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50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线管埋设轻量化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管埋设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
BIM
技术的线管埋设轻量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工人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线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条件,然后根据个人的经验,对施工的工地进行布线,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线之前,需要对施工的工地进行线管埋设,线管在预埋的时候需要对地面和墙体进行开槽,将穿线的管道预埋到地面和墙体之中,从而方便后期进行穿线,将线路掩埋到墙体或者地面中,使建筑内可以更加的美观,但是在现有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都是根据个人的经验,然后通过设计的开关位置和施工现场的环境,对线管进行埋设,工作人员对线管进行埋设时,线管从总闸牵引到各个位置时,一般为了保证线路的稳定,都会单独的进行牵线,此时就涉及到线管的布置,工作人员会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埋设,但是由于房间较多,这样就会导致线管的埋设会出现重复,还有就是局部的线管埋设会出现弯折的情况,导致线管的埋设长度增加,这样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会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
BIM
技术的线管埋设轻量化设计方法,通过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建筑模型将其以立体或者平面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出来,然后根据模型中各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对线管的布置进行设计,从而做到对线管的埋设进行预设,使线管埋设尽量的减少材料上的消耗,从而达到线管埋设轻量化的要求,在减少施工使用的材料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施工时间,工作人员只需按照图纸施工,不需要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
BIM
技术的线管埋设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建筑物的数据采集,通过实地勘察和查看图纸,对建筑物的数据进行采集;
S2
,建立建筑模型,通过
BIM
软件对采集的建筑物的数据进行建立建筑模型,利用数字仿真技术,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并且对同类型的数据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优化;所述对同类型的数据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优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21
,预先将采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结构类别分类处理,形成一级数据;
S22
,对各类一级数据结合实际产品形成二级数据模型;
S23
,依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达到需要的模型体量,得到
X
级数据模型;
S24
,将
X
级数据模型进行压缩处理,后续构图直接调用;
S3
,了解电路开关的位置,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信息和图纸了解建筑物中各个电路开关的具体位置;
S4
,电路开关的设计和规划,在建筑模型中,对建筑物中各个电路开关进行设计和
规划,确定各个电路开关的安装位置;
S5
,确定电路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根据建筑模型中各个电路开关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线,确定各个电路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各个电路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并联和串联,以及单管布线和双管布线;
S6
,线路的连接和布线,根据确定好的各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在建筑模型中对电路开关之间的线路进行最简单的连接和布线,确定布线路径;所述在建筑模型中对电路开关之间的线路进行最简单的连接和布线为根据各个建筑模型中电路开关的位置,采取最近的距离对电路开关之间的线路进行连接和布线,使线管埋设的距离做到最短;
S7
,导出布线路径,将设计好的布线路径通过平面图纸的形式导出

[0005]进一步的,所述
S1
中的数据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空间的长



高和面积,建筑物内部各空间的位置设计,以及建筑物内部各空间之间的对接方式

[0006]更进一步,所述
S2
中的对采集的建筑物的数据进行建立建筑模型为利用
BIM
软件的数学模型,建筑信息模型(
BIM

=
Σ
CDM=CDM
集;式(1)中:(
i

j

r
)为构件坐标(
x

y

z
)对应的
id
,根据式(1)中的构件坐标输入对应的数据然后通过
BIM
软件进行模拟建筑物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
S3
中的建筑物中各个电路开关的具体位置通常由多个施工单位提供,通过施工图纸对建筑物中各空间的电路开关位置进行了解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
S5
中电路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在同一个房间中的电路开关为串联,多个房间之间的电路开关为并联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
S7
将设计好的布线路径通过平面图纸的形式导出为通过
CAD
将建筑物各空间设计好的布线路径以平面图纸的形式导出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建筑模型将其以立体或者平面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出来,然后根据建筑模型中各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对线管的布置进行设计,从而做到对线管的埋设进行预设,使线管埋设尽量的减少材料上的消耗,从而达到线管埋设轻量化的要求,在减少施工使用的材料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施工时间,工作人员只需按照图纸施工,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安全

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新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

除在此记载的
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
BIM
技术的线管埋设轻量化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
,建筑物的数据采集,首先工作人员通过实地勘察和查看图纸,对建筑物的数据进行采集;
S2
,建立建筑模型,通过
BIM
软件对采集的建筑物的数据进行建立建筑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
BIM
技术的线管埋设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建筑物的数据采集,通过实地勘察和查看图纸,对建筑物的数据进行采集;
S2
,建立建筑模型,通过
BIM
软件对采集的建筑物的数据进行建立建筑模型,利用数字仿真技术,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并且对同类型的数据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优化;所述对同类型的数据模型进行分类整理优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21
,预先将采集好的数据进行数据结构类别分类处理,形成一级数据;
S22
,对各类一级数据结合实际产品形成二级数据模型;
S23
,依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达到需要的模型体量,得到
X
级数据模型;
S24
,将
X
级数据模型进行压缩处理,后续构图直接调用;
S3
,了解电路开关的位置,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信息和图纸了解建筑物中各个电路开关的具体位置;
S4
,电路开关的设计和规划,在建筑模型中,对建筑物中各个电路开关进行设计和规划,确定各个电路开关的安装位置;
S5
,确定电路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根据建筑模型中各个电路开关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线,确定各个电路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各个电路开关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并联和串联,以及单管布线和双管布线;
S6
,线路的连接和布线,根据确定好的各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在建筑模型中对电路开关之间的线路进行最简单的连接和布线,确定布线路径;所述在建筑模型中对电路开关之间的线路进行最简单的连接和布线为根据各个建筑模型中电路开关的位置,采取最近的距离对电路开关之间的线路进行连接和布线,使线管埋设的距离做到最短;
S7
,导出布线路径,将设计好的布线路径通过平面图纸的形式导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
BIM
技术的线管埋设轻量化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施建焕王玉秀韩萧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