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拉床工作台包括具有弧形滑道的固定基座及可滑动设于该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中的滑座,所述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的内壁面记作第一弧形面,所述滑座具有能与所述第一弧形面滑动接触的第二弧形面,包括供所述固定基座放置其上的支撑座以及相对所述固定基座固定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座相连,并带动该滑座沿所述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往复滑移。优点在于:相比传统的手工铲刮形式,其效率更高,研磨效果也更平稳。也更平稳。也更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拉床工作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涡轮机拉床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涡轮盘、压气机盘的轮盘榫槽加工,因轮盘材质的特殊性,轮盘榫槽加工一直是航空制造业中被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之一。
[0003]涡轮机拉床作为轮盘榫槽高效精密加工的高端装备,对装备自身的关键部件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摇篮机构C型座与C型滑台,作为涡轮机拉床的关键部件,在加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摇篮机构可以实现对涡轮盘榫槽不同倾角、锥角的装夹定位,不必频繁更换工装夹具,可有效提高拉削效率,上述摇篮机构C型座详见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811633893.8(公开号为CN10943418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用于拉削机床的工作台》中公开的带有弧形滑槽的固定基座(也即C型座)以及滑动配合在固定基座上的弧形滑座(也即C型滑台)。
[0004]由于C型座和C型滑台都为铸造件,自身重量在1
‑
2吨左右,且两个大型零件之间存在相互滑动。其中,C型座与C型滑台之间的相互滑动形式需要铲刮工艺进一步减小加工形变误差,以达到面与面接触所需要的精度,使得受力更均衡,在铲刮产生的点可储存润滑油,从而避免提早磨损,增加机械寿命。传统的铲刮工艺一般为人工铲刮形式,但人工铲刮工艺效率低,对于大型零件铲刮效果还不稳定。因此,针对上述拉床工作台,如何提供一种研磨效率高、研磨效果稳定的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来代替上述手动铲刮方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研磨效率高、研磨效果稳定的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拉床工作台包括具有弧形滑道的固定基座及可滑动设于该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中的滑座,所述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的内壁面记作第一弧形面,所述滑座具有能与所述第一弧形面滑动接触的第二弧形面,包括供所述固定基座放置其上的支撑座以及相对所述固定基座固定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座相连,并带动该滑座沿所述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往复滑移。
[0007]为了方便滑座与第一驱动机构进行连接,所述滑座具有与其第二弧形面相背离的工作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座的工作面相连。
[0008]为了保证滑座移动的稳定性,所述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在左右方向上呈圆弧形布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油缸,各所述第一油缸的主体均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均与所述滑座转动连接。
[0009]作为改进,各所述第一油缸的主体均通过第一球头组件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各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均通过第二球头组件与所述滑座转动连接。
[0010]为了保证两个第一油缸动作的同步性,所述滑座的工作面上设有左右延伸的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球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1]为了对支撑架及支撑座上的第一油缸等部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避免各部件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问题,所述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为在该固定基座的侧部具有缺口、从而使其横截面呈C型的C型滑道,在所述支撑座上放置到位状态下的固定基座的C型滑道的缺口的开口方向基本朝上,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上,并位于所述C型滑道的缺口的上方。C型滑道的缺口的开口方向基本朝上布置,使得支撑架及支撑座上的第一油缸也能够相对固定基座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安装设置,一方面方便了装配,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第一油缸自身重力对滑座的研磨移动过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0012]为了提高滑座与固定基座之间研磨效果,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滑座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采用滑座沿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运动与滑座相对固定基座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固定基座的第一弧形面与滑座的第二弧形面之间能够在多个维度方向上充分接触研磨,提高研磨效果。
[0013]为了实现滑动座沿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运动过程中同时进行前后往复滑移,该第二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优先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还设有能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相对固定基座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限位、并允许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随所述滑座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滑动的滑动支撑组件。
[0014]为了保证第二驱动机构随滑块沿固定基座的C型滑道往复滑移的稳定性,所述C型滑道沿前后方向贯通至该固定基座的前后侧壁,所述C型滑道沿前后方向贯通至该固定基座的前后侧壁,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布置的支撑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端部位置的两个压臂,两个所述压臂上分别设有用于抵在所述固定基座的前、后侧壁上的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油缸,两个所述第二油缸的主体连接在所述滑座上,两个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与相对应的压臂相连。
[0015]为了进一步保证滑座(第二油缸)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稳定性,每个所述压臂上还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导向杆,所述第二油缸的主体上设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具有供所述导向杆活动穿设其中的导向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滑座沿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往复移动的方式来研磨两者的大型接触面,相比传统的手工铲刮形式,其效率更高,研磨效果也更平稳。在优选方案中,还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滑座相对固定基座沿前后方向移动,也即采用了滑座沿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运动与滑座相对固定基座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相结合的方式,这使得固定基座的第一弧形面与滑座的第二弧形面之间能够在多个维度方向上充分接触研磨,进一步提高了研磨效果。第一油缸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并且每个第一油缸的上下端均通过球头组件连接成一体,球头组件形式的连接方式实现灵活性,满足第一油缸随滑座在固定基座的弧形滑道上滑动时所需的不同角度位置,此外,由于第一油缸的下部的两球头组件安装于同一个连接板上,这样的联动结构让两个第一油缸的同步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研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研磨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研磨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A
‑
A处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驱动机构、滑动支撑组件配合滑座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驱动机构、滑动支撑组件构成的组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的左视图;
[0024]图8为图6的俯视图;
[0025]图9为图6的主视图;
[0026]图10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11为图4中B处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拉床工作台包括具有弧形滑道(11)的固定基座(10)及可滑动设于该固定基座(10)的弧形滑道(11)中的滑座(20),所述固定基座(10)的弧形滑道(11)的内壁面记作第一弧形面(110),所述滑座(20)具有能与所述第一弧形面(110)滑动接触的第二弧形面(21),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所述固定基座(10)放置其上的支撑座(31)以及相对所述固定基座(10)固定的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座(20)相连,并带动该滑座(20)沿所述固定基座(10)的弧形滑道(11)往复滑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20)具有与其第二弧形面(21)相背离的工作面(2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座(20)的工作面(2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0)的弧形滑道(11)在左右方向上呈圆弧形布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油缸(41),各所述第一油缸(41)的主体均与所述支撑架(32)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一油缸(41)的活塞杆均与所述滑座(20)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油缸(41)的主体均通过第一球头组件(42)与所述支撑架(32)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一油缸(41)的活塞杆均通过第二球头组件(43)与所述滑座(20)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床工作台用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20)的工作面(22)上设有左右延伸的连接板(23),两个所述第二球头组件(43)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3)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床工作台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蓓,罗静,胡春美,刘中华,林绿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