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932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包括:下层钢框架,包括多根下钢柱和多根下钢梁,下钢梁连接在下钢柱之间,下层钢框架上浇筑有楼板;上层钢框架,设置在下层钢框架上,包括多根上钢柱和多根上钢梁,上钢梁连接在上钢柱之间;多个张紧装置,沿上层钢框架和下层钢框架周向设置;张紧装置包括支撑杆、拉索和千斤顶,千斤顶设置在下层钢框架上,支撑杆一端与下层钢框架相抵,支撑杆的另一端凸出在下层钢框架之外,拉索的一端与千斤顶连接,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支撑杆远离下层钢框架的一端,并与上钢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控制系统在浇筑过程中,可对钢柱的垂直度做出及时校正,可有效保证钢柱的垂直度。直度。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政府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抗震延性好、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施工安装工期短等显著优点,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国家重点推广和应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之一。
[000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良好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建筑结构建造顺利完成以及日后投入正常使用的根本保障。在施工过程中,钢柱垂直度的控制是装配式钢结构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为钢柱垂直度偏差过大会带来众多不利的影响,比如:上下柱对接错位、结构中产生过大的初始弯矩、部分细部受力不明等,最终导致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
[0004]现有对结构钢柱垂直度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前阶段,而对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后的垂直度控制的相关研究较少。而实际工程中,楼板混凝土浇筑同样会对结构钢柱的垂直度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浇筑过程中可及时矫正钢柱的垂直度的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包括:
[0007]下层钢框架,包括多根下钢柱和多根下钢梁,所述下钢梁连接在所述下钢柱之间,所述下层钢框架上浇筑有楼板;
[0008]上层钢框架,设置在所述下层钢框架上,包括多根上钢柱和多根上钢梁,所述上钢梁连接在所述上钢柱之间;
[0009]多个张紧装置,沿所述上层钢框架和所述下层钢框架周向设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支撑杆、拉索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下层钢框架上,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下层钢框架相抵,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凸出在所述下层钢框架之外,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下层钢框架的一端,并与所述上钢柱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下层钢框架的一端设有滑轮;
[0011]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与所述上钢柱连接。
[0012]进一步地,多根所述上钢柱上设有拉钩,所述拉索远离所述千斤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拉钩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层钢框架沿其外周设有多个支撑板,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0014]进一步地,多根所述上钢柱与多根所述下钢柱一一对应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下钢柱和所述上钢柱。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柱与所述下钢柱的大小相同、长度相等。
[0017]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张紧所述拉索,且对所述拉索施加有预设的拉力。
[001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张紧装置均布于所述上层钢框架和所述下层钢框架两者的周向。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中,在上层钢框架和下层钢框架的周向均匀设置了多个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包括支撑杆、拉索和千斤顶,当将支撑杆和高强的预应力拉索固定在上、下层钢框架上之后,形成张弦受力结构,千斤顶可对拉索设定一个初始预应力值,张紧装置的设置可加强两层钢框架的整体刚度。且在浇筑上层钢框架处的楼板时,若上钢柱发生偏移等情况,使得上钢柱的垂直度误差超过规定值时,可通过调节相应的张紧装置(即调节千斤顶对拉索的预应力值),来及时校正上钢柱的垂直度,直至其楼板浇筑完成,进而有效保证钢柱在浇筑过程中的垂直度,调节简单、精度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上层钢框架和下层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
[0025]1、下层钢框架;11、下钢柱;12、下钢梁;121、支撑板;
[0026]2、上层钢框架;21、上钢柱;22、上钢梁;211、挂钩;
[0027]3、张紧装置;31、支撑杆;32、拉索;33、千斤顶;311、滑轮;
[0028]A、已浇筑楼板;B、待浇筑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
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如图1所示,为楼板混凝土浇筑前,钢结构框架的示意。为了使钢柱具有较好的整体性,需安装待浇筑楼层B的上一层钢梁,且使梁柱连为一体,形成框架结构。此时,由于最上面的两个楼层还没有混凝土楼板,因此虽然形成了框架结构,但是其整体的刚度还是比较小的。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对钢柱的冲击及挤压作用,容易导致钢柱产生一定量的偏移。如果不及时校正钢柱的垂直度,则会出现上下柱对接错位、结构中产生过大的初始弯矩、部分细部受力不明等问题,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0035]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下层钢框架1、上层钢框架2和多个张紧装置3。
[0036]下层钢框架1包括多根下钢柱11和多根下钢梁12,所述下钢梁12连接在所述下钢柱11之间,所述下层钢框架1上浇筑有楼板,即在下层钢框架1出已浇筑楼板A,以保证下层钢框架1已经具有较大的强度。其中,下钢柱11垂直于下钢梁12。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钢框架,包括多根下钢柱和多根下钢梁,所述下钢梁连接在所述下钢柱之间,所述下层钢框架上浇筑有楼板;上层钢框架,设置在所述下层钢框架上,包括多根上钢柱和多根上钢梁,所述上钢梁连接在所述上钢柱之间;多个张紧装置,沿所述上层钢框架和所述下层钢框架周向设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支撑杆、拉索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下层钢框架上,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下层钢框架相抵,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凸出在所述下层钢框架之外,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下层钢框架的一端,并与所述上钢柱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下层钢框架的一端设有滑轮;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与所述上钢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垂直度控制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节定孔祥成党月海陈跃余宝艇沈宏炯薛雨睛孙俊张琪陆龙耀刘龙陈江南王梦浩王一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