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12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其包括;带盖的养殖瓶本体,所述养殖瓶本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周边的弧形侧壁、顶盖。所述养殖瓶顶部盖子上设有圆形透气孔,顶部盖子下即瓶口处设有用于防止黑水虻爬出养殖瓶的塑料隔离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主要针对于实验室中的黑水虻幼虫养殖,利用设置在瓶盖上的圆形透气孔,利用空气流动,加快黑水虻体表水分蒸发,减少与侧壁的吸附能力,起到防止逃逸的作用。透明塑料的养殖瓶,不仅有利于观察黑水虻幼虫的生长状况和活动情况,而且光照通透有利于提供适合的生长光照环境,瓶口上固定的金属隔离网,起到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起到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起到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


[0001]本技术属于昆虫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

技术介绍

[0002]当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双翅目水虻科的昆虫,英文名称Black Soldier Fly,又称光亮扁角水虻。黑水虻是能够取食禽兽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和人类食物,因其食性广、吸收转化率高,环保及廉价,其幼虫可采食多种有机废弃物,具有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易于养殖管理、动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0003]目前的黑水虻养殖箱为顶部开口的盒体结构,盒体一般为矩形,底部为一层金刚网,四周为塑料侧壁,顶部开口部设有翻边,方便搬运,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0004]黑水虻是依靠自身分泌的粘液将身体附着在物体表面而爬行向前蠕动的。在养殖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适宜黑水虻生长的情况下,黑水虻幼虫是不会跑出养殖盒的,但是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升高,通气性不好,黑水虻幼虫会沿着养殖盒的内壁爬出来,对实验室进行养殖实验带来很多的不便。
[0005]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验室使用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该养殖瓶主要针对黑水虻幼虫养殖,主要根据黑水虻幼虫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设计,利用设置在顶盖上的圆形透气孔,不但可以为黑水虻生长提供必需的氧气,还可以利用空气流动,加快黑水虻体表水分蒸发,减少与侧壁的吸附能力,防止因环境变化导致黑水虻生长环境不适宜导致的黑水虻爬出养殖盒。顶盖上即养殖瓶瓶口固定的塑料隔离网,起到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另外透明的侧壁不仅有利于观察黑水虻幼虫的生长状况和活动情况,还有利于为黑水虻幼虫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包括养殖瓶主体,所述养殖瓶主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周边的弧形侧壁和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圆形透气孔,所述顶盖的下方可拆卸安装有隔离网。
[0008]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透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顶盖直径,所述圆形透气孔的直径为8cm,所述顶盖直径为10cm。
[0009]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网的孔径为0.8 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网为塑料网或金属网,且所述隔离网是通过粘贴、卡槽、螺栓、卡扣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方式与所述养殖瓶主体瓶口形成组合式的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瓶主体为透明塑料制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养殖瓶主要针对黑水虻幼虫养殖,主要根据黑水虻幼虫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设计,在养殖瓶盖上设置一个较大的透气孔,便于黑水虻幼虫呼吸透气,设置防止黑水虻通过孔洞爬出的隔离网,不但可以为黑水虻生长提供必需的氧气,还可以利用空气流动,加快黑水虻体表水分蒸发,减少与侧壁的吸附能力,重力会大于吸附力,会自动掉落到养殖瓶的底部,起到黑水虻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
[0014]另外,黑水虻幼虫养殖瓶的材质为透明塑料,便于观察黑水虻幼虫的生长状况,良好的透光条件,为黑水虻幼虫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顶盖、透气孔与塑料隔离网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隔离网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养殖瓶主体;2、底板;3、弧形侧壁;4、顶盖;5、圆形透气孔;6、隔离网。
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包括养殖瓶主体1,养殖瓶主体1包括底板2、设置在底板周边的弧形侧壁3和顶盖4,顶盖4上开设有圆形透气孔5,顶盖4的下方可拆卸安装有隔离网6。
[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圆形透气孔5的直径小于顶盖4直径,圆形透气孔5的直径为8cm,顶盖4直径为10cm。
[0023]通过该设计,一方面方便安装,同时设置的圆形透气孔5,便于黑水虻幼虫呼吸,不但可以为黑水虻生长提供必需的氧气,还可以利用空气流动,加快黑水虻体表水分蒸发,减少与侧壁的吸附能力,重力会大于吸附力,会自动掉落到养殖瓶的底部,起到黑水虻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这样就不会使黑水虻幼虫通气不好而顺着侧壁逃出。
[0024] 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网6的孔径为0.8 mm。
[0025]通过该设计,为了防止黑水虻幼虫从圆形透气孔5爬出,保证实验时的方便性。
[0026]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网6为塑料网或金属网,且隔离网6是通过粘贴、卡槽、螺栓、卡扣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方式与养殖瓶主体1瓶口形成组合式的结构。
[0027]本实施例附图为组合式结构,但是,不能排除隔离网6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与养殖瓶本体为一体的结构这种方式的存在。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养殖瓶主体1为透明塑料制成。
[0029]通过该设计,使得装置阳光通透性好,这样不仅有利于观察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和活动状况,而且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生长,这样就会防止黑水虻幼虫因生长环境黑暗以及不适应而逃出养殖瓶,方便于对黑水虻幼虫展开研究。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包括养殖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瓶主体(1)包括底板(2)、设置在底板周边的弧形侧壁(3)和顶盖(4),所述顶盖(4)上开设有圆形透气孔(5),所述顶盖(4)的下方可拆卸安装有隔离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新型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透气孔(5)的直径小于所述顶盖(4)直径,所述圆形透气孔(5)的直径为8cm,所述顶盖(4)直径为10cm。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爽郭治雪郝建伟李松龄张芸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