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具体属于膨胀阀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线圈、进料管、出料管、磁体、针阀,线圈套接在外壳上,出料管和进料管均固定设置在外壳上,且出料管和进料管均与外壳相连通,磁体和针阀均转动设置在外壳内,且磁体与针阀相连接,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推进组件、密封组件、设置在密封组件内部的密封座和密封塞,推进组件与针阀相连接,密封座与出料管相连接,密封塞的一端插接在密封座上,密封塞的另一端与推进组件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膨胀阀,能够避免杂质堆积在电子膨胀阀内部的问题,避免了阀针的移动和卡死,使得冷液能够顺利通过电子膨胀阀流通。能够顺利通过电子膨胀阀流通。能够顺利通过电子膨胀阀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膨胀阀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膨胀阀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膨胀阀利用被调节参数产生的电信号,控制施加于膨胀阀上的电压或电流,进而达到调节供液量的目的。无级变容量制冷系统制冷供液量调节范围宽,要求调节反应快,电子膨胀阀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由于铜管内会存在焊渣、铜屑、铁屑、纤维等杂质,使得携带杂质的冷液经过膨胀阀后,杂质能够堆积在膨胀阀内部,容易造成膨胀阀出现卡死的现象。
[0003]如以对比文件电子膨胀阀的阀针以及电子膨胀阀(公开号CN211117686U)为代表的现有技术,该专利技术中,冷液通过流入管路进入电子膨胀阀内,将电子膨胀阀内部充满后才能够通过流出管路排出,导致冷液能够充满电子膨胀阀的内部,进而使得杂质容易堆积在电子膨胀阀的内部,影响阀针的移动,导致阀针卡死,进而导致冷液无法通过电子膨胀阀流通;且现有的电子膨胀阀在卡死后,仅能够通过磁吸或敲击的方式带动阀针复位,但是由于敲击和磁吸所产生的力度较小,很难将阀针复位,因此只能更换电子膨胀阀,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解决了如何避免杂质堆积在电子膨胀阀内部的技术问题,避免了阀针的移动和卡死,使得冷液能够顺利通过电子膨胀阀流通。
[0005]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外壳、线圈、进料管、出料管、磁体、针阀,所述线圈套接在外壳上,所述出料管和进料管均固定设置在外壳上,且所述出料管和进料管均与外壳相连通,所述磁体和针阀均转动设置在外壳内,且所述磁体与针阀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推进组件、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组件内部的密封座和密封塞,所述推进组件与所述针阀相连接,所述密封座与所述出料管相连接,所述密封塞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密封座上,所述密封塞的另一端与推进组件滑动连接。
[0006]所述推进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外壳内的支架、转动设置在外壳内的螺杆、套设在所述螺杆外侧的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旋转组件与针阀相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密封塞相连接。
[0007]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外壳内的立管和横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立管内的密封筒、滑动设置在所述密封筒内的密封环,所述横管的一端与立管相连通,所述横管的另一端与进料管相连通,所述立管的一端与支架封闭连接,所述立管的另一端与出料管相连通,所述密封座、密封塞、螺杆和连接组件均位于立管内;所述螺杆、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密封塞均可滑动穿过所述密封筒,所述密封环与密封塞固定连接。
[0008]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针阀一端的U形杆、固定设置在螺杆远离密封塞一
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螺杆的一端滑动插接在所述U形杆内。
[0009]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塞顶端的限位筒、转动设置在所述限位筒内的T形杆,所述密封环套接在所述限位筒上,所述T形杆的一端转动穿过限位筒的一侧面并与螺杆固定连接。
[0010]所述螺母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螺杆滑动贯穿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上方。
[0011]所述螺杆的一端开设有工艺槽,所述工艺槽贯穿T形杆和密封塞,所述工艺槽与出料管相对齐;所述工艺槽的底端开口与所述密封座活动连通。
[0012]所述密封塞的外侧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滑动插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密封塞和所述立管之间。
