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84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燃烧器包括燃烧体和设置在燃烧体内的预热内芯,预热内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轴向进气口,预热内芯包括同轴堆叠设置的多个预热单体;预热单体的中心均设有通孔,多个预热单体的通孔连通并形成轴向气体通道,相邻的两个预热单体之间具有径向出气通道;预热单体上设有导流口且导流口的出气方向背离通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混合燃气的导流效果,进而混合燃气的气体均匀性好,燃烧器整体燃烧效率高且燃烧稳定。器整体燃烧效率高且燃烧稳定。器整体燃烧效率高且燃烧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热水设备采用的燃烧方式包括大气式燃烧和全预混燃烧方式,其燃烧装置分别对应为大气式燃烧器和全预混燃烧器。对于全预混燃烧器,燃气与空气在燃烧之前需要混合,混合越均匀、预热越充分,则燃烧越完全,燃烧温度越高,进气分配越均匀,燃烧越稳定。全预混燃烧器的结构上通常只有一个燃烧器单体,不但热强度比大气式燃烧器单体大得多,而且结构更加紧凑,整体的体积也比大气式燃烧器要小得多,这很大程度上大大节省优化了燃气热水设备整体的设计空间。
[0003]现有的全预混燃烧器中,比较常见的燃烧器单体形式为长圆筒式燃烧器,火孔结构多为表面圆形火孔,由于其进气分配路径相对较长,在较长的圆筒型燃烧器里面气流容易分配不均。进气结构设计不合理时会使进气不均匀;火孔结构设计不合理时,则容易造成燃烧面局部高温和热应力集中问题,最终可能导致出现燃烧稳定性差、燃烧效率低等问题,特别是在低负荷燃烧时,在低温度空气与燃气混合进入燃烧时,燃烧效率低,更容易出现燃烧不稳定、烟气排放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燃烧器,其能够有效解决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能够有效解决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6]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07]燃烧器,包括:
[0008]燃烧体和设置在所述燃烧体内的预热内芯,所述预热内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轴向进气口;
[0009]所述预热内芯包括同轴堆叠设置的多个预热单体;每个所述预热单体的中心均设有通孔,多个所述预热单体的所述通孔连通并形成轴向气体通道,所述轴向进气口与所述轴向气体通道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预热单体之间具有轴向间隙以形成径向出气通道;
[0010]所述预热单体上设有导流口,所述导流口贯通所述预热单体的两侧且所述导流口的出气方向背离所述通孔设置。
[0011]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的燃烧器,通过将预热内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为轴向进气口,并在相邻两个预热单体之间的轴向间隙作为径向出气通道,混合燃气进入预热内芯的轴向气体通道后往四周扩散至若干径向出气通道内,部分混合燃气从径向出气通道的端部流出,另一部分混合燃气通过导流口进入邻近的径向出气通道内,从而使得混合燃气混合更加均
匀,由于导流口的出气方向背离预热单体的通孔,因此通过导流口排出的混合燃气利于对混合燃气的充分导流,提高气体稳定性,利于提高燃气气体分子燃烧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和燃烧效率。
[0013]预热内芯设置在燃烧体内部,预热内芯的内部混合燃气通过四周的径向出气通道排出并均匀进入燃烧体,具有结构紧凑和进气分配均匀的优点。在快速燃烧反应条件下,燃烧体能够不断地对预热内芯传导和辐射燃烧热量,持续加热预热内芯,对混合燃气具有预热的效果,使得燃烧过程持续而稳定,且不易回火,提升了燃烧稳定性,有效降低了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废气排放,节能环保。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单体上设有扰流口,所述扰流口贯通所述预热单体的两侧且所述扰流口的出气方向部分朝向所述通孔设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口和所述扰流口围绕所述通孔的周向分别设置多个,每个所述导流口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扰流口之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单体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缘,多个所述限位凸缘沿所述预热单体的周向边缘间隔设置并形成多个空隙,所述空隙与所述径向出气通道连通。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限位凸缘沿所述预热单体的周向边缘间隔形成波浪形结构。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内芯还包括进气端盖,所述进气端盖与靠近所述轴向进气口的所述预热单体抵接,所述轴向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端盖上。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内芯还包括尾部端盖,所述尾部端盖被配置为封闭多个所述预热单体的背离所述轴向进气口的一端,所述尾部端盖、多个所述预热单体和所述进气端盖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内芯还包括预热芯端盖,所述预热芯端盖设在所述尾部端盖和靠近所述尾部端盖的所述预热单体之间。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端盖与所述燃烧体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层;所述尾部端盖和所述燃烧体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层。
[0022]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23]燃气热水设备,包括上述提供的所述燃烧器。
[0024]本技术所述的燃气热水设备,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技术的燃气热水设备,其燃烧器通过将预热内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为轴向进气口,任意相邻两个预热单体之间的轴向间隙形成径向出气通道,且在预热单体的一侧设置出气方向背离通孔的导流口,使得若干径向出气通道导通,混合燃气进入径向出气通道后通过导流口与邻近的径向出气通道内混合燃气充分混合,从而使得混合燃气进气分配均匀,利于调高燃烧效率;且由于导流口的出气方向背离预热单体的通孔,从而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从径向出气通道排出的混合燃气的气体稳定性好;燃烧体的外周壁燃烧后能够对预热内芯传导和辐射燃烧热量,进而持续加热预热内芯,对混合燃气具有预热效果,利于燃烧过程的持续稳定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燃烧器的结构爆炸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燃烧器中预热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燃烧器中混合燃气的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燃烧器中进气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燃烧器中预热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燃烧器的安装示意图。
[0032]标号说明:
[0033]100、燃气热水设备;101、风机;102、预混器;103、进气头;
[0034]1、预热内芯;11、预热单体;111、通孔;112、轴向气体通道;113、径向出气通道;114、轴向进气口;115、导流口;1151、导流体;116、扰流口;1161、扰流体;117、限位凸缘;118、空隙;119、第三通孔;12、进气端盖;121、导向体;1211、第四通孔;122、法兰盘;1221、安装孔;13、尾部端盖;131、第一通孔;14、预热芯端盖;141、第二通孔;2、燃烧体;3、连接件;4、第一隔热层;5、第二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体(2)和设置在所述燃烧体(2)内的预热内芯(1);所述预热内芯(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轴向进气口(114);所述预热内芯(1)包括同轴堆叠设置的多个预热单体(11);每个所述预热单体(11)的中心均设有通孔(111),多个所述预热单体(11)的所述通孔(111)连通并形成轴向气体通道(112),所述轴向进气口(114)与所述轴向气体通道(112)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预热单体(11)之间具有轴向间隙以形成径向出气通道(113);所述预热单体(11)上设有导流口(115),所述导流口(115)贯通所述预热单体(11)的两侧且所述导流口(115)的出气方向背离所述通孔(111)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单体(11)上设有扰流口(116),所述扰流口(116)贯通所述预热单体(11)的两侧且所述扰流口(116)的部分出气方向部分朝向所述通孔(111)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115)和所述扰流口(116)围绕所述通孔(111)的周向分别设置多个,每个所述导流口(115)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扰流口(11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单体(1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凸缘(117),多个所述限位凸缘(117)沿所述预热单体(11)的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张锦梁余浩伦张慧婷朱莲宗梁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