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耦合器反馈力矩的实现方法,它首先将摩擦式耦合器的主动机芯盘的圆周部分加工成向两侧延伸的凸缘,凸缘的内面作为从动摩擦面;然后在主动机芯两侧分别设置与主动机芯构造相同的从动机芯,两个从动机芯分别与耦合器壳体连接在一起转动,从动机芯的从动摩擦块与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相配合,从动机芯转动时,从动摩擦块顶在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上从而产生反馈摩擦驱动力矩。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改变了现有的耦合器只靠主动级惯性力摩擦作用传递载荷的现状,使起动时间延长,软起动效果好;综合过载系数大,消除了主、从动装置间的滑差,提高了效率,避免滑动摩擦消耗功率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系统温升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起动系统,尤其涉及摩擦耦合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摩擦原理的耦合器在软起动系统开始使用。它由主动装置和从动装置组成,主动装置是由主动轴通过适当的联轴器和主动机芯相联结,主动机芯按机型不同是在机芯盘圆周均布3-6个径向传力槽,每个传力槽内装有复位弹簧、惯性块和摩擦块,从动装置是一个由耦合器壳体构成的输出构件,耦合器壳体的内表面形成一圈主动摩擦面,主动摩擦面与摩擦块相配合。工作原理是主动轴转动时,主动机芯一起快速转动,产生离心力,惯性块外移使摩擦块渐渐顶紧在从动装置的主动摩擦面上,从而产生摩擦驱动力矩,带动从动装置旋转,实现动力传动。这种传动方式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如故障率低、维护方便、寿命长等。但存在如下缺陷系统过载系数不能取的较大,否则将会使系统起动时间过短,失去软起动效果,起动时对电网造成大的冲击,甚至会烧坏电机或损坏工作机械的薄弱零部件。对摩擦耦合软起动系而言,如何实现在适当大的综合过载系数前提下,系统有较长的合理软起动时间,是工业上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专利技术一种。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首先将摩擦式耦合器的主动机芯盘的圆周部分加工成向两侧延伸的凸缘,凸缘的内面作为从动摩擦面;然后在主动机芯两侧分别设置与主动机芯构造相同的从动机芯,两个从动机芯分别与耦合器壳体连接在一起转动,从动机芯的从动摩擦块与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相配合,从动机芯转动时,从动摩擦块顶在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上从而产生反馈摩擦驱动力矩。 为了加大反馈摩擦面积,主动机芯的从动摩擦面和从动机芯的从动摩擦块设计为相配合的斜面。 上述反馈控制方法的原理是 系统起动初期,主动轴带动主动机芯一起快速转动,产生离心力,主动惯性块外移使主动摩擦块渐渐顶在耦合器壳体的主动摩擦面上,从而产生初期摩擦驱动力矩,带动从动装置由慢到快地旋转。从动装置转速达到一定值后,从动机芯的离心力使惯性块开始外移,推动从动摩擦块渐渐顶在主动机芯的从动摩擦面上,从而产生后期反馈摩擦驱动力矩,与原有摩擦驱动力矩叠加后,进一步驱动从动装置转动,达到设定转速时主、从动装置同步转动,消除滑差,实现全动力传动。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应用这一方法后,改变了现有的耦合器只靠主动级惯性力摩擦作用传递载荷的3现状,使起动时间延长,软起动效果好; 2、综合过载系数大,消除了主、从动装置间的滑差,提高了效率,避免滑动摩擦消 耗功率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系统温升过高。 总之,应用这一方法设计摩擦耦合器,可使软起动系统性能更优越、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设计的反馈控制摩擦耦合器的构造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l一主动轴,2-从动机芯,3-从动摩擦块,4-左凸缘,5-主动摩擦块,6—主动机芯,7-右凸缘,8—从动机芯9一耦合器壳体,10-轴承,11-从动摩擦块。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根据图1所示的反馈控制摩擦耦合器原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案。 如图1所示,反馈控制摩擦耦合器由主动装置和从动装置组成;主动装置是由主 动轴1通过联轴器和安装在耦合器壳体9中的主动机芯6相联结组成;从动装置是一个通 过轴承10将耦合器壳体9连接在主动轴1上的装置。 实施时,主动机芯6的机芯盘圆周部分加工成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左凸缘4和右凸 缘7,凸缘4和7的内面作为从动摩擦面;然后在主动机芯6两侧分别设置与主动机芯6构 造相同的从动机芯2和8,从动机芯2和8分别与耦合器壳体9连接在一起转动,从动机芯 2的从动摩擦块3与主动机芯6的左凸缘4内面相配合;从动机芯8的从动摩擦块11与主 动机芯6的右凸缘7内面相配合。从图中还可看出,从动摩擦块3与左凸缘4的内面为相 配合的斜面,从动摩擦块11与右凸缘7的内面为相配合的斜面,使从动摩擦块外斜面与主 动机芯6的内斜面产生反馈摩擦驱动力矩。 从图中还可看出,从动机芯2和8与主动机芯6的构造相同,同样设有径向传力 槽,传力槽内装有复位弹簧、惯性块和摩擦块。权利要求一种,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摩擦式耦合器的主动机芯盘的圆周部分加工成向两侧延伸的凸缘,凸缘的内面作为从动摩擦面;然后在主动机芯两侧分别设置与主动机芯构造相同的从动机芯,两个从动机芯分别与耦合器壳体连接在一起转动,从动机芯的从动摩擦块与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相配合,从动机芯转动时,从动摩擦块顶在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上从而产生反馈摩擦驱动力矩。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主动机芯的从动摩擦面和从动机芯的从动摩擦块设计为相互配合的斜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它首先将摩擦式耦合器的主动机芯盘的圆周部分加工成向两侧延伸的凸缘,凸缘的内面作为从动摩擦面;然后在主动机芯两侧分别设置与主动机芯构造相同的从动机芯,两个从动机芯分别与耦合器壳体连接在一起转动,从动机芯的从动摩擦块与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相配合,从动机芯转动时,从动摩擦块顶在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上从而产生反馈摩擦驱动力矩。本专利技术方法改变了现有的耦合器只靠主动级惯性力摩擦作用传递载荷的现状,使起动时间延长,软起动效果好;综合过载系数大,消除了主、从动装置间的滑差,提高了效率,避免滑动摩擦消耗功率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系统温升过高。文档编号F16D43/04GK101788026SQ20101012092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崔希海, 张观会, 张风太, 李进兰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寿光市泰丰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耦合器反馈力矩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摩擦式耦合器的主动机芯盘的圆周部分加工成向两侧延伸的凸缘,凸缘的内面作为从动摩擦面;然后在主动机芯两侧分别设置与主动机芯构造相同的从动机芯,两个从动机芯分别与耦合器壳体连接在一起转动,从动机芯的从动摩擦块与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相配合,从动机芯转动时,从动摩擦块顶在主动机芯凸缘的内面上从而产生反馈摩擦驱动力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希海,张风太,李进兰,张观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寿光市泰丰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