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52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包括地上框架、上搬运小车、地面轨道组件和下搬运小车;地面有驻车位和进出位,地上框架固定驻车位延伸于进出位,地上框架之上有上搬运小车,地上框架顶面有轨道,上搬运小车用于进出位搬运到地上框架上;地面有地面轨道组件,下搬运小车用于驻车位和进出位间搬运,轨道交叉点处有变轨机构,通过变轨机构上下搬运小车移动方向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巧妙设计使电动自行车在高度方向上叠加存放,节约了空间资源,能够有序地停放且增加停车数量,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辆及电瓶的偷盗风险,安全可靠性得到提高,现场安装工作量少,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化停车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停车的停车库,尤其涉及了一种能够把电动自行车停于地面以上的、可以有效防盗的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车一经问世,由于其经济、节能、方便快捷的特性,很快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也是逐年攀升。但由于电动自行车旧国家标准GB17761

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长期没有得到修订,旧标准对电动自行车在尺寸重量等方面没有强制性要求,致使电动自行车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陷入“野蛮生长”的状态,车辆尺寸不一、自行车摩托化、停放无序等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凸显,正是由于电动自行车尺寸重量等方面的多样性,电动自行车机械化停车难以实施,市场上难觅此类产品的踪迹,在城市集镇的大型商业中心及各类人行道上,电动自行车停放混乱,占用大量公共空间的现象一直得不到根治。
[000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电动自行车管理重视程度的提高,2018年国家制定并颁布了新的国家标准GB17761

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标准的出台有效地促进了电动自行车制造及使用地规范性,市场上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的品牌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各地非标电动自行车使用过渡期的结束,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必将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尺寸重量等要求作了强制性规定,这必将促进电动自行车机械化停车行业的发展,机械化的电动自行车库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需求。
专利技术内容
[0004]为了解决电动自行车机械化停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及其存取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地上框架、上搬运小车、地面轨道组件、下搬运小车;
[0007]地面上设置有前后相互相邻的驻车位和进出位,地上框架固定于驻车位的地面上且同时顶部延伸于进出位的地面上方,地上框架内设有用于放置电动自行车的存放空间,地上框架之上设置安装有上搬运小车,上搬运小车用于将进出位的地面上的电动自行车搬运转移到地上框架上,所述的地上框架顶面设置有用于上搬运小车移动的轨道;
[0008]驻车位和进出位的地面上布置有用于在驻车位的地面和进出位的地面之间移动的下搬运小车,驻车位和进出位的地面上布置有用于下搬运小车移动提供轨道的地面轨道组件;
[0009]所述的地面轨道组件的轨道和地上框架顶面轨道上设置有用于轨道交叉点处旋转变轨的变轨机构,通过变轨机构将地面轨道组件的轨道上的下搬运小车旋转移动方向、以及将地上框架顶面轨道上的上搬运小车旋转移动方向;
[0010]所述的地上框架分为上、中、下三层空间,上层和中层分别作为用于放置电动自行车的上层驻车位空间和中层驻车位空间,下层用于电动自行车移动的临时经过空间;每个电动车通过载车架存放在地上框架的上层和中层,或者临时放置在下搬运小车或上搬运小车上。
