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连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87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2
该互连装置(200)配置成电连接到包括输入端子的端子块。互连装置包括一组电缆(202),每个电缆与相应的输入端子相关联,并且连接叶片(220)固定到每个电缆的末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互连装置还包括连接壳体(230),连接壳体容纳连接叶片,连接壳体各自包括连接部(224),连接部(224)延伸出连接壳体用于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子,连接壳体形成凹部(244),连接壳体形成凹部(244),每个凹部(244)分别以围绕每个连接叶片形成的尺寸间隙接收相应连接叶片,以使得允许对应连接部(244)相对于该连接壳体在连接壳体的横向轴线(X210)上具有有限幅度的运动。的横向轴线(X210)上具有有限幅度的运动。的横向轴线(X210)上具有有限幅度的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连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电流分配装置的互连装置和包括这种互连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技术介绍

[0002]电气配电盘用于管理和分配源自电源并且用于一个或多个电气负载(例如机床、状态机等)的电流。电气配电盘形成外壳,外壳容纳一个或多个固定轨道,固定轨道通常水平布置。各种电气单元安装在每个固定轨道上,以分配和管理电流。电气单元的非限制性示例是电流开关装置,例如电源断路器(也称为微型断路器或MCB),安全单元,例如差动断路器(也称为残余电流断路器或RCCB),保险丝座,电涌放电器,接触器,状态机等。
[0003]当电气配电盘被组装时,电气单元安装在已经定位在外壳中的固定轨道上,然后电气单元以适当的方式彼此链接。传统上,电气单元通过电线相互链接,这些电线由安装人员逐个在电气单元的相应端子中放置就位。电线的端部逐个定位,必要时用螺钉固定,这需要时间。
[0004]特别是从EP1424756中,还已知的是,将电流分配装置直接固定在固定轨道上。分配装置包括连接端子,连接端子链接到电流源并且形成在位于轨道上方的分配装置的正面上。当电气单元安装在轨道上时,在同一运动中,电气单元与分配装置电连接并机械地安装在轨道上。
[0005]根据配置,有时需要将安装在两个相邻固定轨道上的两个电气单元彼此链接,甚至将安装在两个相邻轨道上的两个分配装置彼此链接。
[0006]EP0651481描述了例如包括三根彼此固定的导线的互连装置。安装人员必须将每根导线的端部一个接一个地放置到位,然后再固定它们,这需要时间。
[0007]另一方面,WO03067725描述了一种互连装置,互连装置包括刚性导体元件,刚性导体元件由连接叶片端接,以便共同连接两个端子块,端子块在同一方向上定向并且一个端子块布置在另一个端子块下方。如果端子块没有完美对准并且仍然难以引入电气配电盘的狭窄空间,则此类互连装置就有被楔住的危险。
[0008]通过提出一种改进的互连装置,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互连装置,互连装置被配置成以电连接至分配装置的端子块,其中:
[0010]‑
分配装置被配置为:
[0011]·
安装在电气配电盘的固定轨道上,以及
[0012]·
将电源链接到固定在固定轨道上的模块化电气单元,电源包括至少一个相以及可选的中性点,
[0013]‑
分配装置包括:
[0014]·
壳体,壳体以电绝缘材料制造,并且具有基本上既细长而沿着纵向轴线延伸又平坦而沿着中间平面延伸的形式,中间平面平行于纵向轴线、平行于高度轴线并且与深度轴线正交,分配装置具有正面、背面、底侧以及顶侧,正面和背面相对并与中间平面平行,底侧平行于纵向轴线并且形成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被设置用于安装在固定轨道上,顶侧与底侧相对并通过正面和背面链接于底侧,
[0015]·
导体总线,被称为相总线,导体总线被接收在壳体中并且彼此电绝缘,并且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相应相,
[0016]·
连接端子,连接端子接收在壳体中并且各自连接到相应的导体总线,每个连接端子被配置成电连接到电气单元的相应互补端子,
[0017]·
端子块,形成在壳体的顶侧上并且包括输入端子,输入端子各自链接到相应的导体总线,每个输入端子限定连接容积,连接容积沿着与纵向轴线正交的连接平面延伸并向上打开,
[0018]‑
