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包括结构本体以及端子部。其中,结构本体具有第一顶部、第一底部以及与第一顶部与第一底部相连接的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其中,第一侧部具有第一开槽,第二侧部具有第一卡扣结构。前述的端子部与通讯线材相耦接,端子部具有第二顶部、第二底部以及与第二顶部与第二底部相连接的第三侧部与第四侧部,第四侧部具有第二卡扣结构,端子部与结构本体可相对运动地连接在一起,端子部与结构本体连接时,第一侧部与第三侧部位于同一侧,第二侧部与第四侧部位于同一侧,使第二卡扣结构与第一卡扣结构相扣接,通讯线材可以藉由第一开槽进入结构本体内。可以藉由第一开槽进入结构本体内。可以藉由第一开槽进入结构本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传输光讯号与电讯号的光学连接器。
[0002]本申请请求授予2022年9月1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11134599的台湾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完整内容通过引用将完整合并在此。
技术介绍
[0003]由于光纤具有高带宽、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已广泛作为讯号的传输媒介。光纤的使用,已经在通讯产业中,产生了重大革命性的影响。现今100G光模块通讯已经不敷使用,未来可预期的是将走向400G光模块通讯的时代。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数据中心或计算机机房必须以超高密度布线的布线才能满足使用需求。
[0004]为了达到目的,以光纤维传导介质的光纤连接器成为数据中心提升数据量和传输速度的增长的主力。然而在某些使用情境下,例如发射塔或中继站,除了利用光纤传输信息之外,也需要传输电力的线材,以供电给接收器和发射器。基于这样的需求,市场上有了可以同时传输光讯号与电力的光学连接器的产品。
[0005]虽然习用技术中具有同时产生光讯号与电力的连接器,如图1所示,该图为习用之光学连接器示意图。习用的光学连接器在组装的时候,是必须将组件10~10c依序装入,不可以事先装好,都是个别零件,需要时再装入,所以安装速度会很慢。尽管在后来连接器组装方式有改善,不过习用技术的光学连接器,例如图2所示,可以在工厂先组成组配模块12a。使用者可以最后再装入端子部12b与通讯线材12c,例如:光纤,所以安装速度会很快速。尽管如此,习用的光纤端子部12b都是无法浮动,只能在弹簧轴向作前后移动。这会大大增加光学对准的误差,导致极大光学损失。
[0006]综合上述,因此需要一光学连接器,以解决习用技术之问题。在上述背景说明段落中所揭露之内容,仅为增进对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介绍
的了解,因此,上述之内容含有不构成阻碍本专利技术之先前技术,且应为本领域习知技艺者所熟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具有可以多个自由度运动的端子部,达到降低光学对准的误差,减少光学讯号损失。此外,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的端子部以及通讯线材,可以预先组装形成模块化的结构,再与连接器的结构本体组装在一起,达到节省组装时间的效果。
[0008]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包括结构本体以及端子部。其中,结构本体具有第一顶部、第一底部以及与第一顶部与第一底部相连接的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其中,第一侧部具有第一开槽,第二侧部具有第一卡扣结构。前述的端子部与通讯线材相耦接,端子部具有第二顶部、第二底部以及与第二顶部与第二底部相连接的第三侧部与第四侧部,第四侧部具有第二卡扣结构,端子部与结构本体可相对运动地连接在一起,端子部与结构本体连接时,第一侧部与第三侧部位于同一侧,第二侧部与第四侧部位于同一侧,
使第二卡扣结构与第一卡扣结构相扣接,通讯线材可以藉由第一开槽进入结构本体内。
[0009]在另一实施例中,端子部更具有一对延伸柱体,位于第二卡扣结构的两侧。端子部更具有端子以及端子座。其中,端子具有讯号耦接端以及固定端,讯号耦接端具有复数个孔洞让通讯线材的每一通讯线通过,固定端具有第一固定结构。端子座具有第一连接侧与第二连接侧,第一连接侧具有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一固定结构相结合,第二连接侧具有该对延伸柱体,端子座更具有第二开槽与第一开槽相连通。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结构本体更包括一对导引槽、一对导引柱以及一对弹性结构。该对导引槽,设置于第一开槽的两侧,该对导引柱分别设置在该对导引槽内,该对弹性结构分别套设于该对导引柱上,其一端与相对应的导引槽内壁面相抵靠,另一端则与端子部相抵靠,使端子部可以在与该结构本体连接的状态下,相对于结构本体,进行至少一自由度的运动。
[0011]在另一实施例中,结构本体的第一顶部上更具有悬臂,其具有一定位结构。端子部的第二侧部上的第一卡扣结构为卡扣槽,第四侧部上的第二卡扣结构为卡扣凸块,在端子部与结构本体相结合时,嵌入卡扣槽。第二侧部上的第一卡扣结构为第一端具有开口的一凹槽,所述凹槽的第二端连接有一扩张槽,所述扩张槽具有一最大宽度,其系大于所述凹槽之宽度,第四侧部上的第二卡扣结构为一卡扣凸杆,其自由端具有一卡扣件,所述卡扣凸杆嵌入所述凹槽内,使得所述卡扣件容置于所述扩张槽内。
