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限位装置、顶篷安装结构及儿童载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儿童载具的
,特别是一种限位装置、顶篷安装结构及儿童载具。
技术介绍
[0002]儿童载具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载具。儿童载具通常包含推手架、背架、车座和车轮。在现有的儿童载具中,有些背架设置为能相对于车座进行角度调节,即背架能相对于车座前倾状态与后仰状态之间调整。然而,背架的过度前倾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会造成幼儿从婴儿载具中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限位装置、顶篷安装结构及儿童载具,该限位装置可以防止背架的过度前倾。
[0004]一种限位装置,用于可操作地限制第一物件相对于第二物件的旋转角度,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壳体和限位件。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包括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一限位槽,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一限制位置和一非限制位置之间运动;
[0005]其中,对应于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限制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能阻止所述第一物件相对所述第二物件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允许所述第一物件相对所述第二物件朝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0006]上述限位装置中,限位装置包括设于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之间的壳体和限位件,通过设置于壳体上的至少一限位槽,限位件可以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运动,挡限位件处于限制位置时,可以限制第一物件相对第二物件单向转动,从而限制第一物件相对第二物件的旋转角度,从而可以防止背架的过度前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装置,用于可操作地限制第一物件相对于第二物件的旋转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包括至少一限位槽;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一限位槽,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一限制位置和一非限制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对应于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限制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能阻止所述第一物件相对所述第二物件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允许所述第一物件相对所述第二物件朝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件和所述第二物件之间还设有致动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件,用于将所述限位件偏压向所述限制位置;其中,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致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致动装置能被操作而将所述限位件致动到所述非限制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一牵引件,一端连接到所述限位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致动装置;其中,所述致动装置能被操作而经由所述第一牵引件将所述限位件致动到所述非限制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卡合销,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件,所述卡合销能随所述第一物件枢转并卡止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槽;其中,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槽的一侧,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限制位置时,能阻挡所述卡合销脱离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安装到所述第二物件且与所述第一物件枢转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物件相邻的侧面上沿所述第一物件的枢转方向围绕其枢转轴线连续地设有多个所述限位槽,所述卡合销的一端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插置到所述多个限位槽中,另一端则插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所述卡合销能在卡止于所述多个限位槽之一的低位与越过所述多个限位槽之一的高位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均具有弧形壁,所述多个限位槽的弧形壁相连接;且各所述弧形壁在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侧呈内凹弧面的后向面,在朝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呈斜面或外凸弧面的前向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销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件呈中空管状且在面向所述限位装置处开设有长形槽,且包括;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所述卡合销插置在所述滑块中且能被所述滑块带动而在所述低位与所述高位之间移动;第二牵引件,一端连接到所述滑块,另一端连接到设置于所述第一物件的背架操作件,所述背架操作件能够被操作以通过所述第二牵引件和所述滑块带动所述卡合销移动到所述高位;
第二复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物件中且将所述滑块偏压为将所述卡合销带动到所述低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固定到所述第一物件,开设有所述至少一限位槽;第二壳体,固定到所述第二物件,与所述第一壳体沿一旋转轴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能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件和所述第二物件之间还设有致动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驱动件,接合到所述限位件,能将所述限位件驱动到所述限制位置或所述非限制位置;以及第一复位件,将所述驱动件偏压为将所述限位件致动到所述限制位置;其中,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致动装置能被操作而经由所述驱动件将所述限位件致动到所述非限制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一牵引件,所述致动装置通过第一牵引件连接到所述驱动件。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槽;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驱动销,固定在所述限位件,滑动插设在所述驱动槽中;其中,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驱动销的滑动,而能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非限制位置之间运动。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由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侧壁沿径向内凹形成,且沿径向向外开放。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件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向后倾斜的限位头前向面;以及限位件第二端,与所述限位件第一端相对且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锁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能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件阻止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旋转,当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定件允许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旋转。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且沿径向延伸,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滑槽中,随着所述第一壳体一同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轴孔,沿所述旋转轴线穿透所述第一壳体;第一轴孔壁,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升起而呈柱形壁;所述锁定件包括:
