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04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整理气田站场RBI评价所需数据,确定评价指标;2)建立RBI评价数据集;3)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4)利用K均值算法实现站场聚类;5)对比类中典型站场(距离类中心最近的站场)与其它站场的腐蚀和物流回路,差异小,确定为相似站场;6)对类中的典型站场进行RBI评价,确定检测方案,分析检测数据,确定高效检测方案,并应用类中其它相似站场。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优点是:采用K均值聚类把腐蚀情况相似站场划为一类,不需对所有站场进行RBI评价,只需评价类中典型站场,通过分析其检测数据制定高效检测方案,实现了单井站的高效检测评价。的高效检测评价。的高效检测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安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田站场的安全运行保障了城市居民用户和下游企业的正常用气,而气田中的单井站输送的为未脱水处理的原料气,含H2S和CO2等酸性气体,管壁侵蚀严重。由于单井站数量庞大,通过逐站开展失效评价来控制和减轻风险工作量大。
[0003]目前,基于风险的检验(Risk Based Inspection,RBI)技术是控制或减轻站场风险的主要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如天然气液化和净化装置、输气和集输站场以及石油天然气设施中的站内工艺管线、压力容器、分离器等。但是RBI评价技术在设备失效数据库、风险等级划分及风险可接受准则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体系,特别是对于如何高效低成本的进行RBI评价技术,国内外研究尚属空白。所以需系统评价气田中数量庞大的单井站,将失效情况相似单井站归为一类,提高单井站RBI评价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针对气田单井站,提供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方法,旨在解决目前气田单井站RBI评价完成率不足问题。
[0005]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整理气田站场RBI评价所需数据,确定评价指标;
[0007]整理RBI评价所需数据x
n

[0008]其中:n为气田站场RBI评价所需最小够用数据,值为57项;x1为投产日期;x2为建筑面积,m2;x3为占地面积,m2;x4为是否集中监控;x5为劳动定员;x6为化学介质;x7为周边环境;x8为站场总投资,万元;x9为站场净现值,万元;x
10
为设计规范;x
11
为设计规模;x
12
为最高设计压力,MPa;x
13
为最低设计压力,MPa;x
14
为最高设计温度,K;x
15
为最低设计温度,K;x
16
为流量,m3/h;x
17
为操作压力,MPa;x
18
为操作温度,K;x
19
为气候;x
20
为环境温度,K;x
21
为设备来自;x
22
为设备去向;x
23
为管道材质;x
24
为管道长度,m;x
25
为管道外径,mm;x
26
为管道壁厚,mm;x
27
为腐蚀裕量;x
28
为焊缝系数;x
29
为外涂层类型;x
30
为外涂层施工日期;x
31
为外部涂层质量;x
32
为热处理方式;x
33
为是否有保温层;x
34
为保温层安装日期;x
35
为保温层类型;x
36
为保温层状态;x
37
为是否含H2S;x
38
为H2S浓度,g/m3;x
39
为减薄类型;x
40
为当前厚度,mm;x
41
为腐蚀速率,mm/a;x
42
为腐蚀类型;x
43
为单位时间停产损失,万元;x
44
为设备成本,万元;x
45
为环境清理费用,万元;x
46
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x
47
为最严重情况设备损伤成本,万元;x
48
为最严重情况潜在死亡人数,个;x
49
为当前评估日期;x
50
为下次评估日期;x
51
为PID图;x
52
为PFD图;x
53
为安装图;x
54
为平面布置图;x
55
为物流回路编号;x
56
为腐蚀回路编号;x
57
为管理因子;
[0009]确定评价指标:
[0010]简化x
n
中重叠数据项,细分对站场风险识别重要数据项,确定气田站场高效检测评价数据集x
n

。n

为气田站场高效检测评价数据个数,值为22项;x1’
为气体组分;x2’
为氯离子含量,g/m3;x3’
为碳酸根离子含量,g/m3;x4’
为二氧化碳含量,g/m3;x5’
为水的pH值;x6’
为硫化氢含量,g/m3;x7’
为产气量,Nm3/h;x8’
为产水量,L/h;x9’
为流量,m3/h;x
10

为压力,MPa;x
11

为温度,K;x
12

为运行时间,h;x
13

为材质;x
14

为模块化;x
15

为工艺设备;x
16

为标准化;x
17

为腐蚀控制措施;x
18

为管理类型;x
19

为减薄类型;x
20

为当前厚度,mm;x
21

为腐蚀速率,mm/a;x
22

为腐蚀类型;
[0011]步骤2:建立高效检测评价所需数据集:
[0012]收集气田内z口单井站数据,整理得n

高效检测评价所需的数据点集合A1(x1、x2…
x
i

x
z
)、A2(x1、x2…
x
i

x
z
)
……
A
i
(x1、x2…
x
i

x
z
)
……
A
n

(x1、x2…
x
i

x
z
);
[0013]其中z单井站数量,A
i
为任意单井站x
i
对应的高效检测评价所需数据,n

为气田站场高效检测评价数据个数;
[0014]步骤3:标准化处理高效检测评价所需数据集:
[0015](a)通过下列公式(1)求解气田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所需数据点x
i
对应的数据A
i
的均值:
[0016][0017](b)通过公式(2)求解气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单井站高效检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整理气田站场RBI评价所需数据,确定评价指标:整理RBI评价所需数据x
n
;其中:n为气田站场RBI评价所需最小够用数据数量;x1为投产日期;x2为建筑面积,m2;x3为占地面积,m2;x4为是否集中监控;x5为劳动定员;x6为化学介质;x7为周边环境;x8为站场总投资,万元;x9为站场净现值,万元;x
10
为设计规范;x
11
为设计规模;x
12
为最高设计压力,MPa;x
13
为最低设计压力,MPa;x
14
为最高设计温度,K;x
15
为最低设计温度,K;x
16
为流量,m3/h;x
17
为操作压力,MPa;x
18
为操作温度,K;x
19
为气候;x
20
为环境温度,K;x
21
为设备来自;x
22
为设备去向;x
23
为管道材质;x
24
为管道长度,m;x
25
为管道外径,mm;x
26
为管道壁厚,mm;x
27
为腐蚀裕量;x
28
为焊缝系数;x
29
为外涂层类型;x
30
为外涂层施工日期;x
31
为外部涂层质量;x
32
为热处理方式;x
33
为是否有保温层;x
34
为保温层安装日期;x
35
为保温层类型;x
36
为保温层状态;x
37
为是否含H2S;x
38
为H2S浓度,g/m3;x
39
为减薄类型;x
40
为当前厚度,mm;x
41
为腐蚀速率,mm/a;x
42
为腐蚀类型;x
43
为单位时间停产损失,万元;x
44
为设备成本,万元;x
45
为环境清理费用,万元;x
46
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x
47
为最严重情况设备损伤成本,万元;x
48
为最严重情况潜在死亡人数,个;x
49
为当前评估日期;x
50
为下次评估日期;x
51
为PID图;x
52
为PFD图;x
53
为安装图;x
54
为平面布置图;x
55
为物流回路编号;x
56
为腐蚀回路编号;x
57
为管理因子;确定评价指标:简化x
n
中重叠数据项,细分x
n
中对站场风险识别重要数据项,确定气田站场高效检测评价数据集x
n

。n

为气田站场高效检测评价数据个数,值为22项;x1’
为气体组分;x2’
为氯离子含量,g/m3;x3’
为碳酸根离子含量,g/m3;x4’
为二氧化碳含量,g/m3;x5’
为水的pH值;x6’
为硫化氢含量,g/m3;x7’
为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薇彭善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