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908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一种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能量供应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能量供应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平台数据库通信连接;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第一监测单元设于住宅区、公园绿地、工业区、道路和污水处理厂处,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项目区污染特征进行了涵盖降雨径流、入管、入污水厂、入河的全方位监测,实现了对智慧水环境平台感知系统的监测设备的全面、系统布设,为分析层水环境模型率定提供了有效全面的数据。定提供了有效全面的数据。定提供了有效全面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环境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全国各地有不少城市开始兴建智慧水环境平台,为城市的水环境管理提供高效、智能决策支持。水环境模型是智慧水环境平台分析层的核心模块之一,对预测城市水环境演变趋势,分析各种水环境管控方案实施效果至关重要。
[0003]水环境模型的构建需要依赖大量模型参数。在平台建设时,往往会采集大量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矫正,以确保模型精度。但是随着平台运行,以及城市水环境现状的变更,水环境模型参数若保持不变的话,水环境模型的精度会日渐下降。这也导致很多城市的智慧水环境平台被束之高阁,仅作宣传而为得到实际应用。
[0004]然而,现有的智慧水环境平台感知系统的监测设备在布设时,往往只注重水体(河流)本身的监测,而忽视了污染源(管网和污水厂以及降雨径流)特征的监测,布设得不全面、不系统,导致无法有效分析水环境治理项目区的污染特征,难以为分析层水环境模型率定提供有效数据。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智慧水环境平台感知系统的监测设备布设不全面、不系统,难以为分析层水环境模型率定提供有效数据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能量供应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能量供应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平台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其中第一监测单元包括流量监测传感器和水质监测传感器,第二监测单元包括流量监测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和水位监测传感器;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住宅区、公园绿地、工业区、道路和污水处理厂处,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处。
[0008]上述方案针对项目区污染特征进行了涵盖降雨径流、入管、入污水厂、入河的全方位监测,实现了对智慧水环境平台感知系统的监测设备的全面、系统布设,为分析层水环境模型率定提供了有效全面的数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住宅区的雨水篦子或雨水井处。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公园绿地的雨水排口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工业区中与市政道路接驳的雨水井处。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工业区的雨水排口或雨水篦子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污水处理厂的厂前池进水口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上游与水环境治理项目区边界的相交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下游与水环境治理项目区边界的相交处。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汇口上游10W处,W为河道宽度。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不仅对水体本身进行了监测,还对污染源特征进行了监测,实现了对智慧水环境平台感知系统的监测设备的全面、系统布设,为分析层水环境模型率定提供了有效全面的数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水环境治理项目区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城中村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老旧小区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新建小区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3]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工业区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4]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公园绿地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5]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主干道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6]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次干道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路产汇流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晴天工况入污水厂污水流量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晴天工况入污水厂污水COD水质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晴天工况断面B水位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晴天工况断面B COD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32]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雨天工况入污水厂污水流量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33]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雨天工况入污水厂污水COD水质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34]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雨天工况断面B水位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0035]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雨天工况断面B COD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7]参见图1,一种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能量供应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能量供应模块分别与传感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传感器模块通
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平台数据库通信连接;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其中第一监测单元包括流量监测传感器和水质监测传感器,第二监测单元包括流量监测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和水位监测传感器。能量供应模块可采用市电、太阳能或蓄电池等供电方案,为传感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允许所需电能。传感器模块将采集到的城市水环境数据发送至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4G、5G数据传输方案,将传感器模块发送过来的城市水环境数据传输至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数据库,供水环境模型率定验证使用。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参考文献:[1]周柯锦,蒋彩萍,江蓝,等.基于MIKE11模型的水环境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2.。
[0038]第一监测单元设于住宅区的雨水篦子或雨水井处、公园绿地的雨水排口处、工业区中与市政道路接驳的雨水井处、工业区的雨水排口或雨水篦子处和污水处理厂的厂前池进水口处。
[0039]若河道源头没有在水环境治理项目区内,则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上游与水环境治理项目区边界的相交处。若河道汇口在水环境治理项目区内,则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汇口上游10W处,W为河道宽度。河道汇口在水环境治理项目区外,则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下游与水环境治理项目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模块、能量供应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能量供应模块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水智慧水环境平台的平台数据库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其中第一监测单元包括流量监测传感器和水质监测传感器,第二监测单元包括流量监测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和水位监测传感器;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住宅区、公园绿地、工业区、道路和污水处理厂处,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设于河道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住宅区的雨水篦子或雨水井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设于公园绿地的雨水排口处。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膺翰赵坤刘亮周海燕陈外才周业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