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76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包括掌型面板以及能够折弯的手指骨骼,所述手指骨骼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手指骨骼与所述掌型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掌型面板上远离手指骨骼的一端设有柄杆,每个所述手指骨骼均包括三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侧壁设有压力传感器,每两个上下相邻的连接杆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球头,每四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球头之间均贯穿固定连接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外部罩设有盒体,所述盒体固定在连接杆的侧壁,每个所述转轴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手指骨骼同时固定身体结构的同一位置,达到精准定位的效果,从而使冲击的力度渗透传导方向一致,使疗效更为精准。准。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

技术介绍

[0002]徒手冲击疗法是吸取中医推拿的抖法和拍法、现代康复的关节松动技术理论与手法优势,而专利技术的一种省时省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患部结构进行冲击,产生力学冲击与传导,从而对肢体及治疗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震动、挤压、分离效应,具有快速冲击、快速分离、反复作用的特点,主要应用于颈肩腰腿痛等肌骨性疾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人体骨关节疾病引起疼痛产生是由人体本身结构组织的改变,肌肉筋膜形态学的变化以及神经卡压等炎症反应,徒手冲击疗法产生的冲击、震动等有助于松解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粘连,有效改善张力平衡,调节生物力学及组织结构,促进软骨组织恢复,从而加速周围血液循环,改善疼痛阈值,提高肌力及功能。
[0003]目前徒手冲击疗法是以双手进行操作,操作者一只手四指并拢按压固定患部结构,作为缓冲垫,另一只手握空心拳,用小鱼际肌冲击患者的患处,从而起到冲击、振动的效果,但人体四指长短不一,常常固定的部位不够一致,使冲击力的渗透传导方向不统一,定位不够精准,要时常移动手指来贴合患者的患部结构,不能完美实现想要达到的力传导效果。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以解决技术中目前徒手冲击疗法是以双手进行操作,操作者一只手四指并拢按压固定患部结构,作为缓冲垫,另一只手握空心拳,用小鱼际肌冲击患者的患处,从而起到冲击、振动的效果,但人体四指长短不一,常常固定的部位不够一致,使冲击力的渗透传导方向不统一,定位不够精准,要时常移动手指来贴合患者的患部结构,不能完美实现想要达到的力传导效果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包括掌型面板以及能够折弯的手指骨骼,所述手指骨骼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手指骨骼与所述掌型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掌型面板上远离手指骨骼的一端设有柄杆,每个所述手指骨骼均包括三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侧壁设有压力传感器,每两个上下相邻的连接杆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球头,每四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球头之间均贯穿固定连接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外部罩设有盒体,所述盒体固定在连接杆的侧壁,每个所述转轴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部啮合套接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贯穿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盒体的内壁和连接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连接杆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滑杆上,所述内齿圈的另一侧设有齿板,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与盒体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
第二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所述盒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远离盒体的一端与齿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头转动连接在球形槽内。
[0008]优选的,所述球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远离球头的一端贯穿球形槽延伸至外部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侧壁设有与连杆相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球形槽相连通。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手指骨骼的外部均粘贴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软硅胶。
[0011]优选的,所述盒体上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贯穿盒体延伸至内部与转轴同轴连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本技术可以使得手指骨骼同时固定身体结构的同一位置,达到精准定位的效果,从而使冲击的力度渗透传导方向一致,使疗效更为精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A区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B区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掌型面板;13、柄杆;2、手指骨骼;21、连接杆;211、球形槽;212、第二开口;22、球头;221、连杆;23、转轴;24、盒体;241、第一开口;242、转杆;243、第二齿轮;244、手柄;245、伸缩杆;25、第一齿轮;26、内齿圈;261、滑块;262、滑杆;263、弹簧;264、齿板;27、压力传感器;28、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包括掌型面板1以及能够折弯的手指骨骼2,所述手指骨骼2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手指骨骼2与所述掌型面板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掌型面板1上远离手指骨骼2的一端设有柄杆13,每个所述手指骨骼2均包括三个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侧壁设有压力传感器27,每两个上下相邻的连接杆21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球头22,每四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球头22之间均贯穿固定连接有转轴23,每个所述转轴23的一端外部罩设有盒体24,所述盒体24固定在连接杆21的侧壁,每个所述转轴23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5的外部啮合套接有内齿圈26,所述内齿圈26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61,所述滑块261上贯穿滑动连接有滑杆262,所述滑杆262的两端分别与盒体24的内壁和连接杆2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61与连接杆2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63,所述弹簧263套设在滑杆262上,所述内齿圈26的另一侧设有齿板264,所述盒体24的一侧设有与盒体24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开口241,所述第
一开口241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242,所述转杆24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43,所述第二齿轮243与齿板264啮合连接,所述盒体24的内侧壁上设有伸缩杆245,所述伸缩杆245上远离盒体24的一端与齿板264固定连接。
[0022]所述连接杆21的顶端设有球形槽211,所述球头22转动连接在球形槽211内,通过设置的球形槽211可以供球头22转动。
[0023]所述球头2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杆221,所述连杆221上远离球头22的一端贯穿球形槽211延伸至外部与连接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
[0024]所述连接杆21的顶端侧壁设有与连杆221相匹配的第二开口212,所述第二开口212与球形槽211相连通。
[0025]每个所述手指骨骼2的外部均粘贴有缓冲垫28,所述缓冲垫28为软硅胶,通过设置的缓冲垫28可以进行缓冲,保护徒手冲击疗法初学者手不受伤,更加便于初学者操作。
[0026]所述盒体24上远离连接杆21的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徒手冲击疗法的冲击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掌型面板(1)以及能够折弯的手指骨骼(2),所述手指骨骼(2)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手指骨骼(2)与所述掌型面板(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掌型面板(1)上远离手指骨骼(2)的一端设有柄杆(13),每个所述手指骨骼(2)均包括三个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侧壁设有压力传感器(27),每两个上下相邻的连接杆(21)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球头(22),每四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球头(22)之间均贯穿固定连接有转轴(23),每个所述转轴(23)的一端外部罩设有盒体(24),所述盒体(24)固定在连接杆(21)的侧壁,每个所述转轴(23)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5)的外部啮合套接有内齿圈(26),所述内齿圈(26)的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61),所述滑块(261)上贯穿滑动连接有滑杆(262),所述滑杆(262)的两端分别与盒体(24)的内壁和连接杆(2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61)与连接杆(2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63),所述弹簧(263)套设在滑杆(262)上,所述内齿圈(26)的另一侧设有齿板(264),所述盒体(24)的一侧设有与盒体(24)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开口(241),所述第一开口(241)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24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辉凌晨胡金鲁刘语嫣龙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