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3号蚯蚓的提纯复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8617 阅读:1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平3号蚯蚓的提纯复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箱中的种蚓产茧12-18天后,将种蚓与含有蚓茧的基料分开;(2)在高密度环境里混养2-5天;(3)分配到养殖箱以降低种蚓的密度,让种蚓进行杂交;(4)放入养殖箱,添加新基料使其继续产蚓茧;(5)把50箱以上的蚓茧混杂、孵化,保持基料温度20-23℃;(6)蚓茧孵化后每10~15天分散一次,保持每平方米4~6万条蚯蚓,添加新基料,每2-4天用富含蛋白的营养剂浇喂一次,9-12天后再加一次新基料,培养20-27天即得成蚓。利用本方法提纯复壮后蚯蚓品种的繁殖速度快、蚯蚓耐pH值范围大、抗病性强、产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蚯蚓的提纯复壮技术,具体是一种养殖太平3号蚯蚓的提纯复壮 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我国畜禽养殖业中,由于过多添加饲料添加剂和滥用药物,我国畜牧产 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常常遭遇绿色壁垒。发展绿色农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蚯蚓养殖 可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丰富的饲料添加剂和天然肥料,生产出适应市场的绿色农副产品。 在国外,蚯蚓养殖这个行业已颇具规模,蚯蚓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美国,人工养殖蚯蚓自60 年代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蚯蚓产品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畜牧,食品及 轻工业等领域。在国内,蚯蚓养殖经历曲折之后,已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以蚯蚓为原 料的保健酒,饮料,生长剂,有机肥,制药,食品等产业的发展正蒸蒸日上。 我国蚯蚓养殖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发展就受到重视。近几年动物性蛋白缺乏,饲料 价格提高,导致多数养殖场经济效益不佳,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蚯蚓是以有机质废物为 食的腐生性无脊椎动物,众多的研究已证明蚯蚓营养价值较高,完全可作为饲料代替鱼粉。 近年来,随着对蚯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蚯蚓的利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些都为人工 养殖蚯蚓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促进我国人工养殖蚯蚓的健康发展。 蚯蚓是低等动物,故变异可逆性极大,在生产中极易退化,进行蚯蚓高产养殖的第 一步就是要保证选取优良的蚯蚓品种,培育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的基本条件,还需要不断的 对其提纯复壮以保证高产。 中国目前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太平2号蚯蚓,传统的蚯蚓养殖从选种上,存在 品种严重退化、生产缓慢、产量低等弊端。由于过去养殖技术落后,蚯蚓一直连续几代混养 在一起近亲交配。据笔者走访多家蚯蚓养殖场调查的结果,这些蚯蚓品种几乎都存在退化 现象。蚯顿存在严重挑食现象,导致蚯顿繁殖率低,年增值在ioo倍以下,繁殖速度缓慢,从 幼蚓至成蚓需要4个月左右,对饲料的利用率低,每立方米基料生产蚯蚓5 10公斤。 此外,传统的蚯蚓提纯复壮方法往往是在培养基(基料)内放养小部分种蚓,种蚓 产出后代,后代长大后又产出后代,造成祖孙同堂的现象,引起蚯蚓近亲交配,导致蚯蚓品 种退化,蚯蚓生长变得缓慢,繁殖力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此外,通过纯种选育对蚯蚓 进行提纯复壮,把饲料群中个体较大的蚯蚓选出作为种蚓,再让它们进行交配,繁殖后代, 这种方法俗称"纯种选育"或"提纯复壮",实际上这样做不但没有效果操作过程也很烦琐, 因为传统提纯复壮方法已使蚯蚓由于近亲交配,品种退化,所以挑选出个体较大的蚯蚓作 蚓种意义不大。从经济利益着想,这种蚯蚓的提纯复壮方法应趁早淘汰或重新引种,以保持 蚯蚓优良品种的高产、优质等性能。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邓厚群在《江苏科技报》科学养殖专栏(2000年2 月13日第003版)上发表的"蚯蚓的选种和提纯复壮",该文中提出建立三级繁育体系达到 提纯复壮、提高效益的目的。具体方法为首先选择具有鲜明品种特征、红润粗壮的纯种蚯蚓建立原种池(群),密度为每平方米3万条,饲料厚度为10厘米。