缸,每个缸的尺寸为长1.5m,宽0.9m,高0.4m,容积为540L。在缸内层完全覆盖尼龙材质的80目筛绢,在缸中每间隔25cm固定主绳,每缸5条,每条主绳上悬挂8片10cm的正方形筛绢于中层水流中,共悬挂筛绢40片(参见图2)。
[0029]本次培育实验使用诏安湾内的海水,通过砂滤除去海水中大部分泥沙沉积物后,将其接入大型蓄水池中以调节温度、盐度等参数。结合前期研究和水产养殖生产经验,将水温调节至25℃,盐度调节为32。每天中午13:00

16:00将预处理后的海水抽入养育系统中进行换水,调节换水速率使每个玻璃缸每天的换水量为100%。在每个缸中安装造浪泵(SCP

180M,捷宝,中国),统一开启正弦波模式以模拟自然海水中的波浪。在每个缸中放置两个气石,保证缸中供氧充足。由于幼体附着前呈现出明显的避光现象,为保证幼体均匀分布,在幼体附着期使用遮荫网遮盖在缸四周,幼体附着成功后使用黑暗和光照各12小时的自然光,不额外添加光源。
[0030]在开始幼体培育的第1周,分批收集幼体共约160000只加入养育系统中,每只缸中
幼体约40000只,幼体密度约为0.07只/mL。在幼体加入缸中之后的24h内关闭所有水流和气流并遮光处理,24h后开始提供少量氧气,48h之后提高氧气供给量,开启造浪泵并开始换水。
[0031]在幼体附着后的28天时开展幼体的转移。从室内随机选取若干附着稚体的区域,裁剪为3
×
4cm左右的大小后转移至渔排。采用相似蜂海绵成体挂养的方式,用扎带将尼龙筛绢固定在聚乙烯网片上,并做好标签。
[0032]在将网片固定在绳子上时,利用扎带将稚体侧向,自然生长。
[0033]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自然排放的海绵幼体,海水清洗后,放入室内培养装置内,所述培养装置内具有海水以及浸泡于海水中的70目

90目筛绢;2)水温调节至24

26℃,盐度调节为31

33;每天换水量为100%;黑暗培养至幼体附着;幼体附着成功后使用自然光;3)培养28天

35天之后,转入海区培养,将筛绢固定在聚乙烯网片上;再将网片固定在绳子上,利用扎带将稚体侧向设置;4)自然培养至得到海绵成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稚体的室内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装置包括多个单元培养缸,每个单元培养缸的尺寸为长1.5m,宽0.9m,高0.4m,容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李准飞陈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