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上的坐垫组件;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电动调节机构,电动调节机构包括前框架、后框架和驱动组件,后框架可沿车身前后方向相对滑动的连接于前框架上;驱动组件包括箱体、蜗轮、蜗杆、驱动电机和丝杆,蜗轮以轴向移动被限位的方式安装于箱体内并可被蜗杆驱动转动,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杆转动,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固定连接并向前延伸贯穿箱体,且丝杆与蜗轮同轴并螺纹连接;坐垫组件包括包括前坐垫和后坐垫,前坐垫安装于车架本体形成驾驶位,可通过驱动电机自动控制后框架滑动,可根据需要快速切换为单人驾驶或双人乘坐状态,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且结构稳定可靠。且结构稳定可靠。且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是一种灵活便利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有摩托车的长度固定不变,车型固定,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和使用者临时变化后的使用要求,如仅能够满足单人驾乘或双人驾乘,无法在单人和双人驾乘情况下进行快速的切换情况。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长度可调整的摩托车,可方便的对摩托车乘坐位长度进行调节,以满足单双人乘坐的快速切换的使用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与此同时,由于目前用户对于自动化和便捷性等的要求比较高,期望可以电动控制调节乘坐位的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能够方便的对摩托车乘坐位长度进行调节,在单双人乘坐中快速切换,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使用者临时变化后的使用要求,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上的坐垫组件;所述车架包括用于形成摩托车的整体支撑的车架本体和固定于车架本体后部用以形成承载位的电动调节机构,所述电动调节机构包括前框架、后框架和驱动组件,所述后框架可沿车身前后方向相对滑动的连接于前框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箱体、蜗轮、蜗杆、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箱体固定于前框架上,所述蜗轮以轴向移动被限位的方式安装于箱体内并可被蜗杆驱动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杆转动,所述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固定连接并向前延伸贯穿箱体,且丝杆与蜗轮同轴并螺纹连接;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包括前坐垫和后坐垫,所述前坐垫安装于车架本体形成驾驶位,所述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后滑动并被锁定时,所述后坐垫被支撑于后框架上呈可乘坐状态,使得摩托车为双人驾乘结构,所述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前滑动并被锁定时,所述后坐垫乘坐功能消失,使得摩托车为单人驾驶结构。
[0006]进一步,所述前框架包括相对车身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后左主梁和后右主梁,且所述后左主梁和后右主梁分别向后向上延伸并向后弯折对应的与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一体成型;所述后框架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侧臂对应的滑动内套于前框架左管和前框架右管内。
[0007]进一步,所述后坐垫包括后坐垫本体和弹性管卡,所述后坐垫本体可被驱动倒下或立起的铰接连接于后框架上;所述弹性管卡为两组并分别连接于后坐垫本体前部的两侧,当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后滑动并被锁定时,后坐垫本体倒下,两弹性管卡对应的卡于U型管的两侧臂上形成对后坐垫本体的支撑。
[0008]进一步,所述后坐垫本体的下表面上开有用于收容弹性管卡的弹性管卡容纳槽,所述弹性管卡铰接连接于弹性管卡容纳槽内;当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前滑动并被锁
定时,后坐垫本体立起且弹性管卡收容于弹性管卡容纳槽内以用作单人驾驶的靠背。
[0009]进一步,所述后坐垫本体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拉绳,所述加强拉绳的一端与前坐垫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勾连于后坐垫本体对应侧的侧面。
[0010]进一步,于所述后左主梁和后右主梁靠上部的弯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肋Ⅰ,且于所述后左主梁和后右主梁靠下部的弯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肋Ⅱ。
[0011]进一步,所述电动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的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前加强件、后加强件和角度限位板,所述前加强件与前框架靠前端的下部铰接,所述后加强件与后框架靠后端的下部铰接,所述前加强件与后加强件铰接以形成联动的三角加强结构;且所述加强组件为两组并分别对应的设置于前框架和后框架左右的两侧。
[0012]进一步,所述前框架还包括前框架横管Ⅰ、前框架横管Ⅱ和前框架中加强管,所述前框架横管Ⅰ和前框架横管Ⅱ相对平行的固定连接于前框架左主管、前框架右主管之间以形成口字型的前框架结构,所述前框架中加强管的两端分别对应的与前框架横管Ⅰ和前框架横管Ⅱ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框架还包括后框架横管,所述后框架横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管的两侧臂上,且后框架横管与U型管的两侧臂垂直布置。
