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061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包括多室气囊和气囊充放装置;所述多室气囊包括两个依次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且两个独立气囊舱室之间具有过渡室;所述气囊充放装置包括充放装置、监控装置和多芯气管组件,根据所述多室气囊的工作状态,是所述充放装置与多室气囊管接或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多室气囊管接;所述气囊充放装置根据充放顺序,对所述独立气囊舱室和过渡室进行独立充放。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能够使多室气囊的各舱室独立密封、单独充排气,防止其中某个舱室的气囊被扎破后,其他舱室同步被放气。其他舱室同步被放气。其他舱室同步被放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封堵
,具体为一种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排水管道清淤、检测、修复、闭水试验等作业均需气囊封堵管道口。封堵气囊是一种橡胶或pvc夹网布材料通过粘结工艺加工而成的空芯制品,通过充入压缩空气涨紧在排水管道壁实现封堵,是最常用的管道封堵工具。常用气囊均为单舱室结构,在复杂排水管道环境存在大量淤积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物品,加上材料、加工及外力因素极易造成气囊泄露甚至爆裂导致封堵失效,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气囊本身排气后的不规则形状、尺寸也不便利蛙人携带,更不适合机器人携带施工。
[0003]现有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6944776A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用于焊接管道内部保护气体的封堵装置,包括快速接头与前气囊、内置软管、气筛、快速球阀、减压阀、保护套及后气囊共同组成。前气囊的一端设置有两组气嘴,且在前气囊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组气嘴与气筛。后气囊的一端设置有一组气嘴,且后气囊上的气嘴通过橡胶软管与前气囊另一端设置一组气嘴相连接。前气囊与后气囊分别设置在两组管道内焊口处左右两侧的内壁中,且前气囊与后气囊之间通过橡胶软管相连接。前气囊内设置有内置软管,且内置软管与前气囊外壁一端设置的一组进气嘴相连接,内置软管与前气囊另一端设置气筛相连接。现有技术,两个气囊同步控制充放,单个气囊无法独立充放以及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多舱室气囊中,单个气囊无法独立充放以及密封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包括多室气囊(3400)和气囊充放装置(500);所述多室气囊(3400)包括两个依次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且两个独立气囊舱室(300)之间具有过渡室(400);
[0007]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包括充放装置(510)、监控装置(520)和多芯气管组件(530),根据所述多室气囊(3400)的工作状态,是所述充放装置(510)与多室气囊(3400)管接或所述监控装置(520)与所述多室气囊(3400)管接;
[0008]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根据充放顺序,对所述独立气囊舱室(300)和过渡室(400)进行独立充放。
[0009]优点:多室气囊的各舱室独立密封、单独充排气,防止其中某个舱室的气囊被扎破后,其他舱室同步被放气,以及防止过渡室被被扎破后,独立气囊舱室位置变动导致充气封堵时倾斜或横置出现故障。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个独立气囊舱室(300)均包括筒体(310)、前封堵(320)和后封堵(330),所述前封堵(320)和所述后封堵(330)分别与所述筒体(310)的两端连接;
所述多室气囊(3400)还包括密封接盘(340)和气嘴(360),所述密封接盘(340)与所述前封堵(32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密封接盘(340)上设置有直通气嘴(350);所述直通气嘴(350)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管接,以及所述直通气嘴(350)与所述气嘴(360)通过连接管(370)管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嘴(360)的数量为多个,气嘴(360)分别固定位于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直接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后封堵(330)上,以及还位于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间接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前封堵(320)上。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室气囊(3400)充气的顺序为:独立气囊舱室(300)和过渡室(400)依次连接的顺序;所述多室气囊(3400)排气时的顺序为:先向排独立气囊舱室(300),再排过渡室(400)。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装置(510)包括气源装置(511)、储气罐(512)、气压表(513)、真空发生器(514)、开关阀体(515)和多管路分气装置(516);所述储气罐(512)分别与所述气源装置(511)和真空发生器(514)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514)与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的入口连接,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所述多芯气管组件(530)与所述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管接;所述气压表(513)与所述储气罐(512)连接,所述开关阀体(515)与所述真空发生器(514)连接。