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沼气
,尤其涉及一种秸秆沼气化利用过程中秸秆预处理 效果的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经达到3050万户,其中相当一部分沼气池由于农村家 庭养殖规模缩小,农村家庭成员结构减少,单纯的畜禽粪便和人粪尿难以满足沼气发酵原 料的需求,导致一部分沼气池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而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估计每年 达到6. 5-7亿吨,资源异常丰富。与其他原料相比,秸秆沼气化利用具有①秸秆分布广泛, 原料充足,可彻底解决沼气生产原料问题。②秸秆含水率低,产生的沼渣呈固态,可直接作 为有机肥料使用。沼液可用于下个批次发酵料的水分调节,完全没有沼液的排放,是符合循 环经济要求的清洁生产过程。③秸秆可长期贮存,运输方便,价格较便宜等优势。但是,秸秆直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还存在产气效率比较低、发酵周期比较长的问 题,如何通过简单的预处理技术,将秸秆处理成为产气效率高、发酵周期短、进出较方便的 原料,是制约秸秆直接高效沼气化利用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采取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添 加各种化学、生物的预处理促进剂,各种预处理方法的效果、成本投入的差别较大,效果也 不尽相同,而且目前对秸秆预处理效果及预处理程度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标准,基本上 是凭借经验,按照秸秆颜色变化、预处理时间和环境温度进行简单判断,缺乏科学的指标和 依据,难以解决秸秆大规模沼气化利用原料预处理效果评价问题。因此,通过,通过制订科 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高效沼气化利用预处理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秸秆预处理过程中,首先根据不同预处理方法,在秸秆预处理过程的不同预处理阶段进行取样;然后获取样品的评价指标;根据BP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好的样本进行计算机模拟评价,评价所述不同预处理阶段秸秆的预处理效果,筛选出最佳的预处理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忠,赵肖玲,任广鑫,李铁冰,杨改河,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