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石油工业含油污水的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各大主力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以化学驱,如聚合物驱
、
三元复合驱等为代表的强化采油或称
EOR
以及压裂酸化技术被大量使用,使油田采出水的组分变得更为复杂,使油颗粒表面的界面膜强度增大,油颗粒表面被表面活性剂分子包裹,造成油颗粒之间难以相互聚并,油水分离难度加大
。
为了有针对性地处理高乳化含油污水,技术人员尝试采用了化学破乳
、
生物破乳
、
膜分离
、
微波
、
超声波
、
石墨烯等方法或手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成本投入
、
运行费用
、
设备紧凑性
、
有无二次污染和副产物等方面衡量,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与日益严格的油田现场工程应用需求尚有不小差距,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含油污水破乳技术的研究,研制高效的油田采出水破乳除油设备
。
[0003]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均报道了外部电场能够驱动油滴间发生碰撞,突破油滴间的界面能垒,从而促进油滴间的碰撞聚结,提高含油污水中乳化油滴的分离效果的文章
。
此外,当采用铁
、
铝等可溶性金属作阳极时,在外部电场作用下阳极金属溶解氧化,产生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包括装有电源控制器
(11)
的破乳电源
(10)
和装有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的反应器壳体
(1)
,反应器壳体
(1)
的壳壁中设有进水口
(6)
和出水口
(7)
,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交错固定在反应器壳体
(1)
内,其特征是:安装在反应器壳体
(1)
中的破乳电极
A(2)
与破乳电极
B(3)
中的流体流道通过填充高分子有机聚结织物
(9)
而交错设置;破乳电极
A(2)
与破乳电极
B(3)
并联在阳极电极接线柱
(4)
和阴极电极接线柱
(8)
上面,阳极电极接线柱
(4)
和阴极电极接线柱
(8)
分别与反应器壳体
(1)
外部的破乳电源
(10)
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所述阳极电极接线柱
(4)
设有阳极金属芯柱
(4
‑
1)
,在所述阳极金属芯柱
(4
‑
1)
外面装有阳极金属垫片
(4
‑2‑
1)
和阳极绝缘垫片
(4
‑2‑
2)
,所述阳极金属垫片
(4
‑2‑
1)
和阳极绝缘垫片
(4
‑2‑
2)
交替充填在与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接触的接线柱孔中;阴极电极接线柱
(8)
设有阴极金属芯柱
(8
‑
1)
,阴极金属芯柱
(8
‑
1)
的外面交替装有阴极金属垫片
(8
‑2‑
1)
和阴极绝缘垫片
(8
‑2‑
2)
;所述阴极绝缘垫片
(8
‑2‑
2)
和阴极金属垫片
(8
‑2‑
1)
分别与阳极金属垫片
(4
‑2‑
1)
和阳极绝缘垫片
(4
‑2‑
2)
对应充填在与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接触的接线柱孔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其特征是,安装在所述反应器壳体
(1)
中的破乳电极
A(2)
与破乳电极
B(3)
的结构和安装个数均相同并且其中流体流道的结构和尺寸也相同,所述高分子有机聚结织物
(9)
在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中堵塞的流体流道的位置不同并且高分子有机聚结织物
(9)
在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中堵塞的流体流道的位置能够互换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均是与反应器壳体
(1)
的内壁贴合的圆形板体或者是方形板体,所述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同时还并联在电极固定柱
(5)
上面;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的材质均为金属铁或者是金属铝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其特征是,阳极金属垫片
(4
‑2‑
1)
和阴极金属垫片
(8
‑2‑
1)
的材质与破乳电极
A(2)
和破乳电极
B(3)
的材质相同;阳极绝缘垫片
(4
‑2‑
2)
和阴极绝缘垫片
(8
‑2‑
2)
均由聚四氟乙烯制造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高分子有机聚结织物
(9)
是聚乙烯
、
聚丙烯和聚酯高分子纤维的混合织物,其中聚乙烯的含量为
30
%
‑
50
%,聚丙烯的含量为
20
%
‑
30
%,聚酯的含量为
20
%
‑
40
%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水的电场聚结错流破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破乳电极
A(2)
设有电极
A
接线柱孔
(2
‑
1)、
电极
A
固定柱孔
(2
‑
2)、
电极
A
金属内板
(2
‑
3)、
电极
A
流道
(2
‑
4)
和电极
A
金属外板
(2
‑
5)
,电极
A
固定柱孔
(2
‑
2)
和电极
A
接线柱孔
(2
‑
1)
交替设置在电极
A
金属内板
(2
‑
3)
与电极
A
金属外板
(2
‑
5)
之间的连接板中;所述电极
A
流道
(2
‑
4)
是电极
A
金属内板
(2
‑
3)
与电极
A
金属外板
(2
‑
5)
之间的环隙形成的流体流道,所述高分子有机聚结织物
(9)
填充在电极
A
金属内板
(2
‑
3)
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申法,谷丽梅,王刚,胡建龙,栾智勇,于滨,朱秀娟,陈家庆,郑佳媛,徐传雨,孙立梅,马继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