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98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糖尿病前期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其主要组分按重量份计为:黄芪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糖尿病前期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糖耐量减低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诊断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属于DM前期的一种。糖耐量减低转变成DM的可能性较高,有研究显示中国每年约有8.2%~11.6%的糖耐量减低患者发展成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就高血糖带来的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非糖尿病人群患病率分别为3.9%、4%、6.7%,而糖耐量减低人群则分别为11.2%、16%、10%。糖耐量减低被视作DM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标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丧失是引起糖耐量减低血糖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同时,慢性低度炎症被认为是糖耐量减低的始发因素。糖耐量减低具有高度可逆性,早期干预糖耐量减低可以阻断其进展为DM,延缓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0003]目前用于糖耐量减低的西药主要有a

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虽然这类药物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但也存在诸多不良反应,故使不少糖耐量减低患者对西药望而却步。中医学认为糖耐量减低属“脾瘅”范畴,此期通过干预治疗具有可逆性,是中医学“治未病”领域的优势病种。《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强调对疾病的诊疗要从源头开始,通过预防或对疾病进展过程的阻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由糖耐量减低发展到糖尿病的过程正可以看作是从“未病”到“已病”的过程,在临床干预上完全可以体现出祖国医学在“治未病”方面的长处。同时从整体观念出发的中药方剂在糖耐量减低的治疗中,也体现出了在调节机体平衡、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药物副作用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在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中药能够降低糖耐量减低向糖尿病的转化率,且中医药干预措施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易推广等优点,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但是,目前中医药防治糖耐量减低尚缺乏统一有效治疗方案的现状,且有效率仍有待于提高。当前,临床上已有部分中药复方应用于治疗该病,疗效一般,虽然效降低患者血糖,有助于截断或延缓该病进展为糖尿病的进程,但是,在纠正胰岛素分泌紊乱、全面改善患者多项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仍然不尽如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目前中医药防治糖耐量减低尚缺乏统一有效治疗方案,且当前中药复方尚且不能有效纠正胰岛素分泌紊乱、全面改善临床症状。针对该现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以黄芪、黄连、山药、鬼箭羽、翻白草、地骨皮、白桦茸、桑枝等药物组成,补脾益气药与清热活血药相配,补益而不滋腻,清热而不伤正,使瘀热俱去,共奏健脾祛热祛瘀之功,对改善糖耐量减低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疗效显著。
[0005]中医学中并无糖耐量减低这一病名,但随着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不断深入,多数医家认为糖耐量减低属于糖尿病前期,可归于中医学中“脾瘅”的范畴。“脾瘅”一词出自《内经》,《素问
·
奇病论》中说:“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
转为消渴”,认为脾瘅即是消渴前兆,恰巧与糖尿病前期的概念相符。消渴之证多“起于中焦”,脾瘅多源于脾失健运。糖耐量减低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或口中甜腻,脘腹胀满,身重困倦,小便短黄,舌质暗红,苔厚腻或微黄欠润,脉滑数或弦涩。中医经典《素问
·
奇病论》中阐述"脾瘅"的病因病机为先天之中焦脾虚,后天嗜食肥甘,长此以往,脾虚失于运化,脾气郁遏,生湿蕴热,湿热蕴于脾胃,一虚一实,虚实夹杂,形成脾瘅,故见口甘、肥胖、舌苔腻等症。这些临床表现提示了专利技术人实际上脾失健运、瘀热阻滞是糖耐量减低的主要病机。
[0006]综上所述,专利技术人秉承从脾论治的观点,认为健运脾胃是关键,通过健脾益气、清热活血,升清降浊之功得复,气血充足,气机运行通畅,则有利于湿浊、瘀血、热毒的祛除,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糖脂水平,阻断糖耐量减低进展到糖尿病的病机转化的效果。上述为专利技术人提出的治疗机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治疗过程中:
[0007]在上述治疗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药物作用机理,专利技术人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用于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组分按重量份计为:
[0009]黄芪20

40份、黄连10

20份、山药20

40份、翻白草20

40份、地骨皮10

20份、白桦茸10

20份、鬼箭羽10

20份、桑枝10

20份。上述用量范围内可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药物用量过大或者过小均会导致组方所围绕的病机主次发生变化。
[0010]优选地,中药组合物其主要组分按重量份计为:
[0011]黄芪24

39份、黄连14

19份、山药21

39份、翻白草21

39份、地骨皮14

19份、白桦茸11

19份、鬼箭羽11

19份、桑枝14

19份。
[0012]本专利技术的方剂中以黄芪、黄连为君,黄芪,甘,微温,具有健脾益气之效;黄连,大苦大寒,清泄而燥,泄降纯阴,善清中焦湿热,两药相配共为君药,益气健脾,清热燥湿,针对糖耐量减低湿热困脾的基本病机。
[0013]以山药、翻白草、地骨皮、白桦茸为臣,山药,甘,平,健脾补虚,滋肾益精,益胃阴;翻白草,甘,微苦,平,善清热解毒;地骨皮,甘、寒,清热利湿;白桦茸,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之功。诸药共为臣药,补脾益气与清热利湿共举,兼顾滋阴活血,使祛邪不伤正,利湿不伤阴。
[0014]以鬼箭羽为佐,苦,寒,功能破血逐瘀通经。以桑枝为使药,微苦,平,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能将其他药物的药性传达全身。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祛热祛瘀之效。
[0015]针对每味药物更为具体的中西方药物机理如下:
[0016]黄芪:始见于《五十二病方》,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黄芪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等化学成分。黄芪补气之力尤著,《本草求真》记载:"黄芪,味甘性温,质轻皮黄肉白,故能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黄芪多糖通过降低链脲霉素诱导的T2DM大鼠骨骼肌中PTP1B的表达和活性来实现胰岛素增敏和降糖活性,黄芪多糖可以调节胰岛素抵抗骨骼肌中的部分胰岛素信号,并可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胰岛素增敏剂。
[0017]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组分按重量份计为:黄芪20

40份、黄连10

20份、山药20

40份、翻白草20

40份、地骨皮10

20份、白桦茸10

20份、鬼箭羽10

20份、桑枝10

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组分按重量份计为:黄芪24

39份、黄连14

19份、山药21

39份、翻白草21

39份、地骨皮14

19份、白桦茸11

19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捷徐云生马一铭沈瑛锴赵森郑雅峰徐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