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394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该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装置,具有清洁件;基站;以及集尘装置,外接于基站,集尘装置通过基站回收清洁装置中的脏污;其中,集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容置清洁件的烘干腔;以及负压组件,设置于装置主体,负压组件用于向烘干腔输出烘干气流,以对清洁件进行烘干。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有利于降低用户的维护频率,并且能够对清洁装置的清洁件进行烘干。且能够对清洁装置的清洁件进行烘干。且能够对清洁装置的清洁件进行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具有洗地、扫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清洁机器人能够代替用户进行清洗地面等清洁工作,给用户带来诸多便利,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清洁机器人通常配套有基站。目前,市面上传统的基站通常是在其内部集成尘袋来收集清洁机器人回收的脏污。由于基站的内部空间有限,导致尘袋的容积往往较小,意味着用户往往需要高频率地更换尘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有利于降低用户的维护频率,并且能够对清洁装置的清洁件进行烘干。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装置,具有清洁件;基站;以及集尘装置,外接于基站,集尘装置通过基站回收清洁装置中的脏污;其中,集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容置清洁件的烘干腔;以及负压组件,设置于装置主体,负压组件用于向烘干腔输出烘干气流,以对清洁件进行烘干。
[000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负压组件包括:风机;以及罩体,具有容置腔及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散热进风口和散热出风口,风机容置于容置腔中,散热出风口还与烘干腔连通;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罩体外部的气体自第一散热进风口进入容置腔以对风机进行散热,而后通过散热出风口排放至烘干腔以对清洁件进行烘干。
[000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开设有第一过风口以及开口,散热出风口通过第一过风口与烘干腔连通,自散热出风口排放的气体通过第一过风口进入烘干腔,烘干腔通过开口与装置主体的外部连通;集尘装置还包括:门体,与装置主体连接,门体用于闭合开口,且门体上开设有第二过风口,烘干腔中的气体通过第二过风口排放至装置主体的外部。
[000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包括:基座;本体,与基座对接形成安装腔,开口开设于本体;以及支架,安装于安装腔中,烘干腔位于支架,且门体与支架可转动连接。
[000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进风口位于罩体的底部,散热出风口位于罩体的侧壁,风机的外侧壁与罩体的内侧壁相互间隔以形成第一散热流道,自第一散热进风口进入的气体经第一散热流道而通过散热出风口排放。
[000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包括:基座;本体,与基座对接形成安装腔,本体开设有与安装腔的外部连通的第二散热进风口;支架,安装于安装腔中,罩体设置于支架;以及散热密封盖板,与支架连接,且散热密封盖板位于罩体的底侧,散热密封盖板与支架配合形成散热进风通道并将散热进风通道与安装腔的其余部分隔开,散热进风通道分别与第一散热进风口以及第二散热进风口连通。
[00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具有用于装配罩体的装配腔,装配腔的内壁凸
设有第一挡筋以及第二挡筋,第一挡筋以及第二挡筋沿罩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其中当罩体装配于装配腔时罩体、装置主体、第一挡筋以及第二挡筋配合围成第二散热流道,第二散热流道与散热出风口位于第一挡筋以及第二挡筋的同一侧。
[00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挡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一挡筋沿罩体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罩体的外侧壁凸设有第一凸筋,第一凸筋嵌设于相邻第一挡筋之间的间隙中;第二挡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二挡筋沿罩体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罩体的外侧壁还凸设有第二凸筋,第二凸筋嵌设于相邻第二挡筋之间的间隙中。
[001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集尘装置还包括:第一散热密封件,靠近第二散热流道的顶部,且第一散热密封件夹设于罩体与装置主体之间;以及第二散热密封件,靠近第二散热流道的底部,且第二散热密封件夹设于罩体与装置主体之间。
[001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集尘装置还包括:集尘组件,设置于装置主体且与基站连接;其中,罩体还具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吸风通道和排风通道,风机通过吸风通道与集尘组件连接,风机通过排风通道连通至罩体的外部,风机通过吸风通道抽吸集尘组件中的气体并通过排风通道排放至罩体的外部,以在集尘组件中营造负压环境而使得集尘组件通过基站回收清洁装置中的脏污。
[001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集尘构件,设置于基站主体,集尘构件用于与集尘组件连接;其中,集尘构件的内部具有集尘通道,且集尘构件的顶部开设有与集尘通道连通的集尘口,集尘口用于当清洁装置返回基站时与清洁装置的尘盒对接,尘盒中的脏污依次通过集尘口以及集尘通道回收至集尘组件。
[001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罩体还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吸风口;负压组件还包括:吸风密封件,围出吸风通道,且吸风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以及连接部,连接部穿设于吸风口,第一密封部连接于连接部靠近风机的端部,且第一密封部夹设于罩体与风机之间以形成密封,第二密封部连接于连接部远离风机的端部;以及吸风管,与集尘组件连接,且吸风管还抵接于第二密封部以形成密封,风机通过吸风管抽吸集尘组件中的气体。
[001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负压组件还包括:消音器,与罩体连接,排风通道排出的气体通过消音器后排放至负压组件的外部。
[001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消音器位于罩体的底部;排风通道包括相连的第一子通道以及第二子通道,第一子通道围设于容置腔的外周,第二子通道朝消音器延伸以连通至消音器,风机抽吸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子通道以及第二子通道排放至消音器。