[0013]进一步,所述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分别相对前框架横管Ⅱ向后延伸设置以形成箱体安装的避让空间,且所述前框架中加强管向后超出前框架横管Ⅱ设置,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于前框架中加强管的后端,且箱体内的蜗轮与前框架中加强管同轴设置;所述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且向前延伸贯穿箱体后活动内套于前框架中加强管内;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箱体的下部,所述蜗杆竖向设置,且蜗杆的下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蜗轮的中部具有通孔结构,并于通孔内同轴固定内套有螺母套,所述丝杠与螺母套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车架本体还包括坐垫支撑管,所述坐垫支撑管固定连接于车架本体的中部并具有向上的凸起部,于所述凸起部固定连接有前坐垫安装支架;所述前坐垫的前端固定安装于前坐垫安装支架上,所述前坐垫的后端固定安装于前框架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可通过驱动电机自动控制后框架滑动,可完成车架长度和驾乘位的拉长和缩短,从而方便的对摩托车乘坐位长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使用者临时变化后的使用要求,根据需要快速切换为单人驾驶或双人乘坐状态,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长度可调整的摩托车长度变化范围大,当为单人驾驶时后坐垫功能消失,可极大缩短整车长度,更加紧凑,减少停车空间等;另外,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组件中采用的蜗轮蜗杆传动结构具有反转自锁性可以保证后框架调节到位后的整体框架的稳定性,锁止可靠,避免摩托车运行过程中紧急制动时后框架向前冲击破坏锁止失效,同时,不用额外设置锁止机构,简化了结构。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人驾乘状态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人驾乘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车双人驾乘状态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电动调节机构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电动调节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中A
‑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7中B
‑
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电动调节机构调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
‑
前框架;101
‑
前框架左主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上的坐垫组件;所述车架包括用于形成摩托车的整体支撑的车架本体和固定于车架本体后部用以形成承载位的电动调节机构,所述电动调节机构包括前框架、后框架和驱动组件,所述后框架可沿车身前后方向相对滑动的连接于前框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箱体、蜗轮、蜗杆、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箱体固定于前框架上,所述蜗轮以轴向移动被限位的方式安装于箱体内并可被蜗杆驱动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杆转动,所述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固定连接并向前延伸贯穿箱体,且丝杆与蜗轮同轴并螺纹连接;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包括前坐垫和后坐垫,所述前坐垫安装于车架本体形成驾驶位,所述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后滑动并被锁定时,所述后坐垫被支撑于后框架上呈可乘坐状态,使得摩托车为双人驾乘结构,所述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前滑动并被锁定时,所述后坐垫乘坐功能消失,使得摩托车为单人驾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包括相对车身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后左主梁和后右主梁,且所述后左主梁和后右主梁分别向后向上延伸并向后弯折对应的与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一体成型;所述后框架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侧臂对应的滑动内套于前框架左管和前框架右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坐垫包括后坐垫本体和弹性管卡,所述后坐垫本体可被驱动倒下或立起的铰接连接于后框架上;所述弹性管卡为两组并分别连接于后坐垫本体前部的两侧,当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后滑动并被锁定时,后坐垫本体倒下,两弹性管卡对应的卡于U型管的两侧臂上形成对后坐垫本体的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坐垫本体的下表面上开有用于收容弹性管卡的弹性管卡容纳槽,所述弹性管卡铰接连接于弹性管卡容纳槽内;当后框架被驱动的沿前框架向前滑动并被锁定时,后坐垫本体立起且弹性管卡收容于弹性管卡容纳槽内以用作单人驾驶的靠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度可电动调整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坐垫本体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拉绳,所述加强拉绳的一端与前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江,舒勇,赵洪亮,苟孝贵,刘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