[0013]所述工艺槽可拆卸式嵌设有嵌入管,所述嵌入管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且另一端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嵌入管的两端均设置开口且相互连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横管和立管,冷液通过进料管进入后,能够通过横管和立管流通至出料管,并通过出料管排出,密封塞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密封环在密封筒内滑动,密封环与密封筒紧密接触,能够避免冷液向上移动与螺杆接触,进而能够避免杂质附着在螺杆上,避免螺杆卡死,能够保证密封塞正常移动,确保能够对冷液进行精准的控制。
[0015](2)通过在密封塞和螺杆上开设工艺槽,工艺槽与出料管对齐,针阀、螺杆卡死后,使用工具插入工艺槽内,能够转动螺杆,使得螺杆能够带动针阀转动,进而使得螺杆和针阀能够转动复位,便于对电子膨胀阀进行维护,减少更换频率,减低维护成本;此外,在工艺槽中设置嵌入管,嵌入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外螺纹和内螺纹,且密封塞的侧部设置有连通孔,通过连通孔使得工艺槽与横管连通,因此当向嵌入管中通入气流时,气流从连通孔中喷出,通过进料管排出,可实现将横管上下杂质清除的作用效果。
[0016](3)设置有密封组件,包括立管、横管、密封筒和密封环,与嵌入管的工作过程相配合,在较小的空间内,一方面减少了杂质的沉积量,另一方面,连通孔中的高压喷气,更容易将立管内壁上下的杂质清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图3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嵌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外壳;2、线圈;3、进料管;4、出料管;5、磁体;6、针阀;7、推进组件;701、支架;702、螺杆;703、螺母;8、密封组件;801、立管;802、横管;803、密封筒;804、密封环;9、密封座;10、密封塞;101、连通孔;11、旋转组件;1101、U形杆;1102、固定杆;12、连接组件;
1201、T形杆;1202、限位筒;13、限位环;14、条形槽;15、限位块;16、工艺槽;17、嵌入管;171、外螺纹;172、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外壳1、线圈2、进料管3、出料管4、磁体5、针阀6、推进组件7、密封组件8、密封座9和密封塞10,线圈2套接在外壳1上,出料管4和进料管3均固定设置在外壳1上,且出料管4和进料管3均与外壳1相连通,磁体5和针阀6均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且磁体5与针阀6相连接,推进组件7和密封组件8均设置在外壳1内,推进组件7与针阀6相连接,密封座9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密封座9与出料管4相连接,密封塞10滑动设置在外壳1内,密封塞10的一端插接在密封座9上,密封塞10与推进组件7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3
‑
4,推进组件7包括支架701、螺杆702、螺母703,支架701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螺母703固定设置在支架701上,螺杆702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螺杆702螺纹穿过螺母703,螺杆702的一端通过旋转组件11与针阀6相连接,螺杆70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1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外壳(1)、线圈(2)、进料管(3)、出料管(4)、磁体(5)、针阀(6),所述线圈(2)套接在外壳(1)上,所述出料管(4)和进料管(3)均固定设置在外壳(1)上,且所述出料管(4)和进料管(3)均与外壳(1)相连通,所述磁体(5)和针阀(6)均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且所述磁体(5)与针阀(6)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推进组件(7)、密封组件(8)、设置在所述密封组件(8)内部的密封座(9)和密封塞(10),所述推进组件(7)与所述针阀(6)相连接,所述密封座(9)与所述出料管(4)相连接,所述密封塞(10)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密封座(9)上,所述密封塞(10)的另一端与推进组件(7)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组件(7)包括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的支架(701)、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的螺杆(702)、套设在所述螺杆(702)外侧的螺母(703),所述螺杆(702)的一端通过旋转组件(11)与针阀(6)相连接,所述螺杆(70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12)与密封塞(10)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8)包括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的立管(801)和横管(802)、固定设置在所述立管(801)内的密封筒(803)、滑动设置在所述密封筒(803)内的密封环(804),所述横管(802)的一端与立管(801)相连通,所述横管(802)的另一端与进料管(3)相连通,所述立管(801)的一端与支架(701)封闭连接,所述立管(801)的另一端与出料管(4)相连通,所述密封座(9)、密封塞(10)、螺杆(702)和连接组件(12)均位于立管(801)内;所述螺杆(702)、所述连接组件(12)和所述密封塞(10)均可滑动穿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晅,
申请(专利权)人:理文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