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及制造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112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及制造工艺,属于制动盘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及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盘制造
,具体的涉及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及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车辆,尤其是高速动车组车辆用基础制动装置普遍采用盘形基础制动装置

制动盘作为盘形基础制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列车制动过程中通过制动闸片压紧制动盘摩擦面以实现列车制动,从而保证列车安全

平稳的运行,其对于保证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制动盘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况极为复杂,因此对制动盘各零部件的尺寸及形位公差精度,零部件的表面质量,以及紧固件的紧固可靠性等均提出了极高的生产制造要求

[0003]传统生产过程基本由人工完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劳动强度大,存在生产成本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生产中针对过程生产数据

检验数据及试验数据等均采用手工记录,其给后续的统计分析以及异常排查

处置分析等均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同时,相关生产计划

订单完成情况

设备状况均需要人工线下记录统计,效率十分低下

而且,随着产品批量的提升,传统单工位

各工序非连续周转作业已无法满足现代大批量生产所需的产能

此外,过多的人工参与不利于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容易影响产品的质量

[0004]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些自动化加工单元可以实现制动盘的自动组装或检验,但仍未能实现制造全流程的自动化,效率及信息化提升效果有限,且无法实现对零部件的加工质量的控制,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欠佳

例如公开号为
CN110014292B
的中国专利,仅公开了一种车轮制动盘组装系统及车轮制动盘组装工艺,其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中间车轮运送装置将车轮运送至各个工位进行螺栓拧紧及检测工作,且通过喷涂烘干装置对车轮进行喷涂操作,仅解决了人工转送车轮和组装车轮制动盘的操作,仅能降低操作者组装车轮制动盘的劳动强度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从而在质量控制

效率及信息化方面得到突破性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及制造工艺,可以达到提升制动盘产品质量控制

生产效率和生产信息化的目的

[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作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制造生产线;下料单元,与所述制造生产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制造生产线产生的不合格品和产品;生产信息单元,包括生产信息采集子单元,与所述制造生产线和下料单元通信,用于对所述制造生产线和下料单元的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采集;制造执行子单元,与所述制造生产线

下料单元和生产信息采集子单元通信,用于控制所述制造生产线和下料单元的生产工艺精确执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造生产线包括沿生产制造过程依次设置的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

轴盘组装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所述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

轴盘组装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之间通过搬运单元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打磨单元包括位于盘体打磨工位附近的盘体打磨机器人和内嵌于所述盘体打磨机器人的盘体打磨控制系统,所述盘体打磨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盘体是否到位的视觉识别模块

用于控制所述盘体打磨机器人的打磨执行模块,以及用于打磨故障自动报警和故障信息自动记录的打磨反馈模块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造生产线包括沿生产制造过程依次设置的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所述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之间通过搬运单元连接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包括沿检测过程依次设置的外观及尺寸检查工位和检测不合格下料位,以及设置在所述外观及尺寸检查工位上的检验测量机构

三坐标测量机和检测记录机构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沿清洁过程依次设置的清洁上料位

清洗子单元

漂洗子单元

风切子单元

烘干子单元

清洁下料位和贴码子单元

[0013]作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工艺,使用第一方面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4]步骤一,毛坯上料:上料单元向加工单元搬运毛坯;
[0015]步骤二,毛坯加工:在所述加工单元进行毛坯机加工;
[0016]步骤三,盘体打磨:加工合格品运至打磨单元中进行打磨;
[0017]步骤四,外观检测:打磨合格品运至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进行外观检测;
[0018]步骤五,探伤检测:外观及尺寸合格品运至磁粉探伤检测单元进行探伤检测;
[0019]步骤六,清洁贴码:探伤合格品运至清洁单元进行清洗

漂洗

风切

烘干和贴码;
[0020]步骤七,轴盘组装:清洁合格品运至轴盘组装单元进行组装;
[0021]步骤八,平衡去重:组装合格品运至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进行平衡试验

去重

去毛刺和打标;
[0022]步骤九,下料打包:最终合格品流转至所述下料单元的合格品下料滑道,由质检人员对成品进行成品终检;终检合格成品由包装人员完成卸料和包装;
[0023]其中,所述生产信息采集子单元实时记录所述步骤一至步骤九中的关键质量参数,监控工艺执行情况,作出异常报警;所述制造执行子单元控制所述步骤一至步骤九的精确执行,根据所述生产信息采集子单元采集的信息处理形成产品履历表

进行异常统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造生产线;下料单元,与所述制造生产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制造生产线产生的不合格品和产品;生产信息单元,包括生产信息采集子单元,与所述制造生产线和下料单元通信,用于对所述制造生产线和下料单元的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采集;制造执行子单元,与所述制造生产线

下料单元和生产信息采集子单元通信,用于控制所述制造生产线和下料单元的生产工艺精确执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生产线包括沿生产制造过程依次设置的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

轴盘组装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所述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

轴盘组装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之间通过搬运单元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单元包括位于盘体打磨工位附近的盘体打磨机器人和内嵌于所述盘体打磨机器人的盘体打磨控制系统,所述盘体打磨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盘体是否到位的视觉识别模块

用于控制所述盘体打磨机器人的打磨执行模块,以及用于打磨故障自动报警和故障信息自动记录的打磨反馈模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生产线包括沿生产制造过程依次设置的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所述上料单元

加工单元

打磨单元

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

磁粉探伤检测单元

清洁单元和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之间通过搬运单元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包括沿检测过程依次设置的外观及尺寸检查工位和检测不合格下料位,以及设置在所述外观及尺寸检查工位上的检验测量机构

三坐标测量机和检测记录机构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沿清洁过程依次设置的清洁上料位

清洗子单元

漂洗子单元

风切子单元

烘干子单元

清洁下料位和贴码子单元
。7.
一种柔性自动化制动盘智能制造工艺,使用如权利要求1‑3和5‑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毛坯上料:上料单元向加工单元搬运毛坯;步骤二,毛坯加工:在所述加工单元进行毛坯机加工;步骤三,盘体打磨:加工合格品运至打磨单元中进行打磨;步骤四,外观检测:打磨合格品运至外观及尺寸检查单元进行外观检测;步骤五,探伤检测:外观及尺寸合格品运至磁粉探伤检测单元进行探伤检测;步骤六,清洁贴码:探伤合格品运至清洁单元进行清洗

漂洗

风切

烘干和贴码;步骤七,轴盘组装:清洁合格品运至轴盘组装单元进行组装;步骤八,平衡去重:组装合格品运至平衡试验及去重单元进行平衡试验

去重

去毛刺和打标;步骤九,下料打包:最终合格品流转至所述下料单元的合格品下料滑道,由质检人员对
成品进行成品终检;终检合格成品由包装人员完成卸料和包装;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明刚韩志宇徐志雄廉超缪健根虞沈林任珂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