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85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所述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四周设置有托板循环推送通道,沿所述托板推送方向,所述底座顶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温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生产过程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并且也有很多反应需要在不同的高温区间内连续进行

而常见的高温炉一般只有一个腔体是,且通过对整个炉体进行加热为反应提供所需要的高温环境,因此其无法满足工艺需要在不同温度的腔室内连续进行反应的要求,即无法达到多腔室温度控制的效果

目前,可以通过将几台真空炉串联来达到多腔室温度控制,但炉体和炉体之间是分开的,由于高温不能直接拿出反应中间物,影响反应时间,同时反应物质需要从一个炉体换到另外一个炉体,操作麻烦,无法满足连续化生产

此外,管式炉存在多腔室温度控制,但只能单独操作,在保证反应物从一种环境温度转移至另外一种温度后再反应,无法实现连续化反应,只能作为实验设备使用,无法满足批量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0003]同时,通常需要传送结构将需要加热的物料
/
反应原料输送到炉内,加热后从另外一端输出,由于传送结构不受温度

材质和密封方式限制,多采用电机驱动方式
(
带传动

链传动
)
完成传输,但是这些传输结构并不适合作为高温封闭环境的输送装置,这是由于带传动和链传动均无法进行密封,并且电机和液压杆等驱动元件均无法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因此,如何优化高温炉的结构,使其在满足多腔室温度控制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输送过程中炉内温度的流失至关重要

[0004]CN112674369A
公开了一种用于坚果烘干的多层高温炉,所述多层高温炉包括箱体,箱体内部两端设置有竖直连通腔,两个竖直连通腔之间设置有若干水平隔板使箱体内部形成水平隔层,每个水平隔层内设置有一条网格输送带,每条网格输送带的两端分别位于竖直连通腔内,相邻两条网格输送带交错设置,每条网格输送带的上方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隔板使箱体内部形成若干独立隔间,每个独立隔间设置有一套加热组件

该多层高温炉利用隔板使炉内形成多个独立隔间,实现了对多腔室温度控制,但是并未考虑物料输送过程对炉内温度的影响

[0005]CN107860220A
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自动化隧道窑,其包括窑体

窑车

窑车推送装置

供热系统

助燃排烟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所述窑体设有预热区

氧化区

高温烧成区与冷却区;供热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窑体两侧壁的燃气管路

氧气管路和微波热辐射喷枪;所述集散控制系统对所述窑车推送装置

供热系统

助燃排烟系统中的各个控制单元进行自动化控制

该隧道窑的窑体虽然分为了不同的反应段,但是各反应段之间无相应阻隔措施,无法实现有效温控;并且并未考虑物料输送过程对炉内温度的影响

[0006]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具有多腔室的高温炉,结合炉体结构和物料输送装置结构,使其能够同时达到多腔室温度控制,以及最大程度的降低炉内高温区温度流失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及其运行方法,通过同时对高温炉结构和物料传输方式的优化,能够分别对每个腔室的温度进行单独控制,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炉内高温区温度流失,减少损耗;同时,通过高温炉结构和物料传输方式的配合,反应原料可以在高温炉不同腔室内进行逐级连续化反应,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

[000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所述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四周设置有托板循环推送通道,沿所述托板的推送方向,所述底座的顶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固定板推送机构

高温炉

取料机构

第一托板推出机构

第二托板推送机构和第二托板推出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第一托板推出机构

第二托板推送机构和第二托板推出机构对所述托板进行逐级循环推送

[0010]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高温炉和取料机构呈直线布置,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依次穿过所述高温炉和取料机构,所述高温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在所述托板的推送方向上至少依次串联有三个腔室,所述高温炉的进口端

出口端以及相邻所述腔室之间均设置有隔门,通过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和固定板推送机构的配合,将盛放有反应原料的固定板推送至所述高温炉内,随后通过所述托板的逐级循环推送配合所述隔门的开闭,所述反应原料依次途径所述高温炉中不同的所述腔室,进行逐级连续化反应

