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电池包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93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电池包以及车辆,边框的内腔通过第一横梁分隔为控制舱和电池舱,边框的位于Y向的至少一个边梁设有立面部、引导部和挂载部,立面部靠近于控制舱和电池舱,作为电池包其他部件的安装基础,立面部连接于第一横梁。引导部位于立面部与挂载部之间,起到引导变形的作用,引导部的一端连接于立面部的外立面,另一端连接于挂载部。挂载部内部型腔,能够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发生缩溃,某些情况下,挂载部也能够在引导部的引导作用下向车辆的高度方向发生形变,例如向上弯曲翻转或向下弯曲翻转,该过程中能较好的吸收、耗散碰撞工况的短时能量释放,满足整车碰撞和电池包挤压对电池箱体的不同需求,有效保护边框内部零件。部零件。部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结构、电池包以及车辆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包箱体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框架结构、电池包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箱体作为电池包的结构主体,为电池包内零件提供了容纳空间,是整包所有零件的安装载体,对电池包内部零件起到容纳、分隔、承载安装、机械防护的功能。
[0003]电池包挤压试验、整车级别的柱碰撞试验,均为考察电池包箱体机械防护设计强弱的重要评价项,但评价的角度有所不同,对电池包的机械防护功能需求也不相同。目前比较主流的电池包箱体为铝合金框架式,由多根铝挤压型材拼焊形成,碰撞时通过铝型材的型腔缩溃吸能。面对不同的使用工况以及碰撞风险,现有的电池包箱体难以兼顾整车碰撞和电池包挤压对电池箱体的不同需求,对电芯的保护能力较低,因此,如何提高电池包箱体的碰撞性能,在发生碰撞时有效保护箱体内部零件,成为业内的研发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目前电池包箱体难以兼顾整车碰撞和电池包挤压对电池箱体的不同需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框架结构、电池包以及车辆。
[0005]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的边框和设于所述边框内的第一横梁,所述边框的内腔通过所述第一横梁分隔为用于容纳电路组件的控制舱和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的电池舱;所述边框中位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边梁设有依次连接的立面部、引导部和挂载部,所述立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立面部和所述挂载部均设有型腔,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辆的宽度和高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挂载部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发生缩溃和/或向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发生形变。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包括斜筋;所述斜筋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挂载部的弯折边,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立面部的内部加强筋与外立面的连接处,且所述斜筋的第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二端。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部还包括两个以上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折角筋;所述折角筋包括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呈角度设置的折角段;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立面部的横筋,所述折角段连接于所述挂载部的横筋;
[0008]所述折角段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斜筋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立面部的底面低于所述挂载部的底面。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呈多边形,包括3个以上焊接的所述边梁;所述边框中相连的两个边梁中,第一个所述边梁设有对接立面,且所述对接立面的延伸长度不小于第二个所述边梁的厚度;以在两个边梁装配的状态下,所述对接立面覆盖于第二个所述边梁的对接面,且第二个所述边梁的内立面覆盖于所述第一个所述边梁的对接面。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中相连的两个边梁中其中一个所述边梁的内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长度小于所在的所述边梁,以避让另一个所述边梁的对接端。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二横梁和加强连接件,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加强连接件与所述立面部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连接件包括底托和销栓,所述立面部的内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底托嵌入于所述容纳槽中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立面部连接;所述销栓伸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的内腔中,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二横梁连接。
[0013]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0014]上述第一方面的框架结构;
[0015]上盖,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且覆盖于所述边框的内腔的上方开口;
[0016]冷却组件,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且覆盖于所述边框的内腔的下方开口;
[0017]电芯组件,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电池舱;
[0018]电路组件,设于所述框架结构的控制舱,且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上液冷件和下液冷板,所述上液冷件和所述下液冷板分布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上下两侧,所述下液冷板覆盖于所述边框的内腔的下方开口。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组件以受压的状态设于所述电池舱中;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电路组件的高压连接线和低压连接线均靠近于所述第一横梁。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所述紧固件上设有具有弹性的支撑部,以在所述电池包安装在车辆上时,所述支撑部支撑设置在所述上盖与所述车身的地板之间,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地板接触。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电芯组件之间设有防火阻燃板;所述下液冷板的下方设有底护板,所述底护板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
[0023]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第二方面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0024]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框架结构,边框的内腔通过第一横梁分隔为控制舱和电池舱,其中控制舱用于容纳电路组件,电池舱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电池舱、控制舱互相独立,互不干扰,承担不同的功能属性。边框的位于Y向的至少一个边梁设有立面部、引导部和挂载部,立面部靠近于控制舱和电池舱,作为电池包其他部件的安装基础,立面部连接于第一横梁。引导部位于立面部与挂载部之间,起到引导变形的作用,引导部的一端连接于立面部的外立面,另一端连接于挂载部。挂载部内部型腔,能够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发生缩溃,某些情况下,挂载部也能够在引导部的引导作用下向车辆的高度方向发生形变,例如向上弯曲翻转或向下弯曲翻转,该过程中能较好的吸收、耗散碰撞工况的短时能量释放,满足整车碰撞和电池包挤压对电池箱体的不同需求,有效保护边框内部零件。
附图说明
[0025]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示出了图1的框架结构中边梁的断面图。
[0027]图3示出了图1的框架结构中边框的两个边梁的连接结构图。
[0028]图4示出了图3的爆炸图。
[0029]图5示出了图1的框架结构中横梁与边梁的连接结构图。
[0030]图6示出了图5的爆炸图。
[0031]图7示出了图6中加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包与车身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3]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的电芯组件与框架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的液冷板与框架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的上盖、底护板与框架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00

框架结构,101

控制舱,102

电池舱,103

挂载孔,104

线路通孔,105

防爆阀安装孔;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的边框和设于所述边框内的第一横梁,所述边框的内腔通过所述第一横梁分隔为用于容纳电路组件的控制舱和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的电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中位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边梁设有依次连接的立面部、引导部和挂载部,所述立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立面部和所述挂载部均设有型腔,所述引导部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辆的宽度和高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挂载部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发生缩溃和/或向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发生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斜筋;所述斜筋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挂载部的弯折边,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立面部的内部加强筋与外立面的连接处,且所述斜筋的第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还包括两个以上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折角筋;所述折角筋包括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呈角度设置的折角段;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立面部的横筋,所述折角段连接于所述挂载部的横筋;所述折角段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斜筋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立面部的底面低于所述挂载部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呈多边形,包括3个以上焊接的所述边梁;所述边框中相连的两个边梁中,第一个所述边梁设有对接立面,且所述对接立面的延伸长度不小于第二个所述边梁的厚度;以在两个边梁装配的状态下,所述对接立面覆盖于第二个所述边梁的对接面,且第二个所述边梁的内立面覆盖于所述第一个所述边梁的对接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中相连的两个边梁中其中一个所述边梁的内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长度小于所在的所述边梁,以避让另一个所述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勇黄敏曹元璞吴占玲冯绍虎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