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青专利>正文

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059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包括弹性端子(1)、滑垫(2)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在蜗杆轴顶端的减速箱壳体的支承处,设置由橡胶垫与挡片构成的弹性端子和聚醚醚酮塑料减磨块组成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推力端头存在易被冲击磨损、运行寿命短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通过弹性端子的缓冲吸收作用,使微电机转子轴的轴向推力端头,达到了避免冲击磨损、提高运行寿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电机转子轴的轴向推力端头,具体是指用在汽车玻璃升降器、天窗、雨刮器等电机的转子蜗杆轴顶端,支承转子蜗杆轴的轴向推力和控制轴向窜动的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
技术介绍
汽车用的微电机转子蜗杆轴在旋转驱动蜗轮工作时,会产生较强的轴向推力,尤其在启动和行程末端的瞬间,蜗杆轴会对端头产生较强的轴向冲击;端头是装配在微电机总成中的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支承转子蜗杆轴的轴向推力和限制轴向窜动的轴承,又称端面轴承或轴向推力轴承,现有技术是在微电机转子轴的二端各镶嵌一颗硬质钢珠,与固定在电机后壳和减速箱壳体内的轴臼来支承转子轴的轴向推力和限制轴向窜动;由于钢珠与轴臼刚性接触,故在转子蜗杆轴启动时,硬性冲击较强,久之,其运行寿命因反复冲击磨损而不长,终使整个微电机总成因转子轴的轴向窜动加剧而报废,因此,现有技术的钢珠轴臼支承端头,因无缓冲击作用,存在易被冲击磨损、运行寿命短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专利技术采取在蜗杆轴顶端的减速箱壳体的支承处,设置由橡胶垫与挡片构成的弹性端子和减磨块组成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旨在通过弹性端子的缓冲吸收作用,使微电机转子轴的轴向推力端头,达到避免冲击磨损、提高运行寿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包括弹性端子、滑垫组成,其中所述的弹性端子,上部为邵氏硬度80。的圆柱形的橡胶垫,下部为直径大于橡胶垫直径的圆柱薄片形钢质挡片构成的同心圆柱台阶形一体部件;弹性端子上部的橡胶垫与下部的挡片二者的连接,是通过开姆洛克205金胶粘合剂及嵌件模具经硫化连接成型;所述的减磨块为由聚醚醚酮塑料制成的,上小下大的同心圆柱台阶形部件。 各部件装配位置及连接关系 过盈配合嵌入减速箱壳体内设置的支承台阶沉孔内腔壁的径向铜轴承,托起弹性端子的下端面,将弹性端子活动配合装入减速箱壳体台阶沉孔中,其中,弹性端子上部的橡胶垫的柱面与减速箱壳体台阶沉孔的内壁留有0. 3 0. 5毫米的配合间隙,橡胶垫的顶端与减速箱壳体台阶沉孔的上底面接触,弹性端子下部的挡片的上台阶端面与减速箱壳体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间隔0. 5 0. 6毫米的压縮间隙,弹性端子下部的挡片的下端面架在径向铜轴承的上口沿端面上,减磨块滑动配合置于径向铜轴承的内腔中,减磨块的上端面与弹性端子下部挡片的下端面接触,减磨块的下端面与从径向铜轴承的下端滑动配合插入径向铜轴承内腔中的蜗杆轴的上端面接触,在径向铜轴承的内腔及减磨块的上下接触端面中加有润滑脂。 工作原理 工作时,微电机转子蜗杆轴旋转驱动蜗轮旋转, 启动和行程末端的瞬间,由于弹性端子的橡胶垫的弹性缓冲作用,将蜗杆轴端面冲击减磨块、弹性端子挡片的轴向冲击力缓冲吸收; 持续工作中,减磨块、弹性端子的挡片在蜗杆轴所产生的持续的轴向推力的作用下,压縮橡胶垫,挡片的上台阶端面与减速箱壳体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之间的压縮间隙,因橡胶垫被压縮而消失,挡片的上台阶端面与减速箱壳体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接触,由减速箱壳体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支承蜗杆轴的轴向推力和限制蜗杆轴的轴向窜动; 微电机停止后,蜗杆轴的轴向推力消失,在弹性端子的橡胶垫弹性的作用下,弹性端子的挡片推动减磨块、蜗杆轴复位; 减磨块的作用是,利用聚醚醚酮工程塑料与钢界面滑动摩擦系数小的特性,以可承受较大轴向推力的面接触方式,衬垫在蜗杆轴与弹性端子的挡片之间,最大限度减少蜗杆轴与弹性端子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及磨损。 上述,本专利技术采取在蜗杆轴顶端的减速箱壳体的支承处,设置由橡胶垫与挡片构成的弹性端子和聚醚醚酮塑料减磨块组成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推力端头存在易被冲击磨损、运行寿命短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通过弹性端子的缓冲吸收作用,使微电机转子轴的轴向推力端头,达到了避免冲击磨损、提高运行寿命的目的。