长形孔,开设在所述锁定件中,所述长形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轴孔壁上;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锁定复位件,设置在所述长形孔中,所述锁定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第一轴孔壁和所述长形孔的一端,将所述锁定件偏压向所述锁定位置。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盘部;第二轴孔,开设在所述第二盘部;至少一第一锁定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盘部的外周的内侧;以及至少一第二锁定槽,位于所述第二盘部的外周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锁定部,位于所述锁定件的第一端;第二锁定部,位于锁定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位置不同;当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分别卡合到所述第一锁定槽和所述第二锁定槽。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锁定槽沿周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锁定槽沿周向排列;所述第一锁定槽和所述第二锁定槽的位置设置为,当所述第一物件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以及当所述第一物件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的至少一第二旋转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分别能够卡合到不同的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中。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一锁定齿;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至少一第二锁定齿;当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齿插设到至少一所述第一锁定槽中,且所述第二锁定齿插设到至少一所述第二锁定槽中。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齿和所述第二锁定齿分别形成为棘齿,且分别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向后倾斜的第一前向面和第二前向面。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盘部的外周的内侧,所述第二锁定槽位于所述第二盘部的外周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且与第一锁定槽基本上沿径向相对。2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盘部,形成为轴向一端封闭的圆盘形;第一杆部,从所述第一盘部的周边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物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盘部,形成为轴向一端封闭的圆盘形;第二杆部,从所述第二盘部的周边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物件连接;所述第一盘部和所述第二盘部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相互能旋转地扣合,以形成轴向两端封闭的圆柱形盒状结构。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所述限位槽,当所述第一物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物件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限位槽对准所述限位件,从而允许所述限位件伸到所述限位槽中进入所述限制位置,进而卡合到所述第一壳体。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物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物件不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限位槽不对准所述限位件,从而不允许所述限位件伸到所述限位槽中进入所述限制位置。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物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物件不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限位件抵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上。2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沿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一滑动方向线性运动,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二物件中沿第二滑动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且与所述第一滑动方向呈一角度。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槽开设在所述驱动件的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滑动方向延伸,所述驱动销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延伸。30.一种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载具包括:车架;座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背架,接合到所述座架后端;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接合在所述座架与所述背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物件是所述背架,所述第二物件是所述座架。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载具包括:所述背架与所述座架枢转地连接,且能相对于所述座架围绕背架枢转轴线在远离所述座架的第一位置与朝向所述座架的第二位置间枢转,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背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而过度前倾。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是所述背架的前倾旋转方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是所述背架的后仰旋转方向,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是所述背架在使用状态下的最大前倾位置。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座管件;所述座架能沿纵向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管件上。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扶手架,设置在所述背架的两外侧;以及推手架,位于所述扶手架外侧且能与所述扶手架枢转连接,而能围绕大致平行于所述背架枢转轴线的推手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座架枢转;所述儿童载具还包括:
第一滑套,套设在所述推手架的下端,靠近所述推手枢转轴线;推手架操作件,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套,能被操作以拉动所述第一滑套远离所述推手枢转轴线滑动,进而带动所述限位件移动到所述限制位置。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架的面向所述推手架的一侧设置连动件,所述连动件能在所述扶手架上滑动,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连动件接合,所述第一滑套远离所述推手枢转轴线的滑动能带动所述连动件滑动,从而将所述限位件带到所述非限制位置。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包括朝向所述扶手架延伸的第一滑套突起部,所述连动件包括朝向所述推手架延伸的连动件突起部,所述第一滑套突起部与所述连动件突起部相抵。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还包括:连接件,固定到所述连动件,且插设在所述扶手架上,所述连动件突起部自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推手架延伸,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扶手架之间设置第四复位件,使得所述连动件突起部始终保持与所述第一滑套突起部压靠。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座管件;所述座架能沿纵向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管件上,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到所述述座架,从而能与所述座架一同在所述座管件上纵向滑动。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儿童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架还包括:第三牵引件,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