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溢流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包括主阀体、主阀复位弹簧、阻尼孔、先导阀体、先导弹簧、调压旋钮、远程控制口,所述主阀体下方为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右侧开通L型通路直达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内部贯穿有旋转杆,所述阻尼孔内部安装有清扫块,所述清扫块与旋转杆固定连接,且与阻尼孔滑动连接,所述清扫未占据阻尼孔的空白部分为油液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油液从L型通路往阻尼孔流动的过程中,油液经过上引流板,被上引流板引向阻尼孔对面的一侧,使水流压力给到上引流板表面,进而带动转轮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杆旋转,使清扫块在阻尼孔内部转动,达到清扫阻尼孔的作用。达到清扫阻尼孔的作用。达到清扫阻尼孔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导式溢流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溢流阀
,具体为一种先导式溢流阀。
技术介绍
[0002]先导式溢流阀由主阀体、主阀芯、先导阀、通往先导阀的阻尼孔、调压弹簧等部件组成。当阻尼孔(也称节流小孔)中产生液流,先导阀和主阀芯共同作用,方能泄压。其优点是压力调节性能好,弹簧的刚度系数较小,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系统中。缺点是反应灵敏度不及直动式溢流阀。先导式溢流阀中的阻尼孔在其中占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阻尼孔的孔径很小,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油液里的颗粒杂质所堵塞,先导阀失去作用,因调压弹簧和主阀芯的弹簧刚度系数小,易使得高压大流量液压油经由主阀芯回流至邮箱,产生压力陡降,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目前技术中,清理阻尼孔需要将先导式溢流阀拆开再进行清理,费时费力,为此提出一种先导式溢流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具备防止阻尼孔堵塞的优点,解决了阻尼孔堵塞清理困难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包括主阀体、主阀复位弹簧、阻尼孔、先导阀体、先导弹簧、调压旋钮、远程控制口,设于所述主阀体的下方为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右侧开通L型通路直达阻尼孔,所述阻尼孔的内部贯穿有旋转杆,所述阻尼孔内部设有清扫块,所述清扫块与旋转杆固定连接,且清扫块与阻尼孔滑动接触,所述清扫块未占据阻尼孔的内腔部分为油液通路,所述旋转杆朝向L型通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转轮为圆柱体,所述转轮的底面活动套接有固定块,所述转轮外周侧表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上引流板、左挡板,下挡板、右引流板,所述左挡板和下挡板跟随转轮旋转进入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挡流板朝向转轮的一侧,所述挡流板的宽与L型通路的宽适配,挡流板的高为L型通路高的三分之二,且挡流板与L型通路表面接触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槽,滑动槽固定安装于L型通路的内壁上,所述右引流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两侧固定安装在L型通路的内壁。
[0005]优选的,所述转轮安装固定块的底面偏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铰接有c字臂,所述c字臂一端表面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向上方延伸到溢流阀外壳表面,所述传动杆处于溢流阀外侧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按钮,所述传动杆上安装有防水塞,所述传动杆和防水塞密封滑动套接,所述防水塞嵌入溢流阀外壳且与外壳厚度相等。
[0006]优选的,所述上引流板和右引流板斜放置,且靠近阻尼孔的一侧紧贴L型通路表面且斜面朝向L型通路另一面。
[0007]优选的,所述阻尼孔呈扇环状,且所述阻尼孔、旋转杆和清扫块三者旋转的圆心同心。
[0008]优选的,所述引流板、左挡板,下挡板、右引流板在转轮上分布在四个方向,且依次相邻角度为九十度。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有两个,分别让转轮转动时使左挡板和下挡板进入限位槽。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圆心与转轮的圆心连线和限位杆的夹角为九十度。