[0012]其中,所述扩张槽具有一第一弧面,所述卡扣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弧面可动连接的一第二弧面,使得所述结构本体与所述端子部具有相对运的自由度。所述第二侧部上的所述卡扣凸块于所述卡扣槽内具有一维线性移动的自由度。
[0013]而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之增益性更为明显易懂,于下文中将系以较佳之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之图式来进行更详细之说明。
附图说明
[0014]经由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仅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图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因此,以下附图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之申请专利范围;
[0015]图1与图2为习用之光学连接器示意图;
[0016]图3A与3B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之一实施例不同视角示意图;
[0017]图3C为本专利技术之结构本体之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3D为本专利技术之端子部之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4A为本专利技术之端子部之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4B为本专利技术之端子之一实施例不同视角示意图;
[0021]图4C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端子部与结构本体分解组装示意图;及
[0023]图6A至图6C为本专利技术之光学连接器动作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2、2a
‑
光学连接器;20、20a
‑
结构本体;200
‑
第一顶部;201
‑
第一底部;202
‑
第一侧部;202a
‑
第一开槽;203
‑
第二侧部;203a
‑
第一卡扣结构;203b
‑
凹部结构;203c
‑
第一卡扣结构;203d
‑
开口;203e
‑
扩张槽;203f
‑
第一曲面;208a
‑
导引槽;208b
‑
导引柱;208c
‑
悬臂;
208d
‑
定位结构;208e
‑
悬臂;208f
‑
定位结构;208g
‑
支杆;209
‑
弹性结构;21
‑
端子部;21A、21C
‑
端子;21B、21D
‑
端子座;210
‑
第二顶部;211
‑
第二底部;212
‑
第三侧部;212a
‑
第二开槽;213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结构本体,具有一第一顶部、一第一底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顶部与所述第一底部相连接的一第一侧部以及一第二侧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具有一第一开槽,所述第二侧部具有一第一卡扣结构;以及一端子部,与一通讯线材相耦接,所述端子部具有一第二顶部、一第二底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顶部与所述第二底部相连接的一第三侧部与一第四侧部,所述第四侧部具有一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端子部与所述结构本体可相对运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端子部与所述结构本体连接时,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三侧部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四侧部位于同一侧,使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相扣接,所述通讯线材可以藉由所述第一开槽进入所述结构本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更具有一对延伸柱体,位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更具有:一端子,具有一讯号耦接端以及一固定端,所述讯号耦接端具有复数个孔洞让所述通讯线材的每一通讯线通过,所述固定端具有一第一固定结构;以及一端子座,其具有一第一连接侧与第二连接侧,所述第一连接侧具有一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相结合,所述第二连接侧具有所述延伸柱体,所述端子座更具有一第二开槽与所述第一开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更包括:一对导引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崇铭,
申请(专利权)人:立佳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