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的部件,弹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的部件,滑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位于减速箱壳体中的位置及与各部件配合关系的示意 图4是图3中A部的引出放大图。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图中弹性端子1、橡胶垫11、挡片12、减磨块2、径向铜轴承01、蜗杆轴02、减速箱壳体03、压縮间隙04。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包括弹性端子1、滑垫2组成,其中所述的弹性端子1,上部为邵氏硬度80。的圆柱形的橡胶垫ll,下部为直径大于橡胶垫ll直径的圆柱薄片形钢质挡片12构成的同心圆柱台阶形一体部件;弹性端子上部的橡胶垫ll与下部的挡片12二者的连接,是通过开姆洛克205金胶粘合剂及嵌件模具经硫化连接成型;所述的减磨块2为由聚醚醚酮塑料制成的,上小下大的同心圆柱台阶形部件。 各部件装配位置及连接关系 过盈配合嵌入减速箱壳体03内设置的支承台阶沉孔内腔壁的径向铜轴承01,托起弹性端子1的下端面,将弹性端子1活动配合装入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中,其中,弹性端子1上部的橡胶垫11的柱面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内壁留有0. 3 0. 5毫米的配合间隙,橡胶垫11的顶端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上底面接触,弹性端子下部的挡片12的上台阶端面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间隔0. 5 0. 6毫米的压縮间隙04,弹性端子下部的挡片12的下端面架在径向铜轴承01的上口沿端面上,减磨块2滑动配合置于径向铜轴承Ol的内腔中,减磨块2的上端面与弹性端子下部挡片12的下端面接触,减磨块2的下端面与从径向铜轴承01的下端滑动配合插入径向铜轴承01内腔中的蜗杆轴02的上端面接触,在径向铜轴承01的内腔及减磨块2的上下接触端面中加有润滑脂。 工作原理 工作时,微电机转子蜗杆轴旋转驱动蜗轮旋转, 启动和行程末端的瞬间,由于弹性端子1的橡胶垫11的弹性缓冲作用,将蜗杆轴02端面冲击减磨块2、弹性端子1挡片12的轴向冲击力缓冲吸收; 持续工作中,减磨块2、弹性端子1的挡片12在蜗杆轴02所产生的持续的轴向推力的作用下,压縮橡胶垫11,挡片12的上台阶端面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之间的压縮间隙04,因橡胶垫ll被压縮而消失,挡片12的上台阶端面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接触,由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支承蜗杆轴02的轴向推力和限制蜗杆轴02的轴向窜动; 微电机停止后,蜗杆轴02的轴向推力消失,在弹性端子1的橡胶垫11弹性的作用下,弹性端子1的挡片12推动减磨块2、蜗杆轴02复位; 减磨块2的作用是,利用聚醚醚酮工程塑料与钢界面滑动摩擦系数小的特性,以可承受较大轴向推力的面接触方式,衬垫在蜗杆轴02与弹性端子1的挡片12之间,最大限度减少蜗杆轴02与弹性端子1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及磨损。权利要求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端子(1)、滑垫(2)组成,其中,所述的弹性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电机转子蜗杆轴顶端的弹性缓冲推力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端子(1)、滑垫(2)组成,其中,所述的弹性端子(1),上部为邵氏硬度80°的圆柱形的橡胶垫(11),下部为直径大于橡胶垫(11)直径的圆柱薄片形钢质挡片(12)构成的同心圆柱台阶形一体部件;弹性端子上部的橡胶垫(11)与下部的挡片(12)二者的连接,是通过开姆洛克205金胶粘合剂及嵌件模具经硫化连接成型;所述的减磨块(2)为由聚醚醚酮塑料制成的,上小下大的同心圆柱台阶形部件;各部件装配位置及连接关系为,过盈配合嵌入减速箱壳体(03)内设置的支承台阶沉孔内腔壁的径向铜轴承(01),托起弹性端子(1)的下端面,将弹性端子(1)活动配合装入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中,其中,弹性端子(1)上部的橡胶垫(11)的柱面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内壁留有0.3~0.5毫米的配合间隙,橡胶垫(11)的顶端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上底面接触,弹性端子下部的挡片(12)的上台阶端面与减速箱壳体(03)台阶沉孔的台阶端面间隔0.5~0.6毫米的压缩间隙(04),弹性端子下部的挡片(12)的下端面架在径向铜轴承(01)的上口沿端面上,减磨块(2)滑动配合置于径向铜轴承(01)的内腔中,减磨块(2)的上端面与弹性端子下部挡片(12)的下端面接触,减磨块(2)的下端面与从径向铜轴承(01)的下端滑动配合插入径向铜轴承(01)内腔中的蜗杆轴(02)的上端面接触,在径向铜轴承(01)的内腔及减磨块(2)的上下接触端面中加有润滑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青章思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