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928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压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下表面与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下表面与橡胶防滑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的侧端与框架主体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侧端与保温材料层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材料层的侧端与加热体的侧端接触,所述保温炉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表面与防护外壳的侧面接触,所述进料管的侧端与电磁泵的侧端活动连接,所述电磁泵的上表面与出料管的底端活动连接。该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金属液传输平稳,无剧烈的加压与减压过程,铸件的质量稳定,金属液经过磁场的作用,提高了铸件的品质。提高了铸件的品质。提高了铸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铸造
,具体为一种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低压铸造是指铸型一般安置在密封的坩埚上方,坩埚中通入压缩空气,在熔融金属的表面上造成低压力,使金属液由升液管上升填充铸型和控制凝固的铸造方法。
[0003]但是在坩埚中通入压缩空气,会使气体溶入金属液,导致金属液被污染,使铸件上会有气泡和二次氧化残渣,进入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不同会导致铸件的品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会使气体溶入金属液,导致金属液被污染,使铸件上会有气泡和二次氧化残渣,铸件的品质不稳定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下表面与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下表面与橡胶防滑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的侧端与框架主体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侧端与保温材料层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材料层的侧端与加热体的侧端接触,所述加热体的底端与保温炉的底端表面接触,所述保温炉的顶端与保温炉盖螺纹连接,所述加热体的底端与发电机的顶端接触,所述发电机的下表面与防护外壳的内部底端表面接触,所述发电机的侧端与保温材料层的侧端接触,所述保温炉的上端与保温棉层的底端接触,所述保温棉层的上表面与防护外壳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炉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表面与防护外壳的侧面接触,所述进料管的侧端与电磁泵的侧端活动连接,所述电磁泵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板的侧端与框架主体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泵的上表面与出料管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出料管的顶端与下铸型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铸型的上表面与上铸型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上铸型的上表面与液压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升降杆的上端与框架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与下铸型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架的侧端与框架主体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下表面与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位于防护外壳的下面,所述支撑腿的下表面与橡胶防滑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橡胶防滑垫位于防护外壳的下面。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侧端与保温材料层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材料层的侧端与加热体的侧端接触,所述加热体位于防护外壳的上面。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体的底端与保温炉的底端表面接触,所述保温炉位于加热体的
上面,所述保温炉的顶端与保温炉盖螺纹连接,所述保温炉盖位于加热体的上面。
[0011]优选的,所述电磁泵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电磁泵位于支撑板的上面,所述电磁泵的上表面与出料管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出料管位于支撑板的上面。
[0012]优选的,所述下铸型的上表面与上铸型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上铸型的上表面与液压升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升降杆位于下铸型的上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防护外壳的下表面与支撑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腿的下表面与橡胶防滑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防滑垫具有疏水防滑的特点,使支撑腿更具有稳定性;
[0015]2、该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防护外壳的内部侧端与保温材料层的侧端固定连接,保温材料层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支撑架的侧端与框架主体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支撑架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架通过支撑杆,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0016]3、该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金属液传输平稳,无剧烈的加压与减压过程,铸件的质量稳定,金属液经过磁场的作用,提高了铸件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保温炉侧视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保温炉盖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电磁泵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防护外壳;2、支撑腿;3、橡胶防滑垫;4、框架主体;5、保温材料层;6、加热体;7、保温炉;8、保温炉盖;9、发电机;10、保温棉层;11、进料管;12、电磁泵;13、支撑板;14、出料管;15、下铸型;16、上铸型;17、液压升降杆;18、支撑杆;1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防护外壳1,防护外壳1的下表面与支撑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腿2的下表面与橡胶防滑垫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防护外壳1的侧端与框架主体4的侧端固定连接,防护外壳1的内部侧端与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固定连接,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与加热体6的侧端接触,加热体6的底端与保温炉7的底端表面接触,保温炉7的顶端与保温炉盖8螺纹连接,加热体6的底端与发电机9的顶端接触,发电机9的下表面与防护外壳1的内部底端表面接触,发电机9的侧端与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接触,保温炉7的上端与保温棉层10的底端接触,保温棉层10的上表面与防护外壳1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保温炉7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11,进料管11的表面与防护外壳1的侧面接触,进料管11的侧端与电磁泵12的侧端活动连接,电磁泵12的下表面与支撑板13的上表面接触,支撑板13的侧端与框架主体4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电磁泵12的上表面与出料管14的底端
活动连接,出料管14的顶端与下铸型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铸型15的上表面与上铸型16的下表面接触,上铸型16的上表面与液压升降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液压升降杆17的上端与框架主体4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板13的上表面与支撑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8的上端与支撑架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19的上表面与下铸型15的下表面接触,支撑架19的侧端与框架主体4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
[0024]防护外壳1的下表面与支撑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腿2位于防护外壳1的下面,支撑腿2的下表面与橡胶防滑垫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防滑垫3位于防护外壳1的下面。
[0025]防护外壳1的内部侧端与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固定连接,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与加热体6的侧端接触,加热体6位于防护外壳1的上面。
[0026]加热体6的底端与保温炉7的底端表面接触,保温炉7位于加热体6的上面,保温炉7的顶端与保温炉盖8螺纹连接,保温炉盖8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泵低压铸造系统,包括防护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1)的下表面与支撑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2)的下表面与橡胶防滑垫(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1)的侧端与框架主体(4)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1)的内部侧端与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与加热体(6)的侧端接触,所述加热体(6)的底端与保温炉(7)的底端表面接触,所述保温炉(7)的顶端与保温炉盖(8)螺纹连接,所述加热体(6)的底端与发电机(9)的顶端接触,所述发电机(9)的下表面与防护外壳(1)的内部底端表面接触,所述发电机(9)的侧端与保温材料层(5)的侧端接触,所述保温炉(7)的上端与保温棉层(10)的底端接触,所述保温棉层(10)的上表面与防护外壳(1)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炉(7)的侧面设置有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的表面与防护外壳(1)的侧面接触,所述进料管(11)的侧端与电磁泵(12)的侧端活动连接,所述电磁泵(12)的下表面与支撑板(13)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板(13)的侧端与框架主体(4)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泵(12)的上表面与出料管(14)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出料管(14)的顶端与下铸型(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铸型(15)的上表面与上铸型(16)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上铸型(16)的上表面与液压升降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升降杆(17)的上端与框架主体(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3)的上表面与支撑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8)的上端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巧生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