[001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第一托板推出机构

第二托板推送机构和第二托板推出机构组成托板逐级推送系统对托板进行逐级循环推送,在托板循环推送通道的同一直线方向同时设置有推出机构和推送机构,可完成多种不同的托板推送配合,满足传输动作的多样性需求

同时,高温炉内设置有多个串联腔室,相邻腔室之间设置有隔门,防止不同腔室间的温度干扰,从而可以分别对每个腔室的温度进行单独有效的控制,并且通过隔门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炉内高温区温度流失,减小能耗损失

此外,托板循环推送通道由高温炉的内部穿过,且能够在高温炉内部进行托板的推送

[0012]同时,托板逐级循环推送系统配合各隔门的开合,将反应原料依次推送至高温炉内不同的腔室内进行相应反应,从而能够满足反应需要在不同的高温区间内连续进行的要求,即实现了反应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逐级反应;并且托板逐级循环推送系统与固定板推送机构配合,能够实现反应原料的连续性传输,从而可以在高温炉不同的腔室中同时进行不同的反应阶段,满足连续性生产的要求

[0013]此外,单次托板推送的距离与托板的长度相等,而相邻两次托板推送的时间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反应原料在不同腔室内的反应时间来确定相邻两次托板推送的时间间隔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单元对托板逐级推送系统的推送动作以及相邻两次托板推送的时间进行调控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通过同时对高温炉结构和物料传输方式的优化,能够分别对每个腔室的温度进行单独控制,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炉内高温区温度流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包括底座
(1)
,所述底座
(1)
的顶面四周设置有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沿所述托板
(2)
的推送方向,所述底座
(1)
的顶面依次设置有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3)、
固定板推送机构
(4)、
高温炉

取料机构
(6)、
第一托板推出机构
(7)、
第二托板推送机构
(8)
和第二托板推出机构
(9)
,通过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3)、
第一托板推出机构
(7)、
第二托板推送机构
(8)
和第二托板推出机构
(9)
对所述托板
(2)
进行逐级循环推送;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3)、
高温炉和取料机构
(6)
呈直线布置,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依次穿过所述高温炉和取料机构
(6)
,所述高温炉包括炉体
(5)
,所述炉体
(5)
内在所述托板
(2)
的推送方向上至少依次串联有三个腔室,所述高温炉的进口端

出口端以及相邻所述腔室之间均设置有隔门,通过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3)
和固定板推送机构
(4)
的配合,将盛放有反应原料的固定板
(17)
推送至所述高温炉内,随后通过所述托板
(2)
的逐级循环推送配合所述隔门的开闭,所述反应原料依次途径所述高温炉中不同的所述腔室,进行逐级连续化反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由依次排列的所述托板
(2)
形成;优选地,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呈矩形框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3)
和所述第二托板推送机构
(8)
均位于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的外沿,且呈对角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推出机构
(7)
和所述第二托板推出机构
(9)
均位于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的外沿,且呈对角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保持对所述托板
(2)
进行直线推送;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3)、
第一托板推出机构
(7)、
所述第二托板推送机构
(8)
和所述第二托板推出机构
(9)
配合对所述托板
(2)
进行单次推送的距离与所述托板
(2)
的长度相等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推送机构
(4)
位于所述第一托板推送机构
(3)
与所述高温炉之间的所述托板循环推送通道
(20)
的内沿,且与所述底座
(1)
滑动连接,盛放有反应原料的所述固定板
(17)
放置于所述托板
(2)
上并随所述托板
(2)
进行单次推送后,所述固定板推送机构
(4)
将盛放有反应原料的所述固定板
(17)
推送至所述高温炉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逐级传输的多腔室高温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炉中相邻所述隔门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地,相邻所述隔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托板
(2)
的长度相等;优选地,所述高温炉中靠近进口端的腔室为第一过渡腔室
(21)
,所述高温炉中靠近出口端的腔室为第二过渡腔室
(23)
,所述第一过渡腔室
(21)
和第二过渡腔室
(23)
之间串联有至少一个反应腔室
(22)
;优选地,所述高温炉中至少一个所述反应腔室
(22)
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磊廖健淞刘中才郑春红杨宁宁郭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