[0011]所述地上框架包括立柱、纵轨梁组件、驻车梁、上横轨梁、中纵向梁和连梁,纵轨梁组件主要由上纵轨梁和悬轨梁沿同一直线连接构成;驻车位的地面四角设置有立柱,驻车位左右每侧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通过纵轨梁组件中水平的上纵轨梁固定连接,驻车位左右每侧两根立柱的中部之间通过水平的中纵向梁固定连接,驻车位前侧的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通过水平的上横轨梁固定连接,驻车位前侧的两根立柱的中部之间以及驻车位后侧的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中部之间均通过连梁固定连接;驻车位前侧的两根立柱的顶端均连接设置有纵轨梁组件的一根水平的悬轨梁,每根悬轨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到立柱的顶端且和上纵轨梁衔接,另一端向进出位前方水平延伸悬挑布置,且在两根立柱所连接的两根悬轨梁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水平的上横轨梁固定连接;所述的中纵向梁和上纵轨梁前后部的内侧面均连接有向驻车位中间方向延伸的、相垂直布置的驻车梁;以中纵向梁和地面之间的空间作为下层的临时经过空间,以中纵向梁和上纵轨梁之间的空间作为中层驻车位空间,以上纵轨梁之上作为上层驻车位空间。
[0012]所述地面轨道组件包括地纵轨梁、地横轨梁和地轨;
[0013]驻车位的地面上均内嵌设置有两条沿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地纵轨梁和两条沿垂直于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地横轨梁,两条地纵轨梁和两条地横轨梁交互交叉布置形成井字形;进出位的地面上均内嵌设置有两条沿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地轨;两根地纵轨梁均向靠近进出位的前方延伸并分别连接于两条地轨;
[0014]所述地上框架顶面的每根上横轨梁上安装设置有一套变轨机构,变轨机构用于上搬运小车底面轮子在上横轨梁和悬轨梁之间交叉点处时带动旋转进而控制上搬运小车的移动方向;
[0015]所述地面轨道组件顶面的每根地横轨梁上安装设置有一套变轨机构,变轨机构用于下搬运小车底面轮子在地横轨梁和地纵轨梁之间交叉点处时带动旋转进而控制下搬运小车的移动方向。
[0016]所述下搬运小车包括下车架、万向驱动轮B、旋转架、万向从动轮B、定心轮组、旋转驱动齿轮、旋转驱动减速电机和旋转承重轮,下车架为中间下沉式的工字形结构,下车架前端两角的底面均安装有一个万向从动轮B,下车架后端两角的底面均安装有一个万向驱动轮B;旋转架通过定心轮组和旋转承重轮可水平旋转地安装在下车架上,同时下车架上安装有旋转驱动齿轮、旋转驱动减速电机,旋转驱动减速电机经旋转驱动齿轮驱动旋转架水平旋转。
[0017]所述旋转架为具有槽形截面的水平圆环,旋转架的内周面开设环形槽;
[0018]四组定心轮组分别布置在旋转架沿周向间隔的四处,每组定心轮组包括定心轮和三角形的定心轮架,定心轮架的第三个边角连接安装于下车架上,两个定心轮水平铰接于定心轮架的两个边角腹内,两个定心轮轴线沿竖直方向,两个定心轮均与旋转架环形槽的内侧壁表面滚动连接;
[0019]四个旋转承重轮分别布置在旋转架沿周向间隔的四处,旋转承重轮连接安装在下
车架上,四个旋转承重轮的轴向沿旋转架的水平径向方向,旋转承重轮与旋转架环形槽的上下壁表面滚动接触;
[0020]旋转架环形槽的下沿固定嵌装有不完全内齿圈,旋转驱动减速电机固定于下车架上,旋转驱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和旋转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旋转驱动齿轮和旋转架环形槽下沿上的不完全内齿圈啮合。
[0021]所述变轨机构包括变轨驱动机、转轨组件和推拉齿条B组件,所述变轨驱动机于上横轨梁/地横轨梁的一端,所述转轨组件安装于交叉处用于承托上搬运小车/下搬运小车底面轮子并滚动连接,各个转轨组件均通过推拉齿条B组件和变轨驱动机之间连接。
[0022]所述变轨驱动机包括减速电机C、支架B和驱动齿轮C,支架B腹内在沿平行于上横轨梁/地横轨梁的方向上有一贯穿的通道,驱动齿轮C水平铰接在支架B腹内通道的中央,减速电机C固定于支架B的上表面,减速电机C的输出轴朝下伸入支架B腹内与驱动齿轮C同轴连接;
[0023]所述转轨组件包括转轨、支架C和从动齿轮,支架C腹内在沿平行于上横轨梁/地横轨梁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上框架(1)、上搬运小车(2)、地面轨道组件(3)、下搬运小车(4);地面上设置有前后相互相邻的驻车位和进出位,地上框架(1)固定于驻车位的地面上且同时顶部延伸于进出位的地面上方,地上框架(1)内设有用于放置电动自行车的存放空间,地上框架(1)之上设置安装有上搬运小车(2),上搬运小车(2)用于将进出位的地面上的电动自行车搬运转移到地上框架(1)上,所述的地上框架(1)顶面设置有用于上搬运小车(2)移动的轨道;驻车位和进出位的地面上布置有用于在驻车位的地面和进出位的地面之间移动的下搬运小车(4),驻车位和进出位的地面上布置有用于下搬运小车(4)移动提供轨道的地面轨道组件(3);所述的地面轨道组件(3)的轨道和地上框架(1)顶面轨道上设置有用于轨道交叉点处旋转变轨的变轨机构(5),通过变轨机构(5)将地面轨道组件(3)的轨道上的下搬运小车(4)旋转移动方向、以及将地上框架(1)顶面轨道上的上搬运小车(2)旋转移动方向;所述的地上框架(1)分为上、中、下三层空间,上层和中层分别作为用于放置电动自行车的上层驻车位空间和中层驻车位空间,下层用于电动自行车移动的临时经过空间;每个电动车通过载车架(6)存放在地上框架(1)的上层和中层,或者临时放置在下搬运小车(4)或上搬运小车(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框架(1)包括立柱(11)、纵轨梁组件、驻车梁(14)、上横轨梁(15)、中纵向梁(16)和连梁(17),纵轨梁组件主要由上纵轨梁(12)和悬轨梁(13)沿同一直线连接构成;驻车位的地面四角设置有立柱(11),驻车位左