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520)包括压力显示组件(521)、测压组件(522)、警笛(523)、警灯(524)和第二顶针直通接头(5121);所述警笛(523)和所述警灯(524)均与所述压力显示组件(521)连接,所述测压组件(522)分别与压力显示组件(521)和所述第二顶针直通接头(5121)连接;所述第二顶针直通接头(5121)与多芯气管组件(530)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芯气管组件(530)包括多芯单向接头(531)、多芯气管(532)和第三多芯直通接头(533);所述多芯气管(532)两端分别与所述多芯单向接头(531)和所述第三多芯直通接头(533)管接,所述多芯单向接头(5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管接或与所述监控装置(520)的第二顶针直通接头(5121)管接,所述第三多芯直通接头(533)的另一端与所述直通气嘴(350)管接。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需要所述多室气囊(3400)的处于管道封堵状态时,开启所述气源装置(511),所述开关阀体(515)关闭,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开启,所述气源装置(511)通过所述真空发生器(514)、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和所述多芯气管组件(530)向所述多室气囊(3400)充气,多室气囊(3400)膨胀至设定压力封堵管道。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多室气囊(3400)的处于保压封堵状态时,所述多室气囊(3400)膨胀至封堵状态后,将所述充放装置(510)和所述多芯气管组件(530)之间的快速插拔接头断开,并将所述充放装置(510)移走,所述多室气囊(3400)处于保压封堵状态;将所述监控装置(520)和所述多芯气管组件(530)连接,使各舱室气压独立显示,压力低于设定安全值声光报警。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需要所述多室气囊(3400)排气取出时,拆除所述监控装置(520),重新连接充放装置(510)后;将所述开关阀体(515)打开,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开启,所述气源装置(511)通过所述真空发生器(514)、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自所述多室气囊(3400)吸气并由所述真空发生器(514)排出,所述多室气囊(3400)吸瘪体积
变小,从封堵管道取出。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组合式电磁阀或多管路分气排、监控装置,实现各气室压力独立检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室气囊(3400)和气囊充放装置(500);所述多室气囊(3400)包括两个依次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且两个独立气囊舱室(300)之间具有过渡室(400);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包括充放装置(510)、监控装置(520)和多芯气管组件(530),根据所述多室气囊(3400)的工作状态,是所述充放装置(510)与多室气囊(3400)管接或所述监控装置(520)与所述多室气囊(3400)管接;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根据充放顺序,对所述独立气囊舱室(300)和过渡室(400)进行独立充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独立气囊舱室(300)均包括筒体(310)、前封堵(320)和后封堵(330),所述前封堵(320)和所述后封堵(330)分别与所述筒体(310)的两端连接;所述多室气囊(3400)还包括密封接盘(340)和气嘴(360),所述密封接盘(340)与所述前封堵(32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密封接盘(340)上设置有直通气嘴(350);所述直通气嘴(350)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管接,以及所述直通气嘴(350)与所述气嘴(360)通过连接管(370)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360)的数量为多个,气嘴(360)分别固定位于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直接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后封堵(330)上,以及还位于与所述气囊充放装置(500)间接连接的独立气囊舱室(300)的前封堵(32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室气囊(3400)充气的顺序为:独立气囊舱室(300)和过渡室(400)依次连接的顺序;所述多室气囊(3400)排气时的顺序为:先向排独立气囊舱室(300),再排过渡室(4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封堵气囊充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装置(510)包括气源装置(511)、储气罐(512)、气压表(513)、真空发生器(514)、开关阀体(515)和多管路分气装置(516);所述储气罐(512)分别与所述气源装置(511)和真空发生器(514)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514)与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的入口连接,所述多管路分气装置(516)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所述多芯气管组件(530)与所述第一顶针直通接头(5120)管接;所述气压表(513)与所述储气罐(512)连接,所述开关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伟刘红建孙强于振中赵修林杨泽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哈工智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