[0011]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油液从L型通路往阻尼孔流动的过程中,油液经过上引流板,被上引流板引向阻尼孔对面的一侧,使水流压力给到上引流板表面,进而带动转轮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杆旋转,使清扫块在阻尼孔内部转动,达到清扫阻尼孔的作用,使得溢流阀在每次因高压波动而启动先导阀时,均会产生清扫效果,以此保障溢流阀阻尼孔的运行长效稳定性。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按钮的按压,使传动杆对c字臂产生向下的压力,使c字臂在固定轴上旋转,带动转轮使转轮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杆旋转,使清扫块在阻尼孔内部转动,解决阻尼孔阻塞时通过外部解决阻尼孔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剖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去掉外壳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转轮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转轮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C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阻尼孔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主阀体;2、主阀复位弹簧;3、阻尼孔;4、先导阀体;5、先导弹簧;6、调压旋钮;7、远程控制口;8、进油口;9、出油口;10、螺帽;11、转轮;12、旋转杆;13、清扫块;14、油液通路;15、挡流板;16、滑动槽;17、左挡板;18、固定块;19、上引流板;20、限位杆;21、右引流板;22、下挡板;23、限位槽;24、c字臂;25、防水塞;26、传动杆;27、按钮;28、固定轴;29、U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
图9,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包括主阀体1、主阀复位弹簧2、阻尼孔3、先导阀体4、先导弹簧5、调压旋钮6、远程控制口7,主阀体1下方为进油口8,进油口8右侧开通L型通路直达阻尼孔3,阻尼孔3的内部贯穿有旋转杆12,阻尼孔3内部安装有清扫块13,清扫块13与旋转杆12固定连接,且清扫块13与阻尼孔3滑动接触,清扫块13未占据的阻尼孔3的空白部分为油液通路14,旋转杆12转动时带动清扫块13在阻尼孔3内部转动,清扫块13用于清
扫油液通路14内堵塞的杂质,旋转杆12朝向L型通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11,转轮11为圆柱体,转轮11的底面活动套接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固定安装于L型通路的内壁上,转轮11外周侧表面四个方向按顺时针方向(参阅图7和图8)依次固定安装有上引流板19、左挡板17,下挡板22、右引流板21,左挡板17和下挡板22跟随转轮11旋转依次进入对应的限位槽23内部卡接,限位槽23开设在挡流板15朝向转轮11的一侧,且挡流板15与L型通路表面接触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槽16,滑动槽16固定安装于L型通路的内壁上,使得转轮11转动时通过左挡板17的运动,左挡板17卡接限位槽23并带动挡流板15向上移动,挡流板15的宽与L型通路的宽适配,挡流板15的高为L型通路高的三分之二(参阅图5),使油液经过时只能从上方或者下方的通路通过,进而使油液必定对上引流板19或右引流板21产生压力,进而带动转动11的转动,右引流板2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0,限位杆20两侧固定安装在L型通路表面,限位杆20在转轮11转动时,对上引流板19和右引流板21的位置进行限位。
[0026]转轮11安装固定块18的底面偏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轴28,固定轴28上铰接有c字臂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包括主阀体(1)、主阀复位弹簧(2)、阻尼孔(3)、先导阀体(4)、先导弹簧(5)、调压旋钮(6)、远程控制口(7),设于所述主阀体(1)的下方为进油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8)右侧开通L型通路直达阻尼孔(3),所述阻尼孔(3)的内部贯穿有旋转杆(12),所述阻尼孔(3)内部设有清扫块(13),所述清扫块(13)与旋转杆(12)固定连接,且清扫块(13)与阻尼孔(3)滑动接触,所述清扫块(13)未占据阻尼孔(3)的内腔部分为油液通路(14),所述旋转杆(12)朝向L型通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11),转轮(11)为圆柱体,所述转轮(11)的底面活动套接有固定块(18),所述转轮(11)外周侧表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上引流板(19)、左挡板(17),下挡板(22)、右引流板(21),所述左挡板(17)和下挡板(22)跟随转轮(11)旋转进入限位槽(23),所述限位槽(23)开设在挡流板(15)朝向转轮(11)的一侧,所述挡流板(15)的宽与L型通路的宽适配,挡流板(15)的高为L型通路高的三分之二,且挡流板(15)与L型通路表面接触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槽(16),滑动槽(16)固定安装于L型通路的内壁上,所述右引流板(2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0),所述限位杆(20)两侧固定安装在L型通路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导式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11)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王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