[001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罩体包括:罩体上盖;以及罩体下盖,与罩体上盖对接形成容置腔以及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位于罩体下盖;负压组件还包括:第一排风密封件,夹设于风机与罩体下盖之间,且第一排风密封件位于第一子通道靠近容置腔的一侧;以及第二排风密封件,夹设于罩体上盖与罩体下盖之间,且第二排风密封件位于第一子通道远离容置腔的一侧,第一排风密封件与第二排风密封件配合密封第一子通道。
[0019]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集尘装置,集尘装置用以外接于清洁装置的基站,清洁装置具有清洁件,集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容置清洁件的烘干腔;以及负压组件,设置于装置主体,负压组件用于向烘干腔输出烘干气流,以对清洁件进行烘干。
[002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外接于基站,集尘装置通过基站回收清洁装置中的脏污。本申请集尘装置外接
于基站,即集尘装置处于基站的外部而非集成于基站的内部,如此允许集尘装置的集尘组件设计更大的容积以回收脏污,不受基站内部空间的限制,用户不再需要高频率地维护集尘组件(例如清理集尘组件中的脏污等),因而有利于降低用户的维护频率,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并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基站是否配备集尘装置,能够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需求。
[0021]并且,清洁装置具有清洁件。清洁装置在进行清洁工作后,清洁件通常处于湿润的状态。本申请集尘装置的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容置清洁件的烘干腔,集尘装置的负压组件用于向烘干腔输出烘干气流,以对清洁件进行烘干。本申请集尘装置能够对清洁装置的清洁件进行烘干,使得清洁件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装置,具有清洁件;基站;以及集尘装置,外接于所述基站,所述集尘装置通过所述基站回收所述清洁装置中的脏污;其中,所述集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清洁件的烘干腔;以及负压组件,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所述负压组件用于向所述烘干腔输出烘干气流,以对所述清洁件进行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组件包括:风机;以及罩体,具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散热进风口和散热出风口,所述风机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散热出风口还与所述烘干腔连通;在所述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所述罩体外部的气体自所述第一散热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腔以对所述风机进行散热,而后通过所述散热出风口排放至所述烘干腔以对所述清洁件进行烘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开设有第一过风口以及开口,所述散热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过风口与所述烘干腔连通,自所述散热出风口排放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过风口进入所述烘干腔,所述烘干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连通;所述集尘装置还包括:门体,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所述门体用于闭合所述开口,且所述门体上开设有第二过风口,所述烘干腔中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过风口排放至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基座;本体,与所述基座对接形成安装腔,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本体;以及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烘干腔位于所述支架,且所述门体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进风口位于所述罩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出风口位于所述罩体的侧壁,所述风机的外侧壁与所述罩体的内侧壁相互间隔以形成第一散热流道,自所述第一散热进风口进入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散热流道而通过所述散热出风口排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基座;本体,与所述基座对接形成安装腔,所述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的外部连通的第二散热进风口;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罩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以及散热密封盖板,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散热密封盖板位于所述罩体的底侧,所述散热
密封盖板与所述支架配合形成散热进风通道并将所述散热进风通道与所述安装腔的其余部分隔开,所述散热进风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二散热进风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用于装配所述罩体的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的内壁凸设有第一挡筋以及第二挡筋,所述第一挡筋以及所述第二挡筋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其中当所述罩体装配于所述装配腔时所述罩体、所述装置主体、所述第一挡筋以及所述第二挡筋配合围成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散热流道与所述散热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挡筋以及所述第二挡筋的同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一挡筋沿所述罩体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罩体的外侧壁凸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嵌设于相邻所述第一挡筋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第二挡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二挡筋沿所述罩体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罩体的外侧壁还凸设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嵌设于相邻所述第二挡筋之间的间隙中。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李秋寒张明丛张申典
申请(专利权)人: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