右每侧两根立柱(11)的顶端之间通过纵轨梁组件中水平的上纵轨梁(12)固定连接,驻车位左右每侧两根立柱(11)的中部之间通过水平的中纵向梁(16)固定连接,驻车位前侧的两根立柱(11)的顶端之间通过水平的上横轨梁(15)固定连接,驻车位前侧的两根立柱(11)的中部之间以及驻车位后侧的两根立柱(11)的顶端之间、中部之间均通过连梁(17)固定连接;驻车位前侧的两根立柱(11)的顶端均连接设置有纵轨梁组件的一根水平的悬轨梁(13),每根悬轨梁(13)的一端固定连接到立柱(11)的顶端且和上纵轨梁(12)衔接,另一端向进出位前方水平延伸悬挑布置,且在两根立柱(11)所连接的两根悬轨梁(13)的另一端之间通过水平的上横轨梁(15)固定连接;所述的中纵向梁(16)和上纵轨梁(12)前后部的内侧面均连接有向驻车位中间方向延伸的、相垂直布置的驻车梁(14);以中纵向梁(16)和地面之间的空间作为下层的临时经过空间,以中纵向梁(16)和上纵轨梁(12)之间的空间作为中层驻车位空间,以上纵轨梁(12)之上作为上层驻车位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轨道组件(3)包括地纵轨梁(31)、地横轨梁(32)和地轨(33);驻车位的地面上均内嵌设置有两条沿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地纵轨梁(31)和两条沿垂直于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地横轨梁(32),两条地纵轨梁(31)和两条地横轨梁(32)交互交叉布置形成井字形;进出位的地面上均内嵌设置有两条沿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地轨(33);两根地纵轨梁(31)均向靠近进出位的前方延伸并分别连接于两条地轨(33);所述地上框架(1)顶面的每根上横轨梁(15)上安装设置有一套变轨机构(5),变轨机构(5)用于上搬运小车(2)底面轮子在上横轨梁(15)和悬轨梁(13)之间交叉点处时带动旋转
进而控制上搬运小车(2)的移动方向;所述地面轨道组件(3)顶面的每根地横轨梁(32)上安装设置有一套变轨机构(5),变轨机构(5)用于下搬运小车(4)底面轮子在地横轨梁(32)和地纵轨梁(31)之间交叉点处时带动旋转进而控制下搬运小车(4)的移动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搬运小车(4)包括下车架(41)、万向驱动轮B(42)、旋转架(43)、万向从动轮B(44)、定心轮组(45)、旋转驱动齿轮(46)、旋转驱动减速电机(47)和旋转承重轮(48),下车架(41)为中间下沉式的工字形结构,下车架(41)前端两角的底面均安装有一个万向从动轮B(44),下车架(41)后端两角的底面均安装有一个万向驱动轮B(42);旋转架(43)通过定心轮组(45)和旋转承重轮(48)可水平旋转地安装在下车架(41)上,同时下车架(41)上安装有旋转驱动齿轮(46)、旋转驱动减速电机(47),旋转驱动减速电机(47)经旋转驱动齿轮(46)驱动旋转架(43)水平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43)为具有槽形截面的水平圆环,旋转架(43)的内周面开设环形槽;四组定心轮组(45)分别布置在旋转架(43)沿周向间隔的四处,每组定心轮组(45)包括定心轮(451)和三角形的定心轮架(452),定心轮架(452)的第三个边角连接安装于下车架(41)上,两个定心轮(451)水平铰接于定心轮架(452)的两个边角腹内,两个定心轮(451)轴线沿竖直方向,两个定心轮(451)均与旋转架(43)环形槽的内侧壁表面滚动连接;四个旋转承重轮(48)分别布置在旋转架(43)沿周向间隔的四处,旋转承重轮(48)连接安装在下车架(41)上,四个旋转承重轮(48)的轴向沿旋转架(43)的水平径向方向,旋转承重轮(48)与旋转架(43)环形槽的上下壁表面滚动接触;旋转架(43)环形槽的下沿固定嵌装有不完全内齿圈,旋转驱动减速电机(47)固定于下车架(41)上,旋转驱动减速电机(47)的输出轴和旋转驱动齿轮(46)同轴固定连接,旋转驱动齿轮(46)和旋转架(43)环形槽下沿上的不完全内齿圈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轨机构(5)包括变轨驱动机(51)、转轨组件(52)和推拉齿条B组件(53),所述变轨驱动机(51)于上横轨梁(15)/地横轨梁(32)的一端,所述转轨组件(52)安装于交叉处用于承托上搬运小车(2)/下搬运小车(4)底面轮子并滚动连接,各个转轨组件(52)均通过推拉齿条B组件(53)和变轨驱动机(51)之间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车搬运式双层电动自行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轨驱动机(51)包括减速电机C(511)、支架B(512)和驱动齿轮C(513),支架B(512)腹内在沿平行于上横轨梁(15)/地横轨梁(32)的方向上有一贯穿的通道,驱动齿轮C(513)水平铰接在支架B(512)腹内通道的中央,减速电机C(511)固定于支架B(512)的上表面,减速电机C(511)的输出轴朝下伸入支架B(512)腹内与驱动齿轮C(513)同轴连接;所述转轨组件(52)包括转轨(521)、支架C(522)和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海峰夏旭东陈元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