互连装置包括多根电缆,多根电缆一起形成一组导体,每根电缆都是柔性的并且与相应的导体总线相关联,每根电缆包括顶部端子部,顶部端子部终止于第一端部,底部端子部与顶部端子部相对并且终止于另一第二端部,顶部端子部和底部端子部由中间部分开,
[0019]‑
电缆的顶部端子部和底部端子部分别一起形成组导体的顶部端子区和底部端子区,
[0020]‑
对于组导体的顶部端子区,以及可选地对于组导体的底部端子区,互连装置包括连接叶片,连接叶片各自固定于顶部端子区的相应电缆的相应端部,并且如果适用,固定于底部端子区的相应电缆的相应端部,连接叶片各自被配置为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子,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组导体的顶部端子区,并且如果适用,对于组导体的底部端子区:
[0022]‑
互连装置包括连接壳体,连接壳体以绝缘材料制成,连接壳体固定在对应端子区的端子部的每个上,以使得端子部彼此平行并且在相同方向上定向,端子部由端子平面几何上承载,端子平面平行于端子部,并平行与正交于端子部的横向轴线,
[0023]‑
每个连接壳体形成内部容积,内部容积接收每个端子部的对应端部和每个连接叶片的一部分,
[0024]‑
每个连接叶片包括固定部分以及连接部,固定部分连接到对应电缆的端部,连接部延伸出连接壳体并且被配置为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子,当连接壳体处于连接配置时,与相同连接壳体相关联的连接叶片被配置为共同连接到相同端子块的输入端子,
[0025]‑
每个连接壳体形成凹部,每个凹部分别以围绕每个连接叶片形成的尺寸间隙接收相应连接叶片,以使得允许对应连接部相对于该连接壳体在横向轴线上具有有限幅度的运动。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壳体使得能够将接收在连接壳体中的每个连接叶片连接到相应的端子块,同时相对于连接壳体以有限幅度可移动的每个连接叶片独立于其他连接叶片移动,以适应每个输入端子相对于其他输入端子的定位偏差。换句话说,每个连接叶片相对于连接壳体浮动安装,同时保持被引导。因此,每个连接叶片到相应输入端子的连接得以促进,楔入的风险降低。引申开来,每个连接壳体到相应端子块的连接本身也得以促进。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但非强制性的方面,此类互连装置可以单独地或根据任何技术上允许的组合地并入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8]‑
每个电缆包括被由绝缘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护套覆盖的导电芯,每个电缆的顶部端子部和如果适用的底部端子部包括剥开部和被护套覆盖的绝缘部,在剥开部处,固定部固定在导电芯上,同时每个连接壳体固定在绝缘部的护套上,从而通过绝缘部的护套的弹性变形以允许剥开部相对于相应连接壳体的移动。
[0029]‑
对于每个连接叶片,固定部包括引导指,引导指相对于端子平面与连接部相对布置,同时对应连接壳体包括后壁,后壁界定凹部并形成凹槽,凹槽被配置为接收引导指,以使得连接叶片相对于连接壳体的运动链是沿着由凹槽的底部承载的轴线滑动的枢轴链。
[0030]‑
对于每个连接叶片,固定部包括引导指,引导指相对于端子平面与连接部相对布置,同时对应连接壳体包括后壁,后壁界定凹部并形成凹陷,凹陷被配置为接收引导指,以使得连接叶片相对于连接壳体的运动链是以凹陷的底部为中心的球

接头链。
[0031]‑
对于每个连接叶片,对应连接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连装置(200;201;300),配置为电连接到分配装置(100;400)的端子块(160;460),其中:所述分配装置(100;400)配置为:
·
安装在电气配电盘(20)的固定轨道(30)上,以及
·
将电源链接到固定在所述固定轨道上的模块化电气单元(40),所述电源包括至少一个相以及可选的中性点,分配装置(100;400),包括:
·
壳体(102),所述壳体(102)以电绝缘材料制造,并且基本上具有既细长而沿着纵向轴线(X20)延伸又平坦而沿着中间平面(P100)延伸的形式,所述中间平面平行于纵向轴线(X20)、平行于高度轴线(Z20)并且与深度轴线(Y20)正交,所述分配装置(100;400)具有正面(104)、背面(106)、底侧(108)以及顶侧(110),所述正面(104)和背面(106)相对并与所述中间平面平行,所述底侧(108)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X20)并且形成固定装置(109),所述固定装置(109)被设置用于安装在所述固定轨道(30)上,所述顶侧(110)与所述底侧(108)相对并通过所述正面(104)和背面(106)链接于底侧(108),
·