每隔15 20天移入繁殖池(群),繁殖池(群)担任把原种池(群)培育出来的优良纯种进行第二次提纯复壮,扩大种群数量的任务,15 20天彻底换料一次,将旧料和蚓茧移入生产池(群)孵化繁殖。生产池(群)承接从繁殖池移来的旧料、蚓茧及幼蚓进行生产性繁殖培育,饲料厚度为IO厘米左右,含水量为25% 30%。其不足在于该方法局限于把饲料群中个体较大的蚯蚓选出作为种蚓,再让它们进行交配,繁殖后代,这种传统的养殖方法使蚯蚓由于近亲交配,品种退化,因此挑选出个体较大的蚯顿作顿种意义不大,不能满足量化管理蚯顿提纯复壮的每一步骤并实现高繁殖率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提纯复壮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科学管理、进行质量控制的蚯蚓提纯复壮技术。使其提纯复壮过程实现科学化的量化管理和控制,对蚯蚓的提纯复壮以及高产养殖起到很好的科学指导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箱中的种蚓产茧12-18天后,将种蚓与含有蚓茧的基料分开; (2)将第(1)步选出的种蚓在一个高密度的环境里混养2-5天; (3)将第(2)步所得种蚓分配到养殖箱以降低种蚓的密度,让种蚓进行杂交; (4)把第(3)步杂交后的种蚓放入养殖箱,添加新基料使其继续产蚓茧; (5)把50箱以上的蚓茧混杂、孵化,保持基料温度20-23°C ; (6)蚓茧孵化后每10 15天分散一次,保持每平方米4 6万条蚯蚓,添加新基料,每2-4天用富含蛋白的营养剂浇喂一次,9-12天后再加一次新基料,培养20-27天即得成蚓。 前述的提纯复壮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3)将种蚓隔代交叉杂交。 前述的提纯复壮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1)种顿产茧时间为15天。 前述的提纯复壮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2)混养时间为3天。 前述的提纯复壮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5)保持基料温度22°C。 前述的提纯复壮方法,优选的方案在于,步骤(5)是把200箱以上的蚓茧混杂、孵化。 前述的提纯复壮方法,所说的养殖箱长宽高分别为100、100、30厘米。所述基料保持的水份含量为70% (重量)。pH值为7。培养基的盐度小于0.02%。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将种蚓放进箱中产茧养殖箱长宽高分别为100、100、30厘米,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种蚓放进箱中产茧至15天,种蚓与含有蚯蚓茧的基料分开(茧在基料中),把50箱以上的蚓茧混杂,尽量把所有种蚓的蚓茧完全分开,这样蚯蚓近亲的可能性小,提纯复壮的箱数越多,效果越好。如每次提纯复壮的数量在200箱以上,可做到基本杜绝近亲交配。 将种蚓在高密度环境混养把选出来的种蚓混合在一起养3天,让它们在一个高密度(在一平方米面,30厘米高的培养基料中放养密度为种蚓4万条以上)的环境里,形成条件反射。 将种蚓重新分配到养殖箱再降低种蚓的密度,重新分配到养殖箱中,让种蚓进行4杂交,种蚓就会较没有混养过的种蚓成倍地多产茧。 把种蚓放回原箱,添加新基料产茧后的种蚓仍放回原箱中加入新基料继续让其产茧,半月后再提纯复壮。 把顿茧孵化养殖箱长宽高分别为100、100、30厘米,顿茧和基料堆成25厘米左右高,浇足一次水,优选保持料温22°C , 15 25天可全部孵化。 降低幼蚓种群密度孵化后每平方米的幼蚓密度较大,孵化后每10 15天分散成3个平方米,保持每平方米有4 6万条蚯蚓,添加一些新培养料,每3天用富含蛋白的营养剂浇喂一次,10天后再加一次新粪料,约30天长成成蚓,可用来作为蛋白饲料喂养经济动物或作种蚓。 把种蚓隔代交叉杂交把种蚓隔代交叉杂交,代与代之间的间隔越远越好,这样就达到了提纯复壮和提高蚯蚓繁殖的目的,并且保证了蚯蚓品种的优良性,使蚯蚓品种不断地得到改良。 本技术讲述的蚯蚓提纯复壮技术与一般的提纯复壮技术有较大区别,本技术主要介绍陆生蚯蚓中的爱胜属蚯蚓,针对北星2号与太平2号杂交的蚯蚓种——太平3号,对于其他蚯蚓品种,本提纯复壮技术可用来借鉴。本技术将太平2号蚯蚓与北星2号蚯蚓杂交,对其后代进行严格的提纯复壮,培育出新一代蚯蚓良种——太平3号蚯蚓,其特点是1、年增值率1000倍左右;2、从幼蚓长至成蚓仅需从幼蚓长至成蚓仅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太平3号蚯蚓的提纯复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箱中的种蚓产茧12-18天后,将种蚓与含有蚓茧的基料分开;(2)将第(1)步选出的种蚓在一个高密度的环境里混养2-5天;(3)将第(2)步所得种蚓分配到养殖箱以降低种蚓的密度,让种蚓进行杂交;(4)把第(3)步杂交后的种蚓放入养殖箱,添加新基料使其继续产蚓茧;(5)把50箱以上的蚓茧混杂、孵化,保持基料温度20-23℃;(6)蚓茧孵化后每10~15天分散一次,保持每平方米4~6万条蚯蚓,添加新基料,每2-4天用富含蛋白的营养剂浇喂一次,9-12天后再加一次新基料,培养20-27天即得成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沈根祥杨道丽王振旗唐浩龙福强宣言芳胡双庆钱晓雍郭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