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石墨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29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4
石墨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4H

SiC紫外

红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探测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栅结构的石墨烯
/4H

SiC
紫外

红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紫外光的“日盲”特性,使得紫外探测技术在很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SiC
由于其禁带宽度大

物理性能突出

热导率高

击穿电场高

饱和电子漂移速度大等优点,成为紫外探测器的研究热点,
SiC
还拥有更多特点,如:
(1)4H

SiC
在室温下其禁带宽度约为
3.26eV
,这意味着制备的光电探测器为“可见光盲”型
。(2)
在探测峰值波长
(280nm)
附近,
4H

SiC
的穿透深度约为1μ
m
,保证了光信号的充分吸收
。(3)4H

SiC
本征载流子浓度极低,保证了
4H

SiC
紫外光电探测器拥有极低的漏电流
。(4)4H

SiC
优良的晶体结构,使得
4H

SiC
紫外光电探测器能在高辐射

高温等极端条件下正常工作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超出人类肉眼的观察范围而无法直接观察到红外线

在红外探测器的作用下,可以帮助人类观察到该波段的电磁波,拓展人类活动范围,方便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

红外探测器在国防军事

科学研究领域

民用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
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高导热系数

高光学损坏阈值以及较高的三阶光学非线性等优异性能,这使得信号发射

传输

调制和检测等多种功能在一种材料中得以实现

石墨烯由于仅有一至数个原子层的厚度,具有极高的透光率
(97.3

)
,并且石墨烯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更为重要的是,石墨烯作为零带隙材料本身具有宽波段响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器件整体的响应度,并且石墨烯可以直接由
SiC
外延生长得到,对比其他衬底可以省去转移的步骤,同时由
SiC
外延生长的石墨烯还具有高质量

大面积和层数可控的优点

综上所述,将
SiC
与石墨烯结合是实现紫外

红外双模探测的优良选择

[0003]对于传统的
MSM
紫外探测器,采用金属叉指电极会遮挡光敏区域,不利于
SiC
对紫外光的吸收,降低响应度以及探测率,对探测器性能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器件性能,采用半透明材料作为电极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探测的光信号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探测器探测波段单一,不能满足同时探测紫外和红外波段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光栅结构的石墨烯
/4H

SiC
紫外

红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一方面利用石墨烯在紫外波段的高透光率取代传统金属叉指电极,增加光敏面积,提高在紫外波段的探测率,另一方面利用石墨烯的零带隙特点实现对红外波段的探测;利用光栅结构的陷光效应,增加光吸收,并且利用光栅边缘处的电场增强,加速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高响应度及探测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光栅结构的石墨烯
/4H

SiC
紫外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0007]1)
通过光刻和
ICP
刻蚀的方法,在半绝缘
N

4H

SiC
表面形成光栅结构;
[0008]2)
石墨烯生长:在氩气氛围中对光栅
4H

SiC
进行退火,使其表面形成多晶多层石墨烯;
[0009]3)
通过光刻和
RIE
刻蚀的方法,刻掉
4H

SiC
光栅底部的石墨烯,留下顶部及侧壁的石墨烯,形成石墨烯叉指电极;
[0010]4)
利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石墨烯叉指电极两端溅射
P
型金属电极,且金属电极不与
4H

SiC
直接接触;
[0011]5)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
4H

SiC
背面镀背部金属反射镜

[0012]在步骤
1)
中,所述半绝缘
N

4H

SiC
掺杂浓度为1×
10
15
~8×
10
16
cm
‑3,厚度为
365
μ
m。
通过刻蚀形成
SiC
光栅的深度为
10

2000nm
,光栅顶部的宽度
a
的取值范围为3~
10
μ
m
,光栅间距
b
的取值范围为3~
10
μ
m
,根据光栅衍射公式,当入射光干涉增强时有:
(a+b)sin
α

k
λ
(
其中
a
为光栅顶部宽度,
b
为光栅间距,
α
为入射角,
λ
为入射波长,
k
=0,1,
2...)
,将所需探测的具体波长
λ
代入该公式,既可得到该波长对应的吸收最优时的光栅尺寸

光栅结构的作用是通过陷光增加光的吸收,并且在光栅边缘处局部电场较高,加速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同时光栅结构能够降低暗电流

[0013]在步骤
2)
中,半绝缘
4H

SiC
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石墨烯
/4H

SiC
紫外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通过光刻和
ICP
刻蚀的方法,在
4H

SiC
表面形成光栅结构;
2)
在氩气氛围中对形成光栅结构的
4H

SiC
进行退火,使其表面形成石墨烯;
3)
通过光刻和
RIE
刻蚀的方法,刻掉
4H

SiC
光栅底部的石墨烯,留下顶部及侧壁的石墨烯,形成石墨烯叉指电极;
4)
利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石墨烯叉指电极两端溅射
P
型金属电极,且
P
型金属电极不与
4H

SiC
直接接触;
5)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
4H

SiC
背面镀金属反射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
/4H

SiC
紫外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
中,通过刻蚀形成的光栅结构深度为
10

2000nm
,光栅顶部的宽度
a
为3~
10
μ
m
,光栅间距
b
为3~
10
μ
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张泽阳孙存志朱佰鸿陈家栋付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