导体总线(130),被称为相总线(130P),所述导体总线接收在所述壳体(102)中并且彼此电绝缘,并且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电源的相应相,
·
连接端子(120),所述连接端子接收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各自连接到相应的导体总线(130),每个连接端子配置成电连接到所述电气单元(40)的相应互补端子(44),
·
端子块(160;460),形成在所述壳体(102)的顶侧(110)上并且包括输入端子(164),所述输入端子(164)各自链接到相应的导体总线(130),每个输入端子(164)限定连接容积,所述连接容积沿着与所述纵向轴线(X20)正交的连接平面延伸并向上打开,所述互连装置(200;201;300)包括多根电缆(202),所述多根电缆一起形成一组导体(204),每根电缆(202)都是柔性的并且与相应的导体总线(130)相关联,每根电缆(202)包括顶部端子部(206A)、底部端子部(206B),所述顶部端子部(206A)终止于第一端部,底部端子部(206B)与所述顶部端子部(206A)相对并且终止于另一第二端部,所述顶部端子部(206A)和所述底部端子部(206B)由中间部(206C)分开,所述电缆(202)的顶部端子部(206A)和底部端子部(206B)分别一起形成所述一组导体的顶部端子区(210A)和底部端子区(210B),对于所述一组导体的所述顶部端子区,以及可选地对于所述一组导体的所述底部端子区,所述互连装置(200;201;300)包括连接叶片(220),所述连接叶片(220)各自固定于所述顶部端子区的相应电缆(202)的相应端部,并且如果适用,固定于所述底部端子区的相应电缆的相应端部,所述连接叶片各自配置为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子(164),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一组导体(204)的顶部端子区(210A),并且如果适用,对于所述一组导体的底部端子区(210B):所述互连装置(200;201;300)包括连接壳体(230),所述连接壳体以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连接壳体固定在对应端子区的端子部的每个上,以使得所述端子部彼此平行并且在相同方向上定向,所述端子部在几何上由端子平面(P210)限定,所述端子平面平行于所述端子部,并平行于与所述端子部正交的横向轴线(X210),每个连接壳体形成内部容积(V230),所述内部容积接收每个端子部的对应端部和每个
连接叶片(220)的一部分,每个连接叶片(220)包括固定部分(222)以及连接部(224),所述固定部分(222)连接到所述对应电缆(202)的端部,所述连接部(224)延伸出所述连接壳体(230)并且配置为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子(164),当所述连接壳体处于连接配置时,与相同连接壳体相关联的所述连接叶片配置为共同连接到相同端子块(160;460)的所述输入端子(164),每个连接壳体形成凹部(244),每个凹部(244)以围绕每个连接叶片形成的尺寸间隙接收相应连接叶片,以使得允许对应连接部(244)相对于该连接壳体(230)在横向轴线(X210)上具有有限幅度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连装置(200;201;300),其中:每个电缆(202)包括被由绝缘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护套(214)覆盖的导电芯(212),每个电缆(202)的顶部端子部(206A)和如果适用的底部端子部(206B)包括剥开部(216)和被所述护套覆盖的绝缘部(218),在所述剥开部(216)处,所述固定部(222)固定在所述导电芯上,每个连接壳体(230)固定在所述绝缘部(218)的所述护套(214)上,从而通过所述绝缘部的所述护套的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剥开部(216)相对于所述连接壳体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互连装置(200;201;300),其中,对于每个连接叶片(220):所述固定部(222)包括引导指(226),所述引导指相对于所述端子平面(P210)与所述连接部(224)相对布置,对应连接壳体(230)包括后壁(250),所述后壁界定所述凹部(244)并形成凹槽(242),所述凹槽配置为接收所述引导指,以使得所述连接叶片(220)相对于所述连接壳体的运动链是沿着由所述凹槽的底部承载的轴线滑动的枢轴链。